首页 >
沙漠猫
✍ dations ◷ 2025-10-02 17:58:26 #沙漠猫(<i>F. margarita</i>)
沙漠猫(学名:Felis margarita)是种小型猫科动物,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沙漠中。在饲养的情况下可生活13年。体长大约50厘米,尾长30厘米,成年平均体重大约在2.7公斤左右。头部很宽;耳大而尖。体毛呈沙黄色,身上有淡暗色的条纹,有时基本上看不见。在非洲亚种身上最为明显。尾尖的毛是黑色的,脚掌上的长毛防止皮肤被炎热的沙子灼伤。可以在5至52摄氏度的温度下生存。沙漠猫只有在交配季节才会群聚在一起。沙漠猫并不像其他猫科动物会将自己的粪便暴露在明显的地方。它们通过在物体上留下抓痕以及留下尿液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它们会发出类似于家猫的叫声,不过也会在发情时发出音调较高且响亮的声音。听觉在种内沟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沙漠猫发出短促刺耳的叫声与交配活动密切相关。
沙漠猫住在洞穴中,它们会利用狐狸或豪猪遗弃的洞穴,或者是扩大那些由沙鼠或其他啮齿动物挖掘的小型洞穴。洞穴深度约为1.5米,一般在稍微倾斜的地面上挖掘。洞穴通常只有一个入口,但也有观察到两个或三个入口的洞穴。在冬天,沙漠猫会在白天行动。但是在炎热的季节,它们主要在黄昏或夜间活动。
沙漠猫的移动方式比较特殊:它们将腹部贴近地面快速移动,只会偶尔进行跳跃。沙漠猫可以突然加速,并以每小时30到40公里的速度冲刺。
以色列的一项无线电遥测研究发现,沙漠猫的活动范围很广。一只雄性沙漠猫通常有16平方公里大小的活动范围。沙漠猫在夜间十分活跃,每晚会进行平均5.4公里的狩猎以及移动。它们曾被记录在一夜完成了5-10公里的长距离跋涉。在黎明降临之前,沙漠猫会在洞穴的出入口采用相同的观察姿势。沙漠猫们之间可以互换所处的洞穴,但是它们不会在白天进行交换。
小型啮齿类动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在非洲,沙漠猫捕食非洲刺毛鼠,沙鼠,长耳跳鼠,以及幼年草兔。沙漠猫同样捕食包括拟戴胜百灵,漠百灵的小型鸟类,一些昆虫以及爬行动物,如体型小的荒漠巨蜥,须趾蜥,砂鱼蜥,沙丘壁虎,角蝰,沙蝰等。沙漠猫能够从猎物获取足够的水分,不过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它们也会饮水。它们能够很快的挖地来捕食猎物,并且会将猎物埋在沙子里作为储备。目前确认有6个亚种:栖息地衰减是沙漠猫面临的主要威胁,人类的定居活动造成了脆弱的干旱生态系统正在迅速退化,尤其是放牧行为对其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沙漠猫主要猎食的小型哺乳动物需要有足够的植被,然而干旱,荒漠化,自然植被丧失都会让它们的数目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沙漠猫的个性适合当宠物却不容易在饲养环境下生存及繁殖(一直有野生沙漠猫被偷抓去当宠物、但饲养他们的温度及湿度必须控制良好才能避免感染)。
沙漠猫也会被绿洲居民所设置的针对狐狸和豺狼的陷阱所杀死。在阿拉伯东南部偶尔会有此种事件的报道。在以色列,沙漠猫受到较大的食肉动物如狼,狞猫的威胁,而那些冒险接近人类聚集地的沙漠猫也会被狗伤害。Felis margarita已被列入在CITES的附录二中。
阿尔及利亚,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巴基斯坦和突尼斯禁止狩猎沙漠猫。
埃及,马里,摩洛哥,阿曼,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没有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沙漠猫在以前属于近危物种,在2016年因为其全球估计数目超过了受威胁类别的门槛被重新分级为无危,但是现在并不确定这个数目是否将会衰减。耶路撒冷 Biblical动物园在以色列的阿拉瓦沙漠启动了沙漠猫放归计划。几只被安置在适宜环境中的圈养沙漠猫在进行野外放归后并没有成功生存。处于圈养条件下的沙漠猫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上呼吸道感染,这是成年沙漠猫的主要死因。最常见的疾病是具有传染性的鼻气管炎。因为沙漠猫非常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它们必须被安置在温度与湿度保持稳定的干燥环境内。
2007年,有四只猫崽出生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Al Ain 动物园,成为第一对出生在动物园的沙漠猫。截止2009年7月,45个全球种群圈养机构已经收纳了200只沙漠猫。到2010年5月为止,29只被安置于美国动物协会认可的十二个机构内的沙漠猫参与了物种生存计划。
2010年1月,Al Ain 动物园宣布沙漠猫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首次获得成功,有两只小猫通过此种技术诞生。2012年7月,作为欧洲濒危物种计划的一部分,有四只小猫在Ramat Gan 动物园出生。
相关
- 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又名邓肯病(Duncan's disease):86或珀蒂洛综合征(Purtilo syndrome),是一种淋巴增生性障碍(英语:lymphoproliferativ
- 大湄公河次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英文: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缩写:GMS)是基于湄公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包括的国家有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
- 化能有机营养生物一种生物的基本营养类型可以根据其代谢所采用的碳、还原剂和能量来源划分。多数化能营养生物的能量代谢的基础,是在将电子从还原剂(电子供体,electron donor)到氧化剂(电子受体,el
- Hsub2/subXeOsub4/sub氙酸(化学式:H2XeO4)由三氧化氙溶于水得到,是很强的氧化剂,用在有机合成中,易爆炸性分解为氙、氧气和臭氧。鲍林在1933年预测了氙酸的存在。
- 微流控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 特别的,微意味着以下的特性:微流控利用对于微尺度下流体的控制,是一个包括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
- 克里斯蒂安·拉克鲁瓦克里斯汀·拉克鲁瓦(法语:Christian Lacroix, 1951年5月16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以其名字出品的时装颇富盛名,唯一具有博物馆策展人资格的设计师,除时装外,亦擅于绘画、室内设计。
- 显示器显示器(英语:display device),一种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用于显示影像及色彩。常见的显示器是电脑和电视的荧幕。最早的显示器是1922年的阴极射线管(CRT)Apple I首次为电脑带来显
- 张春霆张春霆(1936年9月19日-),山东烟台人,中国生物信息学家,天津大学教授。。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5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第三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阪神大地震阪神、淡路大震灾(日语:阪神・淡路大震災/はんしん・あわじだいしんさい Hanshin Awaji dai shinsai */?),中文多称为阪神大地震、神户大地震或关西大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