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目动物

✍ dations ◷ 2025-07-18 22:35:14 #单孔目动物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动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曼尼亚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历史上曾存在另外两个科,但都已灭绝。现存的单孔目动物有以下两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它们都是澳大利亚的独有物种。单孔目动物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都是恒温动物。早期的研究指出单孔目动物在控制体温上并未完全发展,但最近的研究却指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仍能维持体温。这是由于单孔目动物会维持一个较其他哺乳动物低的体温(约32℃),而一般作为研究对象的澳洲针鼹只会在活跃时才维持正常的体温。因此,动物学家凭着这个特征而推断出单孔目动物的进化史。他们应该是于三叠纪期间从其他的哺乳动物中分化出来。他们是现存哺乳纲动物当中最原始的一群。单孔目动物的最大特征,正如其名所指,是它们没有分开的尿道、肛门及产道,而是由统一的泄殖腔代替。与这样相似的结构可以在爬行动物中找到。单孔目动物与爬行动物及鸟类一样,是单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的生物。它们会把蛋保存在母亲的育儿袋内,由母亲给予养份及以它的体温孵化出来。但孵化出来的幼兽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由母乳养育而大。由于没有明显的乳头,幼兽会自行寻找母亲的乳腺吸食乳汁。一般的单孔目动物都较长寿,所以生殖率相应较低,而喂养幼兽的时间则较长。身体表面上由毛发所包围,成年的单孔目动物却没有牙齿,从化石及现今的鸭嘴兽都是有着“磨楔式”的喙。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的下颚是单块齿骨构成,而把声音传至内耳的细小的骨头则在下颚之上。中耳骨由三组骨组成,耳孔在下颚的底部,没有外耳。在它们的肩胛骨中,有着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间锁骨。足部的运动则像爬行动物般是在身体两旁,而非在身体的下方。脚跟部位有着刺,雄性的鸭嘴兽会在这些刺分泌毒素,称为毒距,而在澳洲针鼹中则已失去效用。现存单孔目的物种都是栖息在澳大利亚及新畿内亚等地区,在新南威尔士就曾发现约1亿1千万年前的下颚化石碎片。这些碎片是现时发现最古旧的化石,是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动物硬齿鸭嘴兽(Steropodon galmani),而Kollikodon、Teinolophos及Obdurodon的化石亦相继被发现。于1991年,在南阿根廷发现了一块约6千万年的鸭嘴兽牙齿。

相关

  • 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又称为Hamman-Rich症候群,是一种原因不明之罕见且严重的急性肺病,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病的一种。往往看上去完全健康的人极偶尔会患这种病。至2005
  • 验血血液检查(英语:Blood test),是指通过采血以获得受检者的血液,并利用其进行临床检查以获取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检师进行检验。血液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身
  • 原子序原子序数(英语:Atomic Number)是一个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因此也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电中性时的核外电子数。拥有同一原子序的原子属于同一化学元素。原子序数的符号是Z。通常原子
  •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英语:Popular Music),亦称流行歌曲、现代流行音乐,是指一段时期内广泛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又可作商业化运作,有时称作商业音乐。和流行音乐形成对比
  •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英语:Aspartate carbamoyltransferase,EC 2.1.3.2,简称为ATCase)是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中很重要的一个酶,它催化的是天冬氨酸与氨甲酰磷酸生成氨甲酰天冬氨酸和
  • 邓肯二世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邓肯·麦克马尔科姆(中世纪盖尔语:Donnchad mac Maíl Col
  • 阿瑟·柯南·道尔阿瑟·伊格纳修斯·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 - 1930年7月7日),英国作家、医生。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作家
  • 相同方式共享相同方式共享(英语:Share-alike)是著作权授权方面的术语之一,最初由知识共享计划开始使用,其要求对作品进行重利用或分发时,采用与原作品相同或相似的许可协议。带有相同方式共享
  • B06A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B06(其它血液学药剂)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
  • 周期性周期性是定期或隔一定期间发生的量(在时间或空间),并且能用不同的上下文来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