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克耳斯效应

✍ dations ◷ 2025-07-07 22:32:21 #泡克耳斯效应

泡克耳斯效应(英语:Pockels effect)是指光介质在恒定或交变电场下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这是一种线性电-光效应,其折射率的变化和所加电场的大小成正比。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斯·泡克耳斯(英语:Friedrich Pockels)于1893年研究发现的。但这种效应只存在缺少反演对称性的晶体中,例如铌酸锂(LiNbO3),钽酸锂(LiTaO3),硼酸钡(BBO),和砷化镓(GaAs)等,或存在其它非中心对称的介质,例如在电场极化高分子和玻璃中出现。电场极化高分子中含有特别设计的有机分子,它们具有比高非线性晶体高10倍的非线系数。

泡克耳斯效应和克尔效应的区别在于:泡克耳斯效应是与电场大小成正比,而克尔效应则是与电场大小的平方成比例的。

相关

  • 牛奶过敏牛奶过敏(英语:milk allergy)指免疫系统对于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主要症状是胃肠道、皮肤和呼吸的过敏反应。牛奶过敏属于食物过敏,但乳糖不耐症是缺乏需要消化牛奶中的乳
  • 词组短语(英语:phrase),又称词组、片语,是指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具有中心词的语法性质,内部成分在语义和句法上都能搭配,但可能未形成完整命题,也没有语调的一种语法单位。通常一个短语可
  • 组成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相当于内阁组成单位,是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管理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特定的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机构。其设置
  • 乌共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乌克兰共产党(乌克兰语:Комуністичн
  • 硫酸铒硫酸铒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Er2(SO4)3,存在无水物、四水合物和八水合物。用硫酸溶解氧化铒,可以得到硫酸铒。
  • 徐玉书徐玉书 (1909年-?),是台湾日治时期新文学作家,原名徐青光,嘉义市人。徐玉书曾加入“台湾文艺联盟”,并且与一些嘉义地区的文友努力,成立“台湾文艺联盟嘉义支部”,小说、新诗、随笔均
  • 周参见町周参见町(日语:すさみ町/すさみちょう  */?)是位于日本和歌山县南部临海的行政区划。辖内90%的区域为山林地,主要市区位于周参见川的河口,由于海岸线多为沉水海岸(英语:Submergent
  • 台伯河平原台伯河平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平原,位于台伯河河畔,是古罗马文化发源地,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罗马城就在台伯河平原上,形成了意大利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 高棅高棅(1350年-1423年),又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福州长乐人,明朝学者。闽中十才子之一。高棅为明朝初年研究唐诗的重要学者,所著的《唐诗品汇》为明初诗歌复古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评论著作。高棅著有《啸台集》、《水天清气集》、《唐诗品汇》、《唐诗拾遗》、《唐诗正声》。
  • 1890年布鲁塞尔会议法案《1890年布鲁塞尔会议法案》(全名:《关于奴隶贸易和非洲进口枪支、弹药与烈酒公约》,1890年7月2日签属,1891年8月31日生效)顾名思义,是为“结束陆上与海上之非洲黑奴贸易,并改善土著种族之道德和物质生存条件”而于布鲁塞尔签订的一系列反奴隶协定。该法之谈判始于1889-90之布鲁塞尔废奴会议(英语:Brussels Anti-Slavery Conference 1889–90)。该法案特别适用于在“刚果盆地内拥有常规属地或保护国,以及在奥斯曼帝国与其他在东非海岸、印度洋和其他地区从事奴隶贸易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