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修行制度

✍ dations ◷ 2025-07-09 13:18:29 #西方修行制度

独身修行主义或修道主义(英语:Monasticism,来自希腊语:μοναχός,罗马化:,意为独身),指西方宗教传统中的主张、制度或活动,其主要是透过祈祷、冥想、节食与禁欲等方式让信徒脱离世俗生活,而在精神上更趋近符其信仰的理想或接近神的旨意。

基督教的独身修行主义主要在于东正教和天主教,称为隐士、修士。

西亚一带的地区在信仰上本来就有很强的修道主义的思想。当地人只要到某一个年龄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去寻求一个真神,在这个当中他们是不会结婚、禁欲而苦待自己的,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种追求神秘宗教经验的心,因为这些人也受到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物质和身体,有形体的东西都是不洁、有罪恶的,所以要克服对付它。

从圣经旧约中可以发现到犹太人有“苦修主义”的传统,如:拿细耳人禁戒酒和其他事物、撒母耳及以利沙开办的先知门徒学校,也是在教导关于苦修方面的事情。后来到了新约时代的巴勒斯坦,演变成有个人式的及团体式的苦修方式,个人方式苦修的最佳例子,就是施浸约翰,我们可以从圣经看见他穿的是骆驼毛的衣服、吃的是蝗虫野蜜,常常在旷野当中传道;而团体式的苦修生活,著名的是爱色尼派人,他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在昆兰抄写死海古卷而成为社群。

而修道主义有两个基础,古基督教的修道主义就是从这两个根源开始的,第一是相信这个世界的罪恶是不能救治的。第二相信最高尚的圣人,都是那些为良心的缘故而极端刻苦的人,所以他们就以自愿贫苦、自愿独身、和自愿遁世为中心。

在3世纪末、4世纪初时,基督教出现了最早的修道院。当时的修士们有一个想法,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要远离当时逐渐世俗化的教会,要与世隔绝的去与上帝培养更加深入的灵交生活以提升自己的灵性。刚开始的修道士们是为了要暂时躲避当时基督徒被迫害的行为而选择去隐居在沙漠里,但后来却变成了修道士长期的一种习惯及行为。埃及和叙利亚,可以说是修道主义一刚开始最早发展的地方,而很多人也渐渐开始模仿起埃及的科普特农民安多纽的作法,他是第一位知名的隐士,他隐居在沙漠的边缘上、单独一人的生活,修道士们平常日常的生活不外乎就是默想、祷告、再加上读经,他们也会用禁食的方式来寻求上帝。这些修道士们一般来说大多都是独身者,也有夫妻二人一起过苦修生活的,但追求圣洁生活的他们,往往都没有夫妻之间的性生活。

公元320年,帕科缪在埃及的塔本尼亚创立了“团体式”的苦修主义,他可以称的上是为以后的修道院建立起一个完整架构的人。他反对极端,在他的坚持下,这些修道士们每天都要准时吃饭及祷告,他并且也鼓励这些修道士们自己种植蔬果、做手工艺品出售等,为的是要让他们可以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刚开始,这修道院只收男修道士,后来,帕科缪在死之前又另外建立了第一间的女修道院。

这种创立苦修式的修道院制度,正确的说,是来自于叙利亚而不是埃及。两地的修道士们虽然都支持苦修的生活,但是叙利亚的修道士比起埃及的却更加热衷及更显外在行为的怪异,他们会用他们的身子堵住山洞、并在石头上用铁链锁住自己等等激烈怪异的行为。其中也有修道士以很奇怪的方式修道:例如叙利亚的西蒙,他造了几根柱子,一根比一根长,最后一根柱子竟高达六十呎而柱顶只有四呎平方,为的是脱离群体、专心修道,甚至在柱上待了三十年直到死时,被称为登塔者西蒙。叙利亚与埃及这两地,埃及是以农业为主,修道士们喜欢稳定的生活,他们都隐居在洞穴中;而叙利亚则不同,他们有经营商队的传统,会往来各地,所以叙利亚的修道士们后来有些都变成了流浪的宣教士。

修道主义于五世纪末在凯尔特人中间兴起,于是起名为凯尔特主义。对当地修道院的修建,圣博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没有直接证据,但圣博德的确在当时开拓了爱尔兰的宣教历程。五世纪后修道院在爱尔兰已渐渐落地生根,在当地也发展成类似埃及模式的修道主义。关于爱尔兰的修道方式,据说极其刻苦,但对于研究学问非常热心,直到六世纪在欧洲大陆常常见到凯尔特修士建立修道院,包括律克瑟伊修道院、圣迦修道院、波比阿修道院,这些修道院建立的根基,成为中欧传福音布道工作的先锋。

圣博德出生于不列颠,在十六岁时突然被匪徒抓住,被卖到爱尔兰去作奴隶,之后牧了六年的羊逃回家中,在他作奴隶期间,接触了基督教信仰。他回到爱尔兰之后因为心里觉得要回到爱尔兰宣教,于是进入利连修道院修行。有一次他在梦中听到爱尔兰的呼声“我们求你回来,再在我们中间行走一次。”终于在417年派往爱尔兰协助帕拉狄,帕氏死后于432年成为爱尔兰的主教专心的牧养爱尔兰的人民,又被称为“爱尔兰的使徒”。他在爱尔兰积极的宣传福音,建立无数教会,培养当地的基督信徒,著名的是亚尔马革大教堂,日后成为爱尔兰重要的教育中心。他对修道要求坚守苦修的方式,但对生活保有传福音的热忱,他教导凯尔特人委身成为基督的门徒,传递基督的大使命,于是在爱尔兰这个地区渐渐多结出果子,这些修士去到西欧继续传播福音。

修道主义发展到爱尔兰之后继续往未听信福音之地扩张,紧接着就是继续往苏格兰地传递。苏格兰最伟大的宣教士要算圣高隆巴,他出生于爱尔兰的望族,是著名爱尔兰修道士,并且继帕提克后创建许多修道院,他先在自己的家乡热忱的传福音,接着于563年前往苏克兰的艾俄那岛宣扬基督福音并在当地建立修道院,之后遂继续前往匹克特人中间去向当地的王传福音,布鲁特王听到他的讲道之后,相信了基督,于是在他努力之下几乎整个苏格兰都听从了福音。在苏格兰的教会大都带有高隆巴修道主义的色彩。

相关

  • 中国效仿西方发展工业的过程进行的并不顺畅中国的现代工业肇始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历经一百年多年发展,是推动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主动力。19世纪中期之前,中国是传统的封建农业国家,中国经济体系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
  •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1872年1月6日-1915年4月27日),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既是神秘主义者,也
  • 效应效果,或效应,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效应一词使用的泛围较广,并不一定指严格的科学定理、定律中的因果
  • 阿里·卡里米阿里·卡里米(波斯语:محمد علی کریمی‎,英译:Mohammad Ali Karimi Pashaki,1978年11月8日-),伊朗足球员,现时效力卡塔尔体育会(英语:Qatar Sports Club S.C.)。卡里米是2005
  • 话说长江《话说长江》是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佐田雅志企划社(日语:さだまさし)合拍的一部描写长江和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该片于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开始面向
  • 约瑟夫·莱昂斯约瑟夫·阿洛伊修斯·莱昂斯,CH(英语:Joseph Aloysius Lyons,1879年9月15日-1939年4月7日),澳大利亚政治家也是第10任澳大利亚总理。他亦曾经在1923年10月25日到1928年6月15日担任
  • 布干维尔岛布干维尔岛(英语:Bougainville Island; 本地名称:Me'ekamui),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端一岛屿,地理上属于所罗门群岛的一部分,因此连同附近的布卡岛有时也被称为“北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全岛面积为9,318平方公里,为布干维尔自治区的主体部分,全省人口400,000人(2014年)。布干维尔岛为1768年为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发现,并以其名命名。1885年,德国占领了北所罗门群岛。1900年,英国以其在萨摩亚的权利,以换取除布干维尔岛之外的全部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遂成为德属新几内亚的
  • 阿里安娜·卡斯蒂廖尼阿里安娜·卡斯蒂廖尼(意大利语:Arianna Castiglioni,1997年8月15日-)生于布斯托-阿西齐奥,是一名意大利女子游泳运动员,主攻蛙泳。她在4岁时跟随哥哥的脚步开始接触游泳。2014年,她在欧洲游泳锦标赛上获得100米蛙泳铜牌,这是她的首枚国际主要成年赛事奖牌。她原本希望参加2014年南京青奥,然而她之后被选入2014年欧洲游泳锦标赛,由于欧锦赛与青奥撞期,加上她意识到成年赛事更为重要,她最后放弃了参加青奥的念头。
  • 墨盖拉墨盖拉(希腊语:Μέγαιρα、拉丁语:Megaera,又译作墨该拉或麦格拉,字面意思为“嫉妒”)是希腊神话中的复仇三女神厄里倪厄斯之一。她是乌拉诺斯阉割的血液浸染大地后生出来的女神,也有的说是黑夜女神倪克斯的女儿,阿勒克托和提西福涅是她的姊妹。通常墨盖拉的形象十分丑陋可怕,她面目狰狞,背长双翅,蛇发盘头,长舌外露、手持火把和用蝮蛇扭成的鞭子。人们把她看做是愤怒和复仇的化身。因此西方语言的成语中有“凶恶的墨盖拉的报复”或“像墨盖拉一样的复仇”等说法。墨盖拉这个名字又用于转义表示为“凶恶的女人”、“爱吵架的
  • 五公祠五公祠位于中国海南琼山海府路,占地约66000平方米,是一处融古建筑、古遗址、园林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主要由海南第一楼(五公祠)、观稼堂、学圃堂、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洗心轩、浮粟泉、粟泉亭和琼园,五公祠陈列馆等等建筑、遗迹组成。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此“指双泉”开始,这里便成为崇拜先贤、教育后人的地方,素有“琼台胜景”的美誉。 “五公”是指唐宋两代被朝廷贬到海南的五位历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大学士李光、胡铨。他们万里投荒,不易其志,为海南岛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