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蚤科

✍ dations ◷ 2025-07-20 23:47:25 #拟步总科,鞘翅目

大花蚤科(Ripiphoridae,早前拼法 Rhipiphoridae 为误拼)是鞘翅目下的一科,英文俗名为“wedge-shaped beetles”,指称其体态为楔形。大花蚤科是鞘翅目里特别的成员,他们通常是过变态(英语:Hypermetamorphosis)拟寄生性昆虫,这点和芫菁科相同。大花蚤科的寄主随不同的亚科而异但宿主通常是蜜蜂或胡蜂,但有些则会选择蜚蠊和甲虫当作宿主。

本科成员的形态相当复杂,有的类群类似大型的花蚤(英语:Mordellidae),有的则像膜翅目昆虫,也有的自成一格。大体而言,本科成员头小胸大、触角成栉角或扇状、翅鞘短、足修长。其下的属有、 和 等等。

本科传统上分类为 6 个亚科,然而近年鞘翅学者们普遍引用 Falin 在 2003 年未正式出版的博士论文中的五个亚科及其属级分类系统。在亲缘谱系方面,有些人认为其与芫菁科接近,有些则认为是花蚤科(英语:Mordellidae)的近亲,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则偏向支持本类群与花蚤科的近缘,并阐明大花蚤在拟步总科的基群位置 。

以膜翅目昆虫为宿主的物种通常会将卵产在花上。初生的幼虫会立即变成活动力强的闯蚴 (planidium)以等待宿主的造访,宿主蜜蜂造访时,闯蚴会附着在蜜蜂身上并随着它回到巢中,接着在巢中离开蜜蜂并寻找一个被宿主幼虫占据的育幼室,闯蚴随即进入宿主幼虫的躯体,改变自己的外皮和形状并保持休眠状态,宿主幼虫化蛹后他们苏醒并开始进食,吃掉整个宿主的蛹,接着完成变态的过程并从宿主的巢中离开并交配、产卵。

已知的大花蚤化石物种相当稀少,多数为新生代的琥珀化石纪录,中生代的化石纪录包含了在中白垩纪的法国琥珀发现的 、 ,在下白垩纪的缅甸琥珀中发现的 和 ,以及疑似 的物种。

目前本科已知最古老的化石纪录则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娲皇始源大花蚤,可追溯至约1.65 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从其形态学和古昆虫学研究,研究人员推测本种可能已建立与朽木栖甲虫的寄生关系。

附着于小茧蜂翅膀上的大花蚤三爪幼虫

,可见其栉状触角,躯体成楔状,且鞘翅较短。


相关

  • 氯乙烯氯乙烯也称乙烯基氯,化学式为CH2CHCl,是卤代烃的一种,工业上大量用作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单体。它在室温下是无色有毒的气体,微溶于水,有醚样的气味。氯乙烯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
  • 华夏华夏,最初是指史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分布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体所组成华夏人群,被后世视为汉文化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
  • 吉隆建设吉隆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隆建设)是一家总部设立于高雄市的建筑营造商,1982年8月23日成立,多次获得国家建筑金奖,曾经多次获得台湾诚信建商。吉隆礼邻、汤之园、湖滨艺墅、名人
  • 河洛河洛可以是:
  • 2019冠状病毒病法属波利尼西亚疫情3月3月4月4月最近15日最近15日2019冠状病毒病法属波利尼西亚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的情况。2020年3月11日,法属波利尼西亚宣布塔希提岛确诊
  • 台湾气候台湾岛气候,北回归线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或将全境划为热带、副热带,并把岛屿北界、南界做为过渡带。另外虽然为亚热带岛屿,平地气候温暖,但由于山脉极高,因
  • 巴氏若鲹巴氏若鲹(学名:)是一种鲹科海鱼。它们分布在大西洋,由马萨诸塞州东岸至巴西,与及离岸岛屿。它们颚的长度及条鳍的数量与其他鲹科有所不同。它们的体型算是大,最长可达1米及最少重1
  • 索诺木杜棱索诺木杜棱(?-1644年),清朝蒙古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图鲁博罗特玄孙,纳密克曾孙,贝玛土谢图之孙,岱青杜楞之子。1627年,归附后金,赐号济农,皇太极把姐姐莽古济嫁给他。1628年,随征察哈
  • 古以色列以色列和犹大是与铁器时代的古王国黎凡特有关。公元前9世纪,以色列王国出现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这个早于公元前722年新亚述帝国的衰落及灭亡。以色列南部的邻国犹大王国
  • 彼得·凡·德尔彼得·凡·德尔(荷兰语:Pieter van der Aa;1659年-1733年8月)是一位荷兰出版家,因善于编纂地图与地图集而著名。他最有名的地图为非洲的地图,详细描绘出如摩洛哥及马达加斯加等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