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梵蒂冈

✍ dations ◷ 2025-07-10 20:00: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各国,梵蒂冈历史

梵蒂冈在庇护十二世治理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严守中立,尽管罗马于1943年至1944年间被德国所占领,梵蒂冈城本身未被占据。并且在战争期间,梵蒂冈组织了广泛的人道主义援助。

意大利王国在1929年签署的《拉特兰条约》,承认了梵蒂冈的主权。它宣布梵蒂冈城国是在国际关系的一个中立国。直到1939年,梵蒂冈城国共获得了三十八个国家的承认。

然而,梵蒂冈方面的普遍看法却是,该条约禁止了教皇随意进入意大利境内的重要地区的权利。

早在1939年4月,庇护十二世便宣布了一项和平计划,希望调和在战争边缘的欧洲大国,让其进行和平谈判。当时庇护十二世的特使,神父塔奇文丘里和意大利领导人墨索里尼进行了接触。在经过墨索里尼的认可后,在第二天,教廷大使主教秘书路易吉·马寥内立即与各地的宗座代表,如在巴黎的瓦莱里奥·瓦列里,华沙的菲利普·科特西,柏林的塞萨尔·奥森尼戈以及伦敦的威廉·戈弗雷进行了会谈。这次会谈的成果近乎微乎其微,而且被认为是变样的绥靖政策。而且教皇试图让波兰接受但泽自由市合并入纳粹德国,这让其中一位波兰大使卡齐米以及波兰政府认为不能接受。


就在1939年8月24日,即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星期,庇护十二世发布广播警告说:

英国历史学家查德威克描述了四个关于梵蒂冈调解尝试的主题:1939年5月到8月,教廷和墨索里尼的密切接触;梵蒂冈的建议被英国、波兰刻意忽略,因为怀疑教皇亲意大利和亲德国;欧洲大国将教皇视为"没有用处的棋子";庇护十二世想要撮合西方大国之间的妥协,以防止苏联势力扩张。

在二战爆发,德国占领波兰,此时西欧国家诸如法国还没有被攻击的时刻,庇护十二世仍然希望通过谈判恢复和平,防止冲突蔓延。抱类似态度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派遣迈伦·C.泰勒作为他的个人代表抵达梵蒂冈宣布重新建立美国和圣座的外交关系。

在二战中,尽管双方战争激烈,但庇护十二世仍决心不会发表任何公开的宣告,并支持任何一方,这首先表现在拒绝明确谴责德国入侵波兰的情况上。然而在战争早期,庇护十二世认为“在波兰的闪电战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相关

  • 黏蛋白黏蛋白(英语:mucoprotein)是一类主要由黏多糖组成的糖蛋白,常见于膝盖滑膜液(英语:synovial fluid)。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
  • 林 群林群(1935年7月-),福建省连江人,数学家,无党派人士。福州一中1949-1952年校友,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华罗庚数学奖。其算法被称为“林群迭代
  •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LI,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是一条经脉,十二正经之一,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本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商阳),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坐标:25°03′34″N 121°30′45″E / 25.059533°N 121.512614°E / 25.059533; 121.512614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大稻埕,1875年8月15日由马偕博士
  • 桃源街道桃源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南山区东北部,2002年6月17日成立,名称取自街道内主要安居房小区——桃源村。辖区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总人口
  • 拉姆萨尔公约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湿地公约(英文:Ramsar Convention),是为了保护湿地而签署的全球性政府间保护公约,全称为《特别针对水禽栖地之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英文:Convention of Wetland
  • 科尼亚 (土耳其)科尼亚(土耳其语:Konya,土耳其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
  • 陈季芳 (永乐进士)陈季芳,潮州府潮阳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永乐二年(1404年),登进士,任行人。十三年(1415年),奉命前往琉球册封山南王他鲁每。后升至建宁府知府。
  • 小卡尔·瑞普肯小卡尔文·埃德温·“卡尔”·瑞普肯(英语:Calvin Edwin "Cal" Ripken, Jr.,1960年8月24日-),昵称铁人(The Iron Man),美国职棒大联盟球员,职棒生涯效力巴尔的摩金莺队。2007年被选为
  • 杰利科·拉兹尼亚托维奇杰利科·拉兹尼亚托维奇(塞尔维亚语:Жељко Ражнатовић;拉丁字母转写:Željko Ražnatović;1952年4月17日-2000年1月15日),一般称作阿尔坎(塞尔维亚语:Аркан;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