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刺甲鲨

✍ dations ◷ 2025-07-19 18:15:06 #白垩刺甲鲨
白垩刺甲鲨(学名:Cretoxyrhina)是生存于白垩纪的一属大型鲨鱼。白垩刺甲鲨是由路易士·阿格西(Louis Agassiz)于1843年命名。后来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 Sternberg)于1890年在美国肯萨斯州发现了一个最为完整的标本。这套标本包含了差不多完整的脊椎及超过250颗牙齿,估计长度达20呎。查尔斯将之命名为Oxyrhina mantelli。近年发现了更多白垩刺甲鲨的标本。其中一个是于1891年由乔治·史登柏格(George Sternberg)所发现,并存放在慕尼黑博物馆。这个标本估计也有20呎长,但因二次大战轰炸而遭受破坏。白垩刺甲鲨可以长达7.5米,比现今的大白鲨还要大。白垩刺甲鲨的牙齿长达7厘米,弯曲,边缘光滑,表面有一层很厚的珐琅质。在肯萨斯州尼奥布拉拉白垩层(Niobrara Chalk)所发现的白垩刺甲鲨标本显示,它们的外观像现今的大白鲨。尾鳍显示它们是一类很活跃的鲨鱼,可以游得很快。白垩刺甲鲨分布在森诺曼阶至坎帕阶的全球海域,包括北美洲的西部内陆海道。白垩刺甲鲨是它们生存时期最大型的鲨鱼,属于海洋中主要的掠食者之一。化石纪录显示它们猎食多类水生动物,如沧龙科、蛇颈龙亚目、剑射鱼及原盖龟科。

相关

  • 移动性移动性(英语:motility,又称运动性、活动性)是生物学术语,意指能自发且独立地移动。此一名词可以应用在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生命体上头。在细胞生物学和生医工程中,移动性通常是指细胞
  • 人与动物关系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尸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四个(三划的则为第十五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尸部归于三划部首。尸部通常是从上、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
  • 意大利艺术意大利艺术对西方艺术影像非常深远。意大利艺术在伊特拉斯坎文明或罗马帝国时代主宰整个西方艺术几个世纪之久,文艺复兴运动也是意大利艺术重要的环节之一。意大利艺术在18世
  •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由刘向和刘歆编订的《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奠定了中国目录学
  • 清朝的外交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沙皇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国称为平等条约,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称为不平等条约(俄罗斯人认为《瑷珲条约》中收回了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有
  •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英文: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简称WCS)是世界上著名的非营利性保护组织之一,成立于1895年,原名纽约动物学会,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WCS致
  • 露皮塔·尼永奥露皮塔·尼永奥(英语:Lupita Nyong'o,1983年3月1日-),生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肯尼亚电影女演员。2013年,因电影《为奴十二年》而受到注目,并以此片获得第2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配
  • 脊椎滑 脱脊椎滑脱,又名椎间滑脱,是一类骨科病。“脊椎前移”为其中一种,表现为一节腰椎在相邻腰椎体或骶骨的上方向前滑移。该症常伴有椎弓融合不全,自上方传到椎弓的压力能促进滑移。患
  • 等离子体振荡等离子振荡(Plasma oscillation),又称为朗缪尔波(以欧文·朗缪尔命名),是在为等离子或者金属导体中的电子密度的快速振荡。在自由电子气的介电函数中,这种震荡可以被形容为是一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