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内·勒维克

✍ dations ◷ 2025-07-20 01:37:06 #瑞内·勒维克

瑞内·勒维克 GOQ(René Lévesque;1922年8月24日-1987年11月1日),加拿大政治人物和记者,1968年出任魁人党创始党魁,1976年-85年间担任第23任魁北克省省长和魁北克省议会泰雍选区议员,并于执政期间举办1980年魁北克独立公投,为加拿大联邦于1867年成立以来首位试图通过公民投票争取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首长。在此之前他曾以魁北克自由党党员身份出任省议员和省内阁厅长。

勒维克于新不伦瑞克省坎贝尔顿出生,为家中长子,母亲为戴安·狄翁(Diane Dionne),父亲为律师多米尼克·勒维克(Dominique Lévesque),一家居于魁北克省加斯佩半岛上的小镇新卡莱尔(New Carlisle)。他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其后再婚,举家再迁往魁北克城。他在当地的拉瓦尔大学修读法律,但没有完成学位。

他于1938年成为新卡莱尔CHNC电台的播音员和编辑,展开其传媒工作生涯。他迁居魁北克城后先于1941年效力CKCV电台,再于1942年加入加拿大广播公司在该市经营的CBV电台。二战期间他有意出任战地记者,但未获加拿大广播公司派遣,遂于1944年转到伦敦加入美国战时情报局辖下的美国之音法语部,成为附属美国陆军第七军团的联络官,并担任美军与自由法军之间的传译员。1945年2月起他跟随美军越过莱茵河攻入德国,同年4月跟随首批美军抵达达豪集中营。战时他亦为《星条旗报》等报刊撰文。

战后他于1945年10月重返加拿大广播公司,出任该公司国际广播部的法语新闻报道员,并于1951年远赴朝鲜半岛报道朝鲜战争消息。他于1953年成为该公司法语电台新闻部主管,再从1956年-59年间主持该公司法语电视频道时事节目《焦点》("Point de mire"),为魁北克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从业员之一。加拿大广播公司法语部监制于1959年罢工以争取成立工会,勒维克亦参与其中。时任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以及加拿大广播公司英语部员工冷淡对待罢工行动,令勒维克感到沮丧,并燃起他从政的念头。

勒维克于1960年加入魁北克自由党,在同年省选中当选蒙特利尔-劳里埃选区(Montréal-Laurier)省议员,首次晋身省议会。他获党魁和新任省长让·勒萨热(Jean Lesage)任命为省水电资源厅长和工务厅长,1961年则调任天然资源厅长,任内促成魁北克水电系统公有化,为寂静革命的重要一环。他于1962年省选连任省议员并留任天然资源厅长,1965年-66年间任职家庭及社会福利厅长。

1966年省选,勒维克于劳里埃选区(Laurier)连任省议员,但自由党则落败成为反对党。勒维克在这些年间已公开支持魁北克脱离加拿大,并于1967年魁北克自由党大会上提出决议案,支持魁北克争取主权但与加拿大保持经济关系(即主权关联)。议案被否决后,勒维克于同年10月离开自由党,并于同年11月成立主权关联运动(Mouvement souveraineté-association)。

主权关联运动与国民集会(Ralliement national)于1968年10月合并成魁北克人党,由勒维克出任创始党魁。在勒维克领导下,魁人党于1970年省选中获取23.5%选票并赢得七个省议会议席,但勒维克本人则在劳里埃选区败选。此后魁北克爆发十月危机,总理皮埃尔·特鲁多颁布《战时措施法》,受到勒维克等魁北克政客批评为违反民主。然而勒维克等人未有明确地谴责魁北克解放阵线的绑架和撕票行为,让反对魁人党的人士乘机将该党与魁北克解放阵线挂钩,魁人党支持度亦因此下降。

魁人党在1973年省选赢得六个议席,在众反对党中议席最多而首次成为官方反对党。勒维克在这届省选改到多里翁选区(Dorion)竞选议席,但仍未能当选。

1976年省选竞选期间,勒维克承诺魁人党若当选的话便会在首次执政时期就主权关联举行公投,并不会单方面宣布独立。在自由党政府民望低落的局面下,魁人党从中得益,得票率上升至41.4%,议席数目更大增至71席,以多数姿态首次上台执政。勒维克本人在泰雍选区(Taillon)当选议员,首次以魁人党党员身份重返省议会,并于1976年11月25日宣誓就任第23任魁北克省省长。

魁人党于首次执政时期通过《法语宪章》(第101号法案),将法语定为魁北克的唯一官方语言,并禁止省议会和法院使用英语。法案亦限制魁北克境内的英语公校只供英语系家庭学生就读,法语系家庭和移民家庭学生不得到英语公校求学,亦限制商户在户外招牌上使用的语言。

魁人党政府于1980年5月举行公投,寻求选民授权与加拿大联邦政府就主权关联展开磋商,结果被59.56%选民否决。虽然经历公投挫败,魁人党仍于1981年省选赢取49.2%选票和80个议席,保著多数执政地位,勒维克亦在泰雍选区连任议员。

勒维克连任省长后所面对的一项主要议题为加拿大宪政事务。特鲁多领导下的联邦政府于1980年代初争取从英国取回制宪权,并计划确立联邦政府在数个范畴的权力、给予《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宪法地位、以及制定修宪程序。经过特鲁多和众省省长数个月来的争论,众人于1981年11月齐聚渥太华,以冀解决分歧。勒维克坚持魁北克应持有宪法否决权,而魁北克的“独特社会”地位亦应获宪法承认,但不为特鲁多接纳。另一方面,在其他省长压力下,特鲁多同意在《权利与自由宪章》中加入豁免条款(notwithstanding clause),容许国会或省议会以临时性质凌驾宪章的部分条款。这项折衷未能满足勒维克,但被其他九省省长接纳,特鲁多遂获取足够支持,于1982年春季取回制宪权。然而,宪法至今一直未被魁北克省议会确认,而联邦政府绕过魁北克制宪的举动,亦为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修宪风波以至1995年魁独公投埋下伏线。

与此同时,魁北克面对经济衰退,省政府赤字日增因此计划削支,却招来公众反对。勒维克因此计划集中施政而暂时搁置主权议题,并与联邦政府就宪政事务采取较温和手段。然而此举却招来部分党员不满,触发包括财长帕里佐在内的一批强硬魁独派党员于1984年11月退党。面临内部分裂下,勒维克于1985年6月辞任党魁,再于同年9月辞去泰雍选区议员席位,10月3日离任省长。

勒维克下台后重回媒体工作,曾替《蒙特利尔日报》(Journal de Montréal)撰文,并于蒙特利尔的CKAC电台主持时事节目。他于1986年出版回忆录,其后承认书中指自己曾目睹赫尔曼·戈林投降的情景实为虚构。

1987年11月1日,长年抽烟的勒维克在其蒙特利尔公寓举行聚会时感到胸痛,其后不省人事,妻子和急救员皆抢救无效,送抵蒙特利尔全科医院时宣布到院前死亡,死因为心肌梗死。他的遗体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供民众瞻仰,丧礼于11月5日在魁北克城圣母圣殿以省葬资格举行,后在该市西勒里区(Sillery)的圣米歇尔墓园安葬。

勒维克于1947年与露易丝·勒勒(Louise L'Heureux)结婚,两人育有两子一女,1978年离婚。1979年他与第二任妻子科琳·科蒂(Corinne Côté)结成夫妇。

相关

  • 骨髓来源细胞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骨髓(英语:bone marrow)位于较大骨骼的腔
  •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急性双表型白血病(Acute biphenotypic leukaemia),是一类病发于淋巴和骨髓的白血病。它是未定型类白血病的一个子类。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 玛莉-克莱尔·金玛莉-克莱尔·金 (英语:Mary-Claire King,1946年2月27日-),美国遗传学家,华盛顿大学美国癌症协会医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教授。她主力研究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从而造成人类各种病症(如
  • 圣马丁圣马丁(法语:Saint-Martin),通称法属圣马丁,正式名称为圣马丁集体(Collectivité de Saint-Martin),是一个法国海外集体。法国政府于2007年2月22日宣布该地自法属瓜德罗普分离,成为直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语: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常用简称为CSU),成立于1870年,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教育系统内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赠地大学。该校注重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根据20
  • 科罗拉多学院坐标:38°50′48″N 104°49′27″W / 38.8466768°N 104.824097°W / 38.8466768; -104.824097科罗拉多学院(英语:Colorado College),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之私立
  • 海兵团海兵团(日语:海兵団/かいへいだん Kaiheidan ?)是旧日本海军内由各镇守府设立的一种基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为舰艇和海军机构提供补充兵员;对现役海军士官和新兵进行培训;负
  • 哥伦比亚总统哥伦比亚总统是哥伦比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根据哥伦比亚在1991年制定的第九部宪法,总统是政府的行政首脑,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总统亦是哥伦比亚的三军总司令。总统由人民
  • 果食主义果食主义(英语:Fruitarianism)是素食主义或纯素主义的一种,主张植物同样具有不可践踏的生命,因此主义实践者只吃植物的果实。果食主义中关于果的定义来自于植物学而非日常用语,也
  • 安顺安顺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