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 (小说)

✍ dations ◷ 2025-07-20 03:47:18 #香水 (小说)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德语: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是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于1985年发表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在出版之后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除了已被译成超过30种以上的文字版本外,也在2006年被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改拍成英文电影——《香水》。

小说描述了一个出生即失去双亲的男孩儿:让-巴蒂斯特·格勒努耶,他是一个自身没有体味、却拥有异常灵敏的嗅觉的人,以占有味道、收集味道为目的而杀害年轻女子,以做出一瓶能够改变世界的香水的传奇故事。

格勒努耶于1738年7月17日在蒙马特尔的建于公墓边的食品交易市场出生,由于母亲涉嫌故意伤害罪(并于1738年8月,9月左右被斩首),所以格勒努耶只能于1738年9月10月左右转交长老泰里埃,当天,格勒努耶的抚养权再次被转交,并暂时于加拉尔夫人处经营的孤儿院安居。孤儿院的孤儿们似乎对于格勒努耶的到来并不接受,而格勒努耶则凭借着自己的顽强生命力活了下来。1741年,格勒努耶学会了如何站立;1742年,格勒努耶学会了如何说话;1744年,格勒努耶的嗅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他能通过自身的嗅觉掌握周边的一切。1744年,修道院正式停止发放格勒努耶的抚养费用。

格勒努耶于1746年正式开始在格尼马皮革老板处开始做工,并于1747年正式断绝领养关系。1747年末至1748年初,格勒努耶由于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以及皮革,不幸患上了炭疽病,然而于一个星期后凭借着奇迹般的身体素质再次康复,并于此次病例中获得了伤口免疫的能力。1750年至1751年,格尼马给予了格勒努耶一定空间的自由,使他能够有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753年9月1日,格勒努耶于国王即位周年纪念日庆祝活动上杀害了一名妙龄少女,并于这一天明白了自身生活的意义——寻找气味,并把美好的气味占为己有。同年,格勒努耶借送货之便,在巴尔迪尼处开始了自己的新学徒生活,在此期间,格勒努耶学会了现代香水制作技术;如何制作酊剂、浸汁、香精。1753年,格勒努耶患有梅毒性座疮变异症,并发晚期化脓性麻疹,于一个星期后康复。三年后,巴尔迪尼利用格勒努耶的出色能力赚到了不义之财,并成为了欧洲大陆上著名的香水专家。同年五月,格勒努耶结束了在巴尔迪尼处的学徒生活,并开始了他自己的旅行。

1756年5月,当格勒努耶离开巴尔迪尼处时,巴尔迪尼的居所正式倒塌,同时,格勒努耶正在向奥尔良地区前进,八个星期后,他正式改变旅行的方针,并尽量远离开发区域。1756年8月,格勒努耶正式抵达康塔尔山脉,并开始了为期7年的隐居生活。1763年,正式结束为期7年的隐居生活,其经历被皮埃尔福市长记录,并告知埃斯皮纳侯爵详细情况。五天后,开始了恢复活力的治疗。

相关

  • 4f11 6s22, 8, 18, 29, 8, 2蒸气压第一:581.0 kJ·mol−1 第二:1140 kJ·mol−1 第三:2204 kJ·mol主条目:钬的同位素钬(旧译作錵)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Ho,它的原子序数是
  • 体重降低体重下降(Weight loss)在医学、健康或是体适能领域中,是指人体体重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体液的减少、体脂肪或脂肪组织的减少,也有可能是净体重(lean mass,无脂肪体重,是指骨骼矿物质、
  • 日内瓦议定书《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法语:Protocole concernant la prohibition d'emploi à la guerre de gaz asphyxiants, toxiques ou si
  • 安有仁安有仁(英语:Loren Aandahl,1952年-)是一位曾在台湾居住多年的美国籍铁道迷。居住于台湾期间曾拍摄大量与台湾铁路相关的彩色照片,于2011年集结部分照片出书,造成台湾铁道文化界轰
  • 发条橙《发条橙》(英语:)是1962年由安东尼·伯吉斯所著的反乌托邦中篇小说。发条橙在1998年美国现代图书馆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在编辑排名中排第65位,读者票选则排第55位。2005年又
  • 苏姆阿布姆苏姆阿布姆(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881年在位 英语:Sumuabum)巴比伦第一王朝首任国王。为阿摩利人酋长之一,他于约公元前2000年率部进入巴比伦,建立政权,为巩固统治,他用防御城
  • 水浇园丁《水浇园丁》(法语:),又名《会喷水的洒水车》(英语:)、《淋成落汤鸡》(英语:),是法国路易斯·卢米埃尔于1895年拍摄的一部黑白无声喜剧片,由弗朗索瓦·克莱尔(François Clerc)和伯努瓦·
  • 廖荣吉廖荣吉(1940年-),绰号“刈包吉”,是台湾万华一位盛名的刈包小贩,亦是慈善家。廖荣吉因为多年来在过年期间在万华免费办桌,举办“刈包吉盛宴”宴请街友、穷人、失业劳工等弱势团体,还提供爱心面无限量供应。这使他的义行渐渐受到媒体和人们关注和重视。廖荣吉幼年家庭贫困,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使他在农村从小就经常吃豆腐渣、番薯签充腹,因此他很能体会穷人孤苦无依的心情。成大以后的廖荣吉,他在台北市万华区开了一家印刷厂,生意相当好还赚了不少钱,但随着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传统印刷厂获利逐步下降,他只好关闭印刷厂,改在万华街口
  • 杨士聪杨士聪(1597年8月26日-1648年8月29日),字朝彻,又字非闻,号凫岫,山东济宁人,明末清初的政治人物。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累官至詹事府左谕德。“甲申之变”时,投靠李自成大顺政权,授兵政府少堂(一说为户政府少堂)。清兵入关之后,被举荐起用,仍为谕德。著有《玉堂荟记》、《甲申核真略》等书。万历二十五年七月十四日(1597年8月26日),杨士聪出生。小时候曾被东林党领袖邹元标所赏识,被认为将来一定会成为做大事的人才,等到稍微长大了一些,就开始参与东林人物的政治活动。求学读书时
  • 埤雅《埤雅》,是北宋的陆佃所编辑的辞典,总共20卷,主要展现陆佃对于《诗经》中的动植物深入的研究。陆佃还作有《尔雅新义》。陆佃死后,其子陆宰在北宋宣和7年(1125年)为此书写序。同样以动植物作为分类的书籍,南宋的罗愿所编撰的《尔雅翼》。估测《埤雅》于元丰年间1078–1085),李约瑟则认为是在1096年前后。陆佃编《埤雅》为8章,其名称与《尔雅》最后8章基本重合。序言解释了陆佃试图定义动植物学术语的动机。宋朝官方将科举的基础从诗歌改变为经义,文人便不再研究动植物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