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袜

✍ dations ◷ 2025-07-21 12:39:17 #袜子,日本流行文化,萌属性

泡泡袜(日语:ルーズソックス 、和制英语:loose socks),亦称大象袜、堆堆袜,是一种袜子,最初源于美国的登山靴用袜,后来流行于日本高中女学生中。

在日本,泡泡袜是学生制服的一种变形,长期下来已蔚然成风。泡泡袜一开始由高中女学生穿着,后来台湾的国中女生也争相模仿,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成熟的高中女生。不过,年轻成年人以及年纪较大的妇女通常不穿泡泡袜。

真正日本的泡泡袜由来,是源于冬季气温极低的日本中部山区。最初是一些妇女在冬天时会编织长度到大腿长毛袜给自己或孩子穿,原本是比较贴身的长毛袜,经常穿着造成松紧带松垮,一些妇人(孩童)会在工作运动量大时造成长毛袜松垮下来,再因有些穿着服装的前卫者的推崇,演变至今变成泡泡袜。

泡泡袜几乎都是白色的,虽然也有黑色和海军蓝的款式。一般而言,泡泡袜比一般的袜子还大。泡泡袜的长度一般在膝盖以下,用“袜子胶水”和“袜必贴”(后者是Hakugen公司的商品)两样东西固定在脚上。这两样工具类似袜套,不同之处在于袜套并不穿在脚踝上。泡泡袜常与短裙子和玛莉珍高跟鞋或无带扣便鞋搭配穿着。

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高中女生开始流行将裙䙓缩短。到了同年代中期,她们穿起进口的登山靴用袜,以展现自己的腿部(或者只是为了御寒)。这种登山袜由America's E.G. Smith等制袜厂商生产。

对于泡泡袜的起源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宫城县仙台市,也有说是茨城县水户市。但两个版本都认为女学生是为了御寒而穿着松垮的袜子。有人认为泡泡袜的流行是因为这种袜子能够让腿看起来较为纤细。自此之后,泡泡袜开始大卖,并流行至东京和大阪等主要城市,乃至全日本。泡泡袜很快获得大众青睐,特别是高中女生。

泡泡袜在1996年至1998年间最为流行。因此,当时出现了许多变形的款式,甚至还有两米长的袜子。这些变形款式主要的穿着的族群是烤肉妹。有些学校禁止学生穿着泡泡袜到学校,所以有些学生干脆只在校外穿着。学校禁止泡泡袜的事件透过媒体的报导而引起大众注意,使人们认为泡泡袜是高中女学生的一种文化象征。

1998年以后,泡泡袜慢慢地开始退流行。大约2000年开始,正规的海军蓝及膝袜相对地开始流行起来。不过泡泡袜在高中女生中仍然很流行,特别是在日本较都市化的地区(例如东京、名古屋、大阪)。

相关

  • 何懋官何懋官(?-?),字希贤,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浙江乡试第四十六名,万历五年,会试第一百四十名,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二名。万历十二年(1584年)接替陈文任崇明县
  • 罗克维尔罗克维尔 (英语:Rockville, Maryland,也被称为"石家庄")是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里县的一座城市,大约位于县的中央。2000年人口47,388人,2006年人口为59,114人,是该州第二大城市和蒙哥
  • 埃及蚂蚱埃及蚂蚱(学名:),是蝗科的一个物种。它生活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非洲热带生态区,古北界东部、近东和北非。它是欧洲最大的蝗虫之一。成年雄性长度达到30~55毫米(1.2~2.2英寸),而雌性长度达
  • 线粒体拟核相关蛋白质线粒体拟核相关蛋白(英语:mitochondrial nucleoid-associated protein)是存在于线粒体拟核中的蛋白质的统称,主要包括转录因子、单链DNA结合蛋白以及众多参与线粒体中代谢途径的
  • 槽子糕槽子糕,又称“鸡蛋糕”、“(老式)蛋糕”,是一种中式糕点,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天津、北京和东北地区。槽子糕古称“蛋糕”、“槽糕”,《清稗类钞》中记载:“北
  • 陈夫陈夫,媒体人、纯文学作家、散文作家、词作人、文艺评论员。2013年度,获文化部《音乐生活报》连续四期专版介绍与作品连载;中信出版集团“2014年度签约首位严肃文学作家竞猜活动
  • WinlogonWinlogon 是一个内置在微软公司所开发的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负责处理安全相关的用户交互界面的组件。其工作包括加载其他用户身份安全组件、提供图形化的登录界面,以及创
  • 法泰赫纳加尔法泰赫纳加尔(Fatehnagar),是印度拉贾斯坦邦Uda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962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9624人,其中男性10027人,女性9597人;0—6岁人口2804人,其中男1448人,女1356
  • 都市奇幻都市奇幻(英语:Urban fantasy)是设定于都市场景的奇幻类型。该类型的作品主要设定于现实世界中,并常有着魔法、外来种族的到来、神话生物的发现、人与超自然存在的共存或冲突以
  • 树才树才(1965年-),原名陈树才,浙江奉化人,中国现代诗人。树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90年至1994年在驻外大使馆任外交官。2000年6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