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字井伯,百里氏,名奚,也称百里傒、百里子,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春秋时代秦国著名政治家,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原为虞国大夫。其子为孟明视。
《左传》无百里奚之名,只出现过百里(僖十三年)、孟明(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文元年)、百里孟明视(僖三十三年)、孟明视(文二年)。学者马非百认为,百里奚与孟明视为同一人,百里奚可能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是楚国宛人。
百里奚生年不详。周惠王二十二年(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百里奚曾被晋献公贬为给长女穆姬的陪嫁奴隶(见秦晋之好),不甘受辱又逃到楚国。但才华被其贩卖者所发觉,于是告知于官吏,秦穆公派人询问百里奚的赎身价,贩卖者对曰:“五羖皮(五张黑山羊皮)”,于是秦穆公派人给付赎价品,将百里奚迎回奉为上宾,日后再因蹇叔成为重臣。因此百里奚被后人称为“五羖大夫”。
百里奚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结束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的征战,开始了关中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穆公成为西戎霸主,春秋五霸之一(有异说)。
根据《风俗通义》的说法百里奚为秦穆公所杀,《史记》蒙恬传则说百里奚曾遭到秦穆公处罚。
百里奚个人品质高尚,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唐宋以前,南阳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七星冢)并有石麒麟,麒麟岗由此而得名。唐代时候,敬仰百里奚的大诗人李白,多次来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伟业,热血沸腾,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
到宋代时候,黄庭坚路过百里奚冢,看到的是断垣和残碑,感慨系之,写的下了《过百里奚大夫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