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士单亚号驱逐舰

✍ dations ◷ 2025-07-18 10:49:26 #华兰士单亚号驱逐舰

“华兰士单亚”号驱逐舰(SMS )是一艘1913年下水的驱逐舰,原名“龙湍”号。该舰设计上为奥匈帝国骠骑兵级驱逐舰的改进型。

本舰原是由清朝政府在1910年向奥匈帝国订购。因辛亥革命后新政府无力支付余款而在1914年被奥匈帝国海军接管,重新命名并完成舾装。本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于奥匈帝国海军旗下服役。战后,该舰被割让给意大利并最终报废。

1908年,清政府决定扩充舰队,并由此启动了所谓的“大海军计划”。由于中国造船厂无法承担造舰要求,清政府派代表团出国进行考察。在萨镇冰和载洵等人带领下,这个代表团于1909年12月30日在普拉逗留了三天。期间共订购了三艘3000吨级巡洋舰(肇和级)、八艘炮艇、一艘运输舰和一艘驱逐舰。这艘名为“龙湍”的驱逐舰,其设计参照1905年至1911年间投入使用的奥匈帝国海军骠骑兵级驱逐舰。

和骠骑兵级一样,“龙湍”号也是由两台三胀蒸汽机驱动,由四台额定功率为6,000匹指示马力(4,500千瓦特)的亚罗锅炉提供蒸汽,驱动两具螺旋桨轴。虽然速度为30节(56千米每小时;35英里每小时),但比骠骑兵级的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稍快一些。本舰舰体水线长68米(223英尺1英寸),垂标间距67米(219英尺10英寸),舷宽6.2米(20英尺4英寸),吃水深1.7米(5英尺7英寸),标准负载下排水量为386公吨(380长吨),满载时则有400公吨(390长吨)。该舰设计配备两门12磅76.2毫米(3.00英寸)和四门3磅47毫米(1.9英寸)火炮,全部由英国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供应。此外还装备有2具18英寸(46厘米)鱼雷发射管。

“龙湍”号于1912年开建,1913年下水。尽管骠骑兵级和“龙湍”号在1913年就已经过时,但中国政府还是以本舰为原型,向STT下了另外12艘驱逐舰的订单。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STT的报价较为低廉(每艘仅报价16500英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建造中的“龙湍”号于8月1日被奥匈帝国收编,之后被拖到普拉。并在那里,“龙湍”号上原本装备的英式火炮被拆除,重新装备了奥地利舰队制式装备,其中包括两门66毫米(2.6英寸)斯柯达炮和四门6.6厘米L/30炮,此外还装备了四具45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奥匈帝国将该舰更名为“华兰士单亚”号,于1914年9月10日正式入役奥匈帝国海军。

“华兰士单亚”号在一战末期入役。1915年6月18日至19日,奥匈帝国海军对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城镇进行了一系列突袭。6月19日,“华兰士单亚”号炮击了巴里东南部的莫诺波利。1915年12月5日,“华兰士单亚”号在意大利海岸的另一次突袭后返回时,击沉了在卡塔罗海岸搁浅的法国潜艇“菲涅耳”号(英语:French submarine Fresnel (Q65))。1916年8月2日,“华兰士单亚”号与姊妹舰“猎鹰”号(法语:SMS Wildfang)轰炸完意大利城市莫尔费塔返回时,遇到了法国驱逐舰“比松”号(英语:French destroyer Bisson)和“博里司令官”号(英语:French destroyer Commandant Bory)以及意大利驱逐舰“豪勇”号(意大利语:Ardito (cacciatorpediniere 1913))和“无惧”号(意大利语:Impavido (cacciatorpediniere 1913))。法国和意大利驱逐舰开始追击奥匈帝国的船只,但在接近奥地利卡塔罗基地时因奥地利巡洋舰“阿斯佩恩”号(英语:SMS Aspern)与两艘鱼雷艇出动增援而放弃了追击。

战争结束后,因奥匈帝国投降,该舰于1920年被偿付给意大利,随后被报废。

相关

  • 交还给日本冲绳返还(日语:沖縄返還/おきなわへんかん Okinawa Henkan),又称冲绳政权移交,指的是1972年5月15日美国放弃琉球(冲绳县)的治理权(含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并移交日本以上权力。地理
  • 法拉隆板块法拉龙板块是一个古代的大洋板块,早在侏罗纪泛大陆解体的时候,就开始隐没于北美洲板块的西海岸之下,最初的隐没带位于今美国犹他州,以后随着北美洲板块的不断增生而逐渐向西推移
  • 鲍勃·明克勒鲍勃·明克勒(英语:Bob Minkler,1937年8月31日-2015年10月11日)是一位美国音讯工程师。他曾于197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并在1983年,与侄子迈克尔·明克勒和弟弟李·明克勒因
  • 樱樱美代子樱樱美代子(或是樱樱美黛子,英英美代子,宫本美代子)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个日本人名。但事实上,此五字之国语读音近似于台湾话“闲闲无代志”(白话字:êng-êng bô tāi-chì,闲闲没事
  • 熊承旭熊承旭(1925年-2008年11月1日),京剧琴师、作曲家,师承徐兰沅。上海人,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与学友唐在炘、邻居闵兆华组成1个京剧乐队,唐在炘京剧胡琴(京胡),闵兆华京剧月琴,他演奏京剧二胡
  • 天堂之日《天堂之日》(英语:Days of Heaven)是一部1978年的美国电影,由泰伦斯·马利克执导兼编剧,这是他导演的第二部长片。它甫一上映就收获大量好评,虽然商业上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但却赢
  • 圆城寺真纪圆城寺真纪(日语:円城寺マキ,12月8日-),日本女性漫画家,出身自东京都。2004年以在少女漫画杂志《Petit comic》连载的《不・纯爱》出道。其后亦在该漫画杂志连载多部作品;包括于2009
  • 对顶角在几何学中,对顶角是两个角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时会产生一个交点,并产生以这个交点为顶点的四个角。称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或者说,其中的一个角是另一
  • 水均益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籍贯甘肃省广河县三甲集水家村,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汉族,中国大陆新闻记者、主持人。其祖父水梓是甘肃省兰州教育和政治人物,父亲水天明是兰州大学外语系俄语教授,伯父水天同则是莎士比亚文学研究者。水均益的原配妻子叫王君, 女儿叫水亦诗,是他和前妻生的,201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现在中央电视台任职。现任妻子则是杨迪,育有一对龙凤胎。
  • 八宝备仁八宝备仁(日语:八宝備仁/はっぽうびじん)是日本插画师,出身于宫城县,负责了诸多成人游戏的原画与CG。同人社团“HAPPO流”的主催。创立了Crossnet-Pie与ωstar并担当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