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之礼

✍ dations ◷ 2025-07-04 20:43:37 #三跪九叩之礼

三跪九叩之礼,亦称三跪九叩头或三跪九叩,是清朝时期觐见皇帝或大臣时所行的叩头礼。

叩头礼本来仅使用于对神佛和直系尊亲属,以示尊敬。到了明朝时期演变为大臣对皇帝的一种礼仪,当时行的是洪武二十六年制定的“五拜三叩之礼”。大明会典定:“凡百官朝见、洪武二十六年定: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藩属国的朝贡使入京觐见皇帝时,也要行此礼。

清兵入关之后,以三跪九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

三跪九叩之礼的行礼方式为:听到“跪”的命令时,行礼者跪下,随着“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的三声命令,将手放在地面上,三次将额头叩向地面。听到“起”或“兴”的口令时,行礼者起立。如此发令共计三次,行礼人叩头共计九次,因此被称为“三跪九叩之礼”。

辛亥革命之后,三跪九叩之礼被废除,改为鞠躬。

现在“三跪九叩之礼”仅见于中国传统丧礼和礼佛上。在丧礼中的“家祭”与“行拜”中才会使用到。三跪九叩之礼在丧礼中仅限死者的晚辈(包含儿子、媳妇(尤其是长媳)、女儿、孙子女(尤其是内孙)、女婿、孙女婿、曾孙子辈等)必须行这“大礼”。行使时,由祭醮人(如道士、法师、僧侣等)发令,然后依序此动作。礼佛则是连续使用,由个人(信徒)自发性使用,无须旁人发号施令。

在当时清朝的藩属国的来使接受宗主国清朝册封时,也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时期,每当册封使来到琉球,国王和琉球的官员都要在守礼门迎接册封使,将该门上面写有“守礼之邦”的匾额揭幕,并在宫殿里接诏,行三跪九叩之礼。1636年(崇德元年)丙子胡乱时,清朝皇太极将朝鲜王朝几乎所有的王室成员挟持为人质,迫使朝鲜仁祖向行三跪九叩之礼,并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俄国派遣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跪九叩礼,清廷于是特准俄国在燕京建俄国使馆,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来到清朝,谈判通商事宜。清朝官员要求马戛尔尼在觐见乾隆帝时行三跪九叩之礼,但被其拒绝,因而引起争执。最终双方达成协定,马戛尔尼在觐见时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1873年(同治十二年),日本特命全权大使副岛种臣出使清朝,在谒见同治帝时,礼部也要求其行三跪九叩之礼,但被其拒绝,最终同意其在谒见时行立礼。

台湾仍保有三跪九叩之礼的学校如下:

相关

  • 外科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
  • 札达尔扎达尔(克罗地亚语:Zadar)是克罗地亚的第五大城市,是扎达尔县和北达尔马提亚地区的行政中心。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2006年人口72,718。扎达尔曾是威尼斯近郊的港口城市。曾是达尔
  • 本·莫特森本·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1926年7月9日芝加哥),美国-丹麦物理学家,1975年,因为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与奥格
  • 田中直纪田中直纪(1940年6月19日-),日本政治家。日本民主党所属参议院议员(3期)、防卫大臣(第10代)、越后交通代表取缔役社长。前众议院议员(3期)。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原姓铃木。1969年,与前
  • 陆一鹏 (嘉靖进士)陆一鹏(?-?),字应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浙江乡试第五十七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隆庆二年(1568年)官广西梧州府知府。曾祖父陆端;祖父陆怀;父陆�,曾任县丞。母
  • 来姓《百家姓》中无此姓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中国人口排名中列326位(2013年数据),有14.8万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宋理宗嘉泰二年(1202年),来廷绍离开原来居住的河南鄢陵,全家南迁。渡西
  • 王伟 (明朝外戚)王伟,中国明朝人物,明神宗元配显皇后(王皇后)的父亲,浙江余姚人。万历五年(1581年),被授予都督。不久加封为“永年伯”,帝欲加恩伟子栋及其弟俊,阁臣请俱授锦衣正千户。帝曰:“正德时,皇
  • Hits (电视频道)Hits(HITS)为一倒带电视网(英语:Rewind Networks)所有之英语娱乐电视频道。本频道于2013年12月9日在新加坡开始放送,节目主要是以高清播映近40年的老旧影集。
  • 亚当·迪凡亚当·派翠克·迪凡(英语:Adam Patrick DeVine,1983年11月7日-)是一位美国男演员、喜剧演员、制片人和编剧。较著名的是在电视剧《初入职场》(2011年至今)和《亚当迪凡的欢乐派对(英
  • 东协汽车东盟汽车(Asean Car),也称东盟车,东盟汽车,最早由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Mahathir Mohamad)提出打造“东协汽车(Asean Car)”的构想,并由在1980年代领军创立宝腾Proton汽车公司,希望借由创设国家级的汽车公司,生产并外销汽车到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但未成功。汽车工业的成立是带动国家发展与数千个相关行业的兴起,也等于生产业现代化,并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东协内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马来西亚与日本的长期合作,使马来西亚拥有技术和实力进行自制汽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