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藻

✍ dations ◷ 2025-10-06 21:51:04 #囊泡虫类

夜光藻(学名:),属于甲藻门单细胞生物(英语:dinoflagellate),俗称海耀,又称夜光虫,在马来西亚和台湾也被称作蓝眼泪,为一种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甲藻,能作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这种藻类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其体内数以千计的球状胞器中,具有萤光素-萤光素酶,这些胞器就像微型的电源供应器,让夜光藻在感受到周遭环境的变化时发出萤光。要看到夜光藻的形态也需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才能看见的。

夜光藻为异养有机体,它能够吞噬,会以浮游生物、硅藻、甲藻、细菌,甚至鱼卵为食,有文献指出,硅藻为夜光藻最爱的食物;它也能以光合作用生存。夜光藻进食是用其触角来把食物方放进口里吃掉。而它的触角只有一个。

夜光藻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通常在沿海地区、河口或是大陆棚浅水区即可看到此藻类的踪影,因为这些地区通常有丰富的浮游生物,让夜光藻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甲藻类生物以吃浮游生物维生。

有时一些游泳者在海中会看到夜光藻发出的光芒,因随着海浪浮动,因此又被称为“海上幽灵”或“海上鬼火”。

甲藻类所形成的不只是赤潮,形成的颜色取决于的藻类液泡,例如一旦绿藻类大量聚集,即会形成“绿潮”。

甲藻类本身并无毒性,但其吞食浮游生物之后,体内会留下大量的氨,这些氨会被藻类排泄出来至附近水域,有些特殊甲藻类则能将之转化为神经毒素(例如亚历山大藻),造成该水域中的生物死亡。

夜光藻的生物发光现象又被称为“蓝眼泪”,在世界各地皆有类似现象,在台湾的垦丁、花东海岸和外岛即时有所见,2012年4月在台湾马祖地区即出现大量“蓝眼泪”现象。据报导,知名导演李安当初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本欲将此景加入片中,因数量不够多而作罢。

同样的现象在美国加州的West Linda Mar海湾和澳洲维多利亚州的吉普斯兰湖皆有发现。

相关

  • E. J. Corey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英语:Elias James Corey,1928年7月12日-),美国有机化学家,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得奖原因是“发展了
  • 偏三甲苯偏三甲苯(1,2,4-Trimethylbenzene)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式C9H12,是三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之一。 偏三甲苯存在于煤焦油和石油(约3%),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易燃,具有强烈气味。
  • 亚述亚述(帝国亚拉姆语:ܐܬܘܪ‎)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国家,使用的语言有阿拉米语,阿卡德语等。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
  • 沈保根沈保根(1952年9月1日-),中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于浙江平湖。197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
  • 人生观人生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life),也称人生观,是一个哲学术语。“哲学”一词本身在其领域当中通常至少存在着两层分别为正式和非正式的用法。在正式的语境下,哲学指的是对审美、
  • 天门冬天门冬(学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的植物,又称丝冬、天棘、天文冬、万藏藤、大当门根、天冬、明天冬。分布于华中及长江流域。多年生攀缘植物,地下有簇
  • 弗兰克·斯坦顿弗兰克·梅利·斯坦顿爵士(Sir Frank Merry Stenton,1880年5月17日-1967年9月15日) 是一位研究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英国历史学家,1937至1945年间任皇家历史学会会长。 是《牛
  • 古罗马与葡萄酒古罗马在葡萄酒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意大利半岛最早出现葡萄酒是在古希腊殖民地和伊特鲁里亚,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新的酿酒技术蔓延到帝国的各地。在今天的主要的酿酒地区的
  • 法国七月革命法国七月革命(法语:Révolution de Juillet;英语:July Revolution),是1830年欧洲的革命浪潮的序曲,因为波旁王室的专制统治令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国人民难以忍受,以致法人群起反抗
  • 硫酸铈(III)硫酸铈(III),又称硫酸亚铈,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e2(SO4)3。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硫酸铈(III)通常以硝酸铈(IV)铵为原料,经过30%过氧化氢还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