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胎盘行为

✍ dations ◷ 2025-09-29 11:48:32 #食胎盘行为
食胎盘行为(英语:Placentophagy)是一种哺乳动物在自己的幼仔出生后吃掉胎盘的行为。食胎盘行为在包括食草动物在内的有胎盘类动物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其中仅有少量物种没有这种行为,包括鳍足类、鲸类、骆驼和人类。学术上,对食胎盘行为的生物学机制有多种解释。有观点认为,自然界中发生的食胎盘行为主要是为了隐藏痕迹以避免遭到捕食者的追踪。但动物并不会将生产时流出的液体清理干净,仍然会留下气味而被搜索到。另一种解释是,食草动物因为妊娠生产而改变食性,变得更加嗜肉。还有观点认为动物在产前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导致产后感觉饥饿或是单纯的补充能量。不过这两种观点也都存在漏洞,缺乏相关证据。有研究证实,胎盘的摄取能够对怀孕鼠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其中可能含有特殊物质被命名为胎盘阿片作用加强因子(Placental Opioid-Enhancing Factor,POEF)。实验鼠在摄取胎盘后,体内的阿片类物质的镇痛作用有适度提升。这些内成性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和强啡肽,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麻醉物质紧密相关。这些内成性阿片类物质在母体生产过程中会不断增加,使得母体对疼痛的忍耐力有所提升。当个体摄入胎盘或羊水后,阿片类物质对痛觉阈限的作用效果有显著提升。摄入肉类食物的对照组实验鼠的痛阈则没有明显变化。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实这种食胎盘行为同样能够对人类起到镇痛作用 。人类是少有的无食胎盘行为的哺乳动物之一。实验表明未育鼠吃不吃胎盘取决于是否有对应的基因,因而人类没有食胎盘行为可能是由于基因型决定了。胎盘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受到崇敬的,吃胎盘是一种禁忌,几乎没有证据显示人类有任何吃胎盘的习惯。脱落的胎盘大多被作为废物掩埋或烧毁。虽然都市传说流传着巴斯克人吃胎盘的故事,但至今也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证据,并且在巴斯克语中,“karena”胎盘这个词与“gizajana”食人这个词也没有语源上的关联。尽管如此,在一部分文化中胎盘仍然被据信有特殊功能而被食用。在中医学中,由胎盘制成的紫河车被认为具有滋补功效,用于治疗不孕不育、阳痿等疾病。目前也有假说认为胎盘可以治疗产后抑郁症和其他产后综合征。但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妇产科医生马吉·博尔特驳斥了这一观点,并表示食用胎盘并没有任何医学理由作为支撑。

相关

  • 忧郁型抑郁障碍忧郁型抑郁障碍,表现为患者对绝大多数或者所有活动失去兴趣,对于愉快的刺激失去反应,抑郁心境且比丧恸或失去亲人更严重,在早上情况更差,早醒,精神运动性阻滞,体重迅速降低(注意与神
  • 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是用来描述白蛋白尿水平适度增加的医学术语。它发生在肾泄漏少量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进入尿液里、换言之,即在肾脏肾小球的白蛋白有
  • 儿科学小儿科(或称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通常至青春期。一个受到这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医生被称作儿科医生。
  • 脑疝疝(Hernia),俗称疝气,其最初的意义是“腹痛”,但后世多特指“少腹坠痛”的狐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疝”。医学上的疝气指的是器官,例如肠子,经由腔室的孔道离开原先的位置。有
  • 童星童星是对从事演员、歌手、模特儿(儿童模特儿)及配音员等演艺工作的儿童之称呼。一般来说,是指未成年或15岁以下的艺人。跟一般演员不同,由于童星仍是儿童,仍在成长阶段。各地均对
  • 埃及法老列表这是一份古埃及统治者的列表。该表中列出的君主始自约前31世纪的第一王朝,结束于希腊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这段时期中埃及的最高君主的称号是人们熟知的法老。在使用此表时,请
  • 马刀佩剑可以指:
  • Hoffmann征在医学中,Hoffmann征指的是以德国生理学家Paul Hoffmann(英语:Paul Hoffmann (physiologist))(1884–1962)命名的一种远侧神经响应的表现。Hoffmann征(或Tinel征)是通过机械刺激受伤
  • ⱱ̟双唇闪音是一种不常见的非R音(英语:Rhotic consonant)的闪音,国际音标(IPA)写作⟨ⱱ̟⟩或⟨b̆⟩。在一般情况下,它几乎总是作为唇齿闪音的同位异音出现,但在班达语(英语:Banda langu
  • 决断决断(英语:judgment)是描述领导人在面对困难处境时,针对人、策略与危机等三大范畴所做出的决策过程。通常在每个范畴中,领导人的决断流程都经历三个阶段:准备、决断、执行,在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