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再造标志

✍ dations ◷ 2025-10-11 15:21:12 #循环再造,标志,符号,1970年面世的象征

循环再造标志(Unicode码为 ♲ 或 U+2672)是国际上普遍通用的标志,标示出物料为循环再造。图案为三个互相承接的箭头组成的莫比乌斯带。

在1969年和1970年初,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渐增,各界发起第一届世界地球日。芝加哥的循环再造纸卡制造商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英语: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CCA)赞助为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设的设计比赛,旨在加强社会对环境保议的意识。最后由南加州大学的23岁学生Gary Anderson凭着这个循环再造标志胜出。

其版权属公有领域,并非注册商标。CCA原想将标志注册成商标,但申请被质疑,最后放弃注册。所有人均可免费使用此标志,但各地法律可能限制其使用,以免消费者被误导。另外,原初的设计是三角形的尖向下,但CCA将它倒转过来。

相关

  • 似哺乳爬行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Mammal-like reptile)是一群史前动物,是哺乳类的直系祖先,在早期分类法中,被视为爬行动物的一个分支。似哺乳爬行动物最常用来称呼兽孔目动物;也可以广义地包括合
  • 1939年澳大利亚黑色星期五大火1939年澳洲黑色星期五大火(Black Friday bushfires),是1939年1月13日到15日在澳洲维多利亚州发生的山火灾难。差不多20,000 km²的林木被大火烧毁,大火导致71人死亡,5个城镇被摧
  • 牛角龙牛角龙属(属名:Torosaurus)是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北美洲,约6880万到6550万年前。化石发现于西部内陆海道西岸,北至萨克其万省,南至德州。牛角龙拥有
  • 感光层即视网膜中的视杆视锥细胞层,又称雅各布膜(Jacob's membrane),由两种细胞组成,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除视网膜黄斑区外,前者在数量上远较后者为多。
  • 范德波尔振荡器范德波尔振荡器(Van der Pol oscillator)是荷兰物理学家巴尔塔萨·范·德·波尔在1927年发现的真空管放大器的极限环振荡现象。极限环振荡可以用下列非线性微分方程表示:此方程
  • 王礼恒王礼恒(1938年12月26日-),江苏镇江人,中国导弹动力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叮当蛤属叮当蛤属(学名:)是一个贻贝的属,旧属叮当蛤科或牡犡目,今属海扇蛤目银蛤科。根据Catalogue of Life数据而制定的亲缘支序图:以下详列根据WoRMS纪录的本属物种:
  • 保罗·肯尼迪 (历史学家)保罗·迈克尔·肯尼迪(Paul Michael Kennedy,1945年6月17日- ),是英国出诺森伯兰郡沃尔森德生的历史学家,专长于国际关系。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0年到1983年期间在东英吉利
  • 广桥光成广桥光成(1797年2月22日-1862年9月29日),是江户时代末期的公卿;藤原北家日野流(日语:日野家)庶流的广桥家(日语:広橋家)当主。广桥光成在宽政九年(1797年)于京都出生,是父母广桥胤定和叶室
  • 根纳季·帕夫洛维奇·博戈米亚科夫根纳季·帕夫洛维奇·博戈米亚科夫(俄语:Геннад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огомяков,1930年6月30日-2020年3月25日),苏联政治人物,苏共中央委员(1976年-1990年),苏共秋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