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塨

✍ dations ◷ 2025-07-20 10:26:16 #1659年出生,1733年逝世,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举人,中国思想家,清朝哲学家,清朝儒学学者,西庑先贤先儒,蠡县人,李姓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刚主,别号恕谷。直隶(今河北省)蠡县人。清初学者,颜李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祖父李彩。父亲李明性,以孝闻名,世称“孝悫先生”。李塨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岁时,父亲口授《孝经》、古诗、《内则》、《少仪》等,八岁入小学,十五岁时,娶颜元挚友王法干之妹为妻。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从学于颜元,凡古今成败经济大端,日夜研究,并学兵法。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一岁应乡试中举人,从此不应科举。李塨平时居家行医、讲学、著述。晚年家道富饶,有人议论他“力农致富”。雍正八年(1730年),出任《畿辅通志》总裁。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病逝,生前自作墓志。

李塨曾两度南下江浙,与毛奇龄等人交游,还曾参与编辑《毛西河全集》。他又前往京师与万斯同等大儒论学。在学术思想上与颜元基本相同,但有差异,主要的不同表现在知行关系问题上。颜元坚持“以力行为格物”,他却在《大学辨业》中批评颜元:“以力行为格物,是行先于知矣,倒矣。”

他对颜元的“复井田”、“复学校”深表赞同,并发展了颜元的经世之学,时称“颜李学派”。李塨认为“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认为理在事中,“天事曰天理,人事曰人理,物事曰物理”。他认为,“明之亡也,朝庙无一可倚之臣,天下无复办事之官。坐大司马堂批点《左传》,敌兵临城,赋诗进讲,其习尚至于将相方面觉建功奏绩,俱属琐屑,日夜喘息着书曰:‘此传世业也。’以致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毒。呜呼,谁生厉阶哉!”王法干对李塨评价曰:“吾近狷,兄近狂,李妹夫乃近中行也。”

著述甚多,主要的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传注问》、《大学辨业》、《拟太平策》、《平书订》、《瘳忘编》等。

李恕谷墓位于蠡县留史镇西曹佐村北500米处。2001年2月,该墓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是以古典制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疗法。治疗者利用某些非制约刺激(如反胃、呕吐),以古典制约的原理使某些中性刺激(如性行为)转变为制约刺激,使被治疗者
  • 时态时或时态(Tempus、英语:Tense),是一种语法范畴,在语法里是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的关系。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通常也有与表示动作进行或终止的进行式和完成式等
  • 螳螂螳螂(Mantis)一词泛称螳螂目(Mantodea)下的昆虫,目前共计超过2400种(英语:List of mantis genera and species),分布于15科、约430属当中,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科为螳螂科(英语:Mantidae)。
  • Csub10/subHsub8/subNa萘钠是一种有机盐,化学式为NaC10H8/ C10H8Na,离子化学式为Na+C10H8−。在实验室研究中,它被用作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无机化学合成中的还原剂。尚未制得固体,一般是现配现用
  • 天主教马洛洛斯教区天主教马洛洛斯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Malolosina;他加禄语:Diyosesis ng Malolos)是菲律宾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天主教马尼拉总教区。教区辖区包括布拉干省以及马尼拉大都会的巴
  • 崇禅寺站崇禅寺站(日语:崇禅寺駅/そうぜんじえき  */?)是位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东淀川区柴岛一丁目,阪急京都本线的铁路车站。车站编号为HK-62。侧式月台2面2线的地面车站,有一地下道及验
  • 瓦迪斯瓦夫·雷蒙特瓦迪斯瓦夫·斯坦尼斯瓦夫·雷蒙特(Władysław Stanisław Reymont,1868年5月7日-1925年12月5日),原名斯坦尼斯瓦夫·瓦迪斯瓦夫·雷伊门特(Stanisław Władysław Rejment),是一
  • 机智斗士伯王梭《机智斗士伯王梭》(印尼语:)是1941年荷属东印度的一部侦探片。该片是星辰影业的第一部作品,由Jo Eng Sek制作,Cho'Chin Hsin担任摄影师。该片由社会工作者伯王梭、埃莉·尤娜拉
  • 岩崎知弘岩崎知弘(日文原名:いわさき ちひろ,1918年12月15日-1974年8月8日),为日本女性画家,本名松本知弘,“岩崎”为其结婚前的旧姓,其发表作品使用的日文名字“いわさき ちひろ”为婚前名字
  • 克努森容器克努森容器(英语:Knudsen cell)是一种用于晶体生长时提供分压相对较低元素(例如镓、铝、汞、砷)的泻流蒸发器。 因为克努森容器内蒸发材料的温度易于控制,它常用于分子束外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