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突击炮

✍ dations ◷ 2025-07-07 11:52:07 #二战德国装甲战斗车辆,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德语:Sturmgeschütz III)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辆。它以三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德国最初打算以之作为步兵支援的机动装甲轻型火炮。经过不断的改良,它在1942年具备反战车功能并逐渐被视为主要用途。直至战争完结,德国一共生产了10,500辆三号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的发源是来自当时的德国的曼施坦因上校。当时他向陆军部提交了最初的草拟计划书,说明德国的步兵师必须要有一款具备自行能力与装甲防护的火炮系统作为步兵的直接火力支援─这基本上可视作德国传统步兵战术中以轻型、中口径火炮伴随作战方式的改良方案。在1936年6月15日,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收到德国政府的命令,发展一款可以携带75毫米火炮的装甲步兵支援车辆。

戴姆勒-奔驰采用了三号坦克的底盘和运行组件来装配这款新型车辆,而试验型车辆的生产则交由Alkett公司负责。这些试验型车辆以其轻型的钢材结构,以及克虏伯公司制作的75毫米短炮管StuK 37 L/24火炮为特色。计划作为满足反步兵及近距支援战斗的角色,早期的三号突击炮因此安装了一门75毫米StuK 40 L/43低速炮或75毫米L/48反坦克炮作主力武器,而后期的型号更加在车身上安装了7.92毫米MG34机枪。

依照原始设计,早期的三号突击炮被配署于步兵师或机械化步兵师协助步兵作战,并在法国战役、巴尔干战役、1941年的侵俄之役与随后的冬季防御战中获得前线士兵的好评。而在这个时期,三号突击炮的反坦克潜力已在少数战例中显露出来,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之一发生在1941年9月,日后闻名于世的虎式坦克王牌车长米歇尔·魏特曼,在一次支援任务中利用三号突击炮低矮的车身对一队俄军T-26坦克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袭击,在自身毫发未伤的情况下摧毁了其中的6~7辆。同样地,意大利炮兵上校塞基罗·布雷斯(Sergio Berlese)建议意大利军应装备一种类似三号突击炮的装甲战斗车辆;当时三号突击炮在法国战役中相当成功,间接导致75/18式自走炮的诞生。

在装备了长倍径的反坦克炮后,三号突击炮更成为前线倚重的全能性火力载台(主要仍着重在反装甲能力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某个战例即可证明其优异的表现: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纳指挥的三号突击炮F型,就曾经在20分钟内击毁9辆苏联坦克。因此,他在1942年9月18日被颁授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扬他这次的行动。

而在1943年1月的1日至4日间,下级军官霍斯特·纽曼在德米扬斯克地区与苏军交战,并击破苏联12辆坦克。统帅部颁了一个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褒奖他打击苏军27辆坦克的战绩。最著名的是武装亲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队长华尔瑟·克纳布的战绩。他所率领的武装亲卫队第二“帝国”装甲师旗下的第二突击炮营,就曾经在1943年7月5日至1944年1月17日之间击溃苏军129辆坦克。虽然失去两辆突击炮,但他还是受勋。

芬兰陆军在1944年从德国接收了59辆三号突击炮,并以之抗击苏联。这些突击炮至少击毁了87辆苏联坦克,而它们其中只损失了8辆。即使在战后,芬兰陆军亦继续以三号突击炮为主力战车至60年代初。苏联则把部分掳获的三号突击炮给予叙利亚,后者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投入这些突击炮。

由于坦克的数量始终不足,德军在战争后期开始大量生产突击炮与驱逐坦克作为坦克的替代品,由于设计上的根本差异、德军素质的下降及其他因素,三号突击炮对这个角色的扮演称不上十分称职(美军于分析德军1944底-1945年初在突出部之役之表现时即指出,突击炮无炮塔的设计在进攻作战中对其带来很大的限制),然而总体而言,三号突击炮的开发极为成功。在整场战争间,它一共击毁了超过21000架敌方坦克。(光是1944年德军的突击炮部队就宣称击毁盟军战车20,000辆,其中绝大多数应为三号突击炮的战功。此外,光是独立667突击炮营,自1942年8月到1943年11月,就累计击毁了1,000辆战车)


相关

  • 舞鹤 (作家)舞鹤(1951年10月13日-),本名陈国城,台湾作家,成大中国文学系毕业,曾就读师大国文所、东华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
  •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参赛名单以下条目列出于6月9日至7月9日举行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周已证实国家队的球员名单。在5月15日前,部分国家队公布出决赛周的临或正式的时球员名单。当中,国家队所公布的球员
  • 彼得·科洛特卡彼得·科洛特卡(捷克语:Peter Colotka,1925年1月10日-2019年4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斯洛伐克前总理。
  • 南洋大兜虫阿特拉斯南洋大兜虫(学名:),以希腊神话中的持天巨人阿特拉斯命名,是亚洲中最大的甲虫之一。有三根犄角,胸角向前,微弯成弧形;头角末端向上,中间有片状凸起,翅鞘是青铜色,有金属光泽。雄
  • 刘士奇刘士奇(?-?),字邦正,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广东乡试第十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参与左顺门哭谏,受杖几死。升郎中。嘉靖七年(1528年)任广
  • 约翰·布拉莫尔约翰·布拉莫尔(英语:John Bramall,1923年8月18日-2000年6月13日),英国音频工程师。他曾因电影雷恩的女儿(英语:Ryan's Daughter)提名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
  • 卡洛斯·乌戈 (帕尔马)帕尔马及皮亚琴察公爵卡洛斯·乌戈(Carlos Hugo, Duke of Parma and Piacenza;1930年4月8日-2010年8月18日),全名卡洛斯·乌戈·德·波旁-帕尔马·波旁-布塞堡(西班牙语:Carlos Hug
  • 大延琳大延琳,渤海国王族,高王大祚荣的七世孙。原在辽朝任东京将军。1029年,大延琳乘辽朝内乱之机,聚集渤海人,在东京辽阳府反叛起事,建号兴辽国。大延琳自称天兴皇帝,定年号为天庆,准备北
  • 约翰·凯约翰·凯(John Kay,1704年6月17日-1780年),著名英国发明家,其发明的滑轮梭子(俗称飞梭(英语:flying shuttle))对工业革命有重大的影响、对纺织业有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约翰·凯在1704年
  • 奥斯卡·戈雷斯奥斯卡·迈克尔·戈雷斯(英语:Oscar Michael Görres,1986年3月20日-),并也以OzGo知名,是瑞典唱片制作人、词曲作家和声乐人。他知名于帮玛琳娜、泰勒·斯威夫特、魔力红、DNCE、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