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肠子
✍ dations ◷ 2025-09-26 11:05:30 #肠子
小肠(英语:small intestine、拉丁语:Intestinum tenue)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从在胃部后面一直延伸至大肠,是进行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对于无脊椎动物而言,一般会采用消化系统或者大肠来描述整个肠道。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人类消化系统,但对于消化过程描述也适用于胎盘哺乳动物。小肠的主要作用适用于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矿物质。例外情况主要存在于牛或与其类似的哺乳动物,关于这一类动物的消化系统请参见反刍。小肠分为以下三部分:在外科手术中主要认为小肠是由空肠与回肠组成,这两段肠在解剖学中也被称作系膜小肠。小肠的总长度在物种之间与同一物种内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还与和肌肉紧张度有关。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时(例如人死亡后),小肠的长度将明显增加。由于肌肉紧张程度不同,成人的小肠长度在6到7米之间,而在人在一般时,因为肌肉收缩使小肠的长度介于3-4米之间。十二指肠长度大约为12个手指的宽度总和(约24厘米),空肠大约占小肠总长度的40%,回肠则占大约60%。为了使消化物中的营养尽可能地被充分吸收,小肠通过环状襞(拉丁语:Plicae circulares)、微绒毛与肠绒毛结构使其内表面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增。环状襞使内表面面积扩大了3倍,肠绒毛使其又扩张了7到14倍,微绒毛使其扩张了15到40倍,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在肠绒毛之间还存在着肠腺(拉丁语:Glandulae intestinales),使得内表面面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扩增。这些结构带来的表面积扩张使用于营养物质重吸收的小肠部分内表面面积最终可以达到200m²。十二指肠长约十二个手指的横径,因而得名。呈“C”形,凹内包裹胰脏头部,与幽门相连的一段管壁较薄,粘膜光滑无环形皱褶,称十二指肠球,是溃疡好发部位。十二指肠降部的内壁上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与胰管(英语:Pancreatic duct)的共同开口,上方约1—2厘米处有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开口。十二指肠腺(拉丁语:Glandulae duodenales)是十二指肠中较为特殊的结构,它存在于十二指肠肠壁的粘膜下组织中,并分泌一种由重碳酸盐组成的粘液素,用于中和消化物中的胃酸。空肠粘膜下层的肠腺可分泌消化酶与粘液。肠壁还有孤立及集合的淋巴滤泡。肠腺分泌小肠液(英语:Intestinal gland#Intestinal juice),弱碱性,含有肠致活酶和多种消化酶,有的酶可能不是肠腺分泌,而是脱落的肠上皮细胞溶解后进入肠液的。小肠每天约有200克左右的上皮脱落到肠腔。离幽门越远,小肠液的分泌量越少,酶的含量也越少。小肠的三部分在微观角度看起来较为相似,但是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以下表格展示了这些区别:在胃中的食物通过幽门处的幽门括约肌进入小肠,开始小肠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是3~8小时。人体保留小肠1.1米以上勉强够用。低于1.1米则难以存活。而依靠肠外营养支撑最多维持三年,在这个过程中,肝脏也将会因为被“闲置”久而丧失功能。在大器官移植中,小肠移植因受到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和严重感染的威胁,是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之一。小肠粘膜细胞分裂、更新旺盛,但却绝少发生癌变。小肠是化学消化过程的主要发生场所,大部分在小肠工作的消化酶都是由胰脏生成的,并通过胰管进入小肠。消化酶进入肠道是受胆囊收缩素调控的,当小肠内存在营养物质时,小肠就会产生胆囊收缩素。而促胰液素也会促进重碳酸盐的产生,重碳酸盐可以用于中和来自于胃部的可能有害的酸性物质。小肠内部为碱性。被消化的三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经过消化的食物现在可以透过肠壁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大部分营养物质都将在小肠中得到吸收。小肠的粘膜上排列着简单的柱状表皮细胞,并被名叫环状襞的结构覆盖。与褶皱结构不同的是,环状襞被认为是可以永久性进行延展和伸缩的结构,而褶皱则不是永久性的。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环状襞含有类似于手指形状的绒毛结构(拉丁语:Villi),而就单独的表皮细胞而言其又含有类似手指形状的微绒毛结构。环状襞、绒毛与微绒毛的作用是用于扩大小肠内表面积,并给营养吸收提供足够的空间。每一根绒毛都拥有毛细管网,靠近其表面还有名为乳糜管的淋巴管。绒毛上的表皮细胞将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从小肠腔内运送至毛细管中,将脂质运送至乳糜管中。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将进入血管中并随血液流动被运送至身体的其他器官去制造如蛋白质等身体必需的复杂化合物。没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将会进入大肠。小肠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空肠中,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下:小肠是复杂的器官,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小肠的机能,以下列出部分的因素,有些是常见的因素,甚至百分之十的人们曾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因素非常罕见:
相关
- 反义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氰化钠氰化钠,俗称山奈、山埃、山奈钠,是氰化物的一种,为白色结晶粉末或大块固体,毒性极强,化学式为NaCN。易吸湿而带有苦杏仁味,能否嗅出与个人的基因有关。氰化钠容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
-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英语:Secondary education)包括国际标准教育分类(英语: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中的两个阶段。第二级: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也是最后的
- 糖胺聚糖糖胺聚糖(英语:Glycosaminoglycan,简称为GAGs,旧称为黏多糖(英语:mucopolysaccharides))是蛋白聚糖大分子中聚糖部分的总称。由糖胺的二糖重复单位组成,二糖单位中通常有一个是含氨
- 哈勒姆哈勒姆(荷兰语:Haarlem,发音:/ˈɦaːrlɛm/)是位于荷兰西部北荷兰省的一座城市和市镇,也是该省的首府,位于阿姆斯特丹以西,人口147,153人(2005年)。它也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哈莱姆区的
- 黄进兴黄进兴(Chin-shing Huang,1950年-),笔名吴咏慧,台湾历史学家,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2008年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 尘暴尘暴,可能指:
- 雪橇 (消歧义)雪橇可能指:
- 神秘学神秘学,或隐秘学、玄秘学(英语:Occult)是指秘密的知识、或超自然的知识,与之相对的是以事实和可以被测量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各种科学。这个名词有时被用来意指一些只为特定人口
- 亲油性亲脂性是指一个化合物融解在脂肪、油、脂质或非极性溶剂的能力。这些非极性溶剂本身就亲脂,所以这告诉我们“相似相溶”。因此亲脂性的物质就会溶在亲脂的溶剂,亲水性的物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