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73号潜艇

✍ dations ◷ 2025-07-21 03:53:48 #UC-73号潜艇

陛下之UC-73号艇(德语:SM UC 73)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C-II型近岸(英语:Coastal submarine)布雷潜艇或称U型潜艇。它由汉堡的布洛姆与福斯船厂承建,于1916年8月26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2月24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其全长50.35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427吨和508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三具鱼雷发射管、六具水雷滑射槽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英语:Deck gun)。UC-73号入役后曾被部署至驻普拉的地中海区舰队,并参与了地中海潜艇战(英语: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通过其十次巡逻,共直接或间接击沉16艘协约国和中立国舰船,容积总吨累计为16,565吨。战后,根据对德停战协定的要求,该艇于1919年1月16日被引渡至英国哈维奇正式投降,至1919-1920年间在布莱顿渡口拆解报废。

1915年秋天,由于中立国美国的干预,U型潜艇战(英语:U-boat campaign)几乎陷入停顿,导致德国广泛开展《国际法》所允许的水雷战,从而使布雷潜艇的需求量相应增加。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的开发部门留意到了这一点,遂以UB-II型为基础,按照兼顾布雷效率和生产速度的要求,以41号工程的名义设计了UC-II型潜艇。为了弥补前型UC-I型的缺陷,UC-II型艇不仅更大,而且采用双轴推进系统。然而,与前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UC-II型艇重新运用了双壳体(德语:Zweihüllenboot)结构。但它并非纯粹的双体潜艇,而是一种中间过渡型;因为外层没有封闭耐压壳体(英语:pressure hull),而是作为鞍形水柜(英语:Saddle tank (submarine))附在上方。

UC-73号是64艘UC-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这个亚型的艇体结构与UB-II型类似,但体积更大,全长为50.35米,并有3.64米的吃水深度;由于不再考虑铁路运输的装载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舷宽也得以增至5.22米。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427吨和508吨。艇只采用两台猛狮六缸四冲程600匹公制马力(44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620匹公制马力(460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节(22千米每小时),水下7.4节(13.7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7节(13千米每小时)航速续航10,420海里(19,30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52海里(96千米)而无需充电。其潜没需时约为30秒,能够在50米的深度下运作。

作为布雷潜艇,UC-73号改将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装在艇体前部,每具储存井内的水雷数量增至3枚,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水雷便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随着滑射槽长度增加,艇体艏楼的上层建筑被抬高,上层建筑与司令塔之间的凹陷处布置了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作为甲板炮(英语:Deck gun)。但由于位置相对较低,火炮甲板在恶劣海况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没。此外,UC-73号还装备有三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极大提升了潜艇的攻击能力。其中艇艏两具外置在两侧、艇艉一具则为内置式,并可搭载合共7枚G6型鱼雷。其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3名军官及23名水兵。

1916年1月12日,在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倡议下,国家海军办公室分别向五家德国造船厂发包第三批次的UC-II型潜艇。UC-73号因此成为汉堡布洛姆与福斯船厂承建的该批次九号艇暨最后一艘,建造编号为289。它于1916年8月26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2月24日在前UB-30号艇长、海军上尉库尔特·沙普勒的指挥下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随即展开海试(英语:Sea trial)。在沙普勒之后,瓦尔特·维德曼中尉(1917年11月27日-1918年5月29日)、奥托·格克中尉(1918年5月20日-7月14日)和弗朗茨·哈根中尉(1918年7月15日-12月2日)也曾担任UC-73号的指挥官。完成海试后,该艇于1917年4月19日从基尔启程,经由费马恩湾和爱尔兰岛以西的大西洋绕行前往地中海。继沿途击沉两艘渔船和三艘轮船后,该艇穿越直布罗陀海峡,于6月6日抵达奥匈帝国军港卡塔罗,并加入驻当地的普拉区舰队(后改称地中海区舰队)。

在地中海服役期间,UC-73号参与了地中海潜艇战(英语: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并运送军事人员和物资前往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米苏拉塔,以援助在当地作战的土耳其军队。通过十次布雷及破交战(德语:Handelskrieg)巡逻,该艇合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16艘商船,容积总吨累计为16,565吨。其中,体积最大的受害者是注册吨位为3,837吨的英国轮船罗斯班克号(),它于1917年5月31日从塞得港前往马耳他的途中,在距班加西以北约120海里(220千米)处遭沙普勒发射鱼雷击沉,导致2人罹难、船长被俘。而容积总吨为5,796吨的圣若瑟号()尽管显著更大,但它于同年8月28日在西西里海峡东南部遭UC-73号的鱼雷袭击后仅仅受损,并未沉没。

1918年10月,随着奥匈帝国解体并退出战争,地中海区舰队的所有适航潜艇都必须突破封锁遣回德国,以免落入敌手。在10月17日的最后一次任务中,UC-73号负责撤离与土耳其军队在北非进行军事联络的德国远征军。该艇于11月2日从米苏拉塔出发前往德国,11月13日通过直布罗陀,至12月2日才抵达基尔,彼时战争已结束。根据对德停战协定的要求,UC-73号于1919年1月16日被引渡至英国哈维奇正式向协约国投降。它于同年3月3日运抵布莱顿渡口拆解报废,发动机则由英国海军部作价4,000英镑售予T·W·沃德公司(英语:Thos. W. Ward)。

相关

  • 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又名邓肯病(Duncan's disease):86或珀蒂洛综合征(Purtilo syndrome),是一种淋巴增生性障碍(英语:lymphoproliferativ
  • 蛀牙龋齿(英语: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于拉丁文的“腐烂”),俗称蛀牙,指牙齿因细菌活动而造成分解的现象。常见的龋齿菌种是乳酸链球菌(lactococ
  • 左营区坐标:22°41′13.54″N 120°17′30.67″E / 22.6870944°N 120.2918528°E / 22.6870944; 120.2918528左营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
  • 人类冠状病毒OC43人类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与同属的人类冠状病毒HKU1以及甲型冠状病毒属的人类冠状病毒NL63和人类冠状病毒229E同为能
  • 爱情破坏球《爱情破坏球》(英语:Wrecking Ball)是收录于麦莉·希拉专辑《青春大爆炸》的一首歌曲。《爱情破坏球》表现出感情的残酷与赤裸,描述热爱男友的少女被冷淡对待的心情犹如被大铁
  • 辉煌年代《辉煌年代》(马来语:Ola Bola),2016年马来西亚电影,受到马来西亚国家足球队努力要取得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格之事所影响,因此制作了此部电影。影片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原
  • 党国资本主义党国资本主义 (英:Party-State Capitalism),或国民党国资本主义 ,是被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描述台湾在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台湾经济制度。 此说法不被国民党所使用,它是由台湾经
  • 埃祖德萨姆埃祖德萨姆(Ezhudesam),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Kanniyakumar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8652(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8652人,其中男性9401人,女性9251人;0—6岁人口1954人,其中男1021人,女
  • 埃列尔·萨里宁戈特利布·埃列尔·萨里宁(芬兰语:Gottlieb Eliel Saarinen,芬兰语发音:; 1873年8月20日-1950年7月1日)是芬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在20世纪初以其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而闻名,其作品
  • 朱麟祺朱麟祺(1817年-1853年),字卧云,江苏六合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朱麟祺十七岁进学成诸生,专心钻研经世之学,且文武兼备,善技击,通兵法。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乡试中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与其同年者有张之万、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人,后皆成名臣。朝考后,麟祺未入翰林,直接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职。咸丰三年(1853年)春,太平军纵横于长江下游,刑部侍郎吕贤基奉命赴安徽筹办团练,并奏请朱麟祺同行帮办。三月,朱麟祺到达安徽,纳降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