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涅耳透镜

✍ dations ◷ 2025-10-12 15:51:01 #菲涅耳透镜
菲涅耳透镜(英语:Fresnel lens),又译菲涅尔透镜,别称螺纹透镜,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所发明的一种透镜。此设计原来被应用于灯塔,这个设计可以建造更大孔径的透镜,其特点是焦距短,且比一般的透镜的材料用量更少、重量与体积更小。和早期的透镜相比,菲涅耳透镜更薄,因此可以传递更多的光,使得灯塔即使距离相当远仍可看见。通过将数个独立的截面安装在一个框架上从而制作出更轻更薄的透镜,这一想法常被认为是由布封伯爵提出的。孔多塞(1743-1794)提议用单片薄玻璃来研磨出这样的透镜。而法国物理学家兼工程师菲涅耳亦对这种透镜在灯塔上的应用寄予厚望。根据史密森学会的描述,1823年,第一枚菲涅耳透镜被用在了吉伦特河口的哥杜昂灯塔(Phare de Cordouan)上;透过它发射的光线可以在20英里(32公里)以外看到。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儒斯特爵士被看作是促使英国在灯塔中使用这种透镜的推动者。相比传统的球面透镜,菲涅耳透镜通过将透镜划分出为一系列理论上无数多个同心圆纹路(即菲涅耳带)达到相同的光学效果,同时节省了材料的用量。在此透镜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变种上,每一个环都实际上都是彼此不同的棱镜。尽管菲涅耳透镜也许看起来像一片单独的玻璃,但仔细检查会发现他是由许多微小的片状结构组成的。现代的数控机床问世后,利用单块玻璃生产菲涅耳透镜已变为现实,而光学塑料的诞生也使得菲涅耳透镜的制作变得容易。正是因为这些纹路,透镜的总体厚度减小了;菲涅耳透镜实际上是普通凸透镜连续的曲面被截为一段一段曲率不变的不连续曲面,因为曲面被划分得很细,故看上去像一圈一圈的纹路。事实上菲涅耳透镜可以被视作一系列的棱镜按照环形排列,其中边缘较为尖锐,而中心则是较为平滑的凸面。菲涅耳透镜的设计容许大幅度地削减透镜厚度(以及重量与体积),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成像品质会下降,这也是精密成像仪器例如单反相机以及数码相机仍然使用传统笨重的透镜的原因。菲涅耳透镜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尺寸从大(老式灯塔,尺寸以米计)到中(阅读放大镜、幻灯片投影)再到小(单反相机对焦屏、显微光学)。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很薄很平整,并且有韧性,大约3-5毫米厚。由于使用菲涅耳透镜来投射光线会降低成像品质,所以它一般用在对成像品质要求不太苛刻或无法使用一般透镜的地方。廉价的菲涅耳透镜一般由透明塑料压铸或模塑而成,并使用在透镜式投影仪、背投电视、便携放大镜上。同时它也被应用在交通信号灯上。菲涅耳透镜也用于校正一些视觉障碍,比如斜视。自从塑料菲涅耳透镜可以做得比玻璃的大,同时更轻更经济后,他便被用在太阳灶聚集阳光或是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也许菲涅耳透镜最广泛的应用是在汽车前灯上。它能使大灯最初由凹面镜反射出来的平行光向下倾斜,除可照亮前方的路面,也可防止对于前方及对向的人车造成眩光。考虑到价格、重量以及抗冲击性等因素,较新的车型已将玻璃菲涅耳透镜淘汰,转而采用多面反射镜与平面的聚碳酸酯透镜。然而,菲涅耳透镜仍被广泛使用于汽车尾灯、倒车灯上。菲涅耳透镜亦应用于驾驶座位于左边而进入英国或是爱尔兰的欧洲大陆卡车(驾驶座在右边的英国或爱尔兰卡车来到欧洲大陆亦然),来帮助司机克服坐在“错误”位置行驶在“错误”的车道造成的盲区。它们通常被粘附在乘客座的车窗上。高品质的玻璃菲涅耳透镜被用在灯塔上。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它们是“艺术的标杆”,不过现在他们大多数已不再被使用。灯塔使用的菲涅耳透镜通常包括特别的环形棱镜,分布在平面菲涅耳透镜的上下,排列成多面的拱形,以收集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线通过这些组件发生得更多的是的是内反射,而不像菲涅耳透镜那样发生单一的的折射。这样的组件给予灯塔的设计者、建造者以及使用者切实的好处。除此之外,较小的透镜可以适应更为狭小的空间。玻璃菲涅耳透镜同样被应用于电影的照明设备上。整个设备由金属外壳、反光镜、灯以及菲涅耳透镜组成。这种设备通常易于改变灯与透镜的距离。因此,这种设备十分灵活,射出的光束可窄到7o宽到70o。由菲涅耳透镜射出的光线边缘较为柔和,故它常用在染色灯上。透镜前方的支架上放置一块有颜色的塑料膜来给光线染色,也可放置金属纱网或磨砂塑料使光线弥散。许多含有菲涅耳透镜的设备都允许灯在焦点前后移动,以放大或缩小光束的大小。菲涅耳透镜非常适合在电影制作中使用,不仅因为透过它的光线比透过普通透镜的亮度高,也由于透过它的整束光线在各个部位的亮度都相对一致。随着光学材质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用在摄影用镜头的菲涅耳透镜也逐渐出现在摄影镜头,如尼克尔镜头(Nikkor)的AF-S NIKKOR 300mm f/4E PF ED VR即使用了一片PF(Phase Fresnel)镜片,大幅减轻了重量与体积。佳能EF接环镜头产品中有一部分使用了类似菲涅尔透镜的衍射镜片,称为“DO镜”。

相关

  • 肺癌肺癌(英语:Lung cancer)是恶性的肺部肿瘤,肇因于肺部组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英语:cell growth)。如不治疗,肿瘤细胞会转移至邻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 2006年东南亚霾害2006年东南亚霾害为印尼苏门答腊多达300处的森林大火随季风飘散,并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邻近东南亚国家环境污染灾害,事件在2006年9月中旬开始为传媒报道,10月初转趋严重。而
  • 兄弟战争《Brothers Conflict》(ブラザーズ コンフリクト),是由叶濑敦子企划、水野隆志编写的日本多媒体作品,原作为小说形式于杂志电击SYLPH连载,并改编为游戏及2013年7月2日开始播放的
  • 倒立显微镜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Light micr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影像放大效应的显微镜。由物体入射的光被至少两个光学系统(物镜和目镜)放大。首先物镜产生一个被放大
  • Y染色体亚当Y染色体亚当(Y-chromosomal Adam),或称Y-MRCA,在遗传学上,由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推测出的所有现存男性在父系上的最近共同祖先,从他遗传Y染色体。Y染色体亚当相对于线粒体夏
  • 2001人口普查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 (Census 2001) 是英国自1801年以来举行的第20次人口普查 (1941年普查由于战争未举行),普查标准时间在2001年4月29日。2001年普查在英格兰与威尔士、苏格
  • 全球在地化全球在地化(英语:Glocalisation / Glocalization)。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本地化(localization)两字的结合。全球在地化意指个人、团体、公司、组织、单位与社群同时拥有“思考
  • 氯纶聚氯乙烯(英语:Polyvinyl Chloride,缩写:PVC)是氯乙烯经加成聚合反应得到的的高分子材料。是聚乙烯和聚丙烯之后,第三种最广泛生产的合成塑胶聚合物。聚氯乙烯有两种基本形式:硬性
  • 二五第八第十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亚王朝或埃塞俄比亚王朝)是自前8世纪中期至前7世纪中期统治古埃及的一个王朝,它的君主起源于库施(Kush,亦作“库什”、“古实”;即努比亚,大约位于今
  • 维萨里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拉丁语:Andreas Vesalius,荷兰语:Andries van Wesel;1514年12月31日于布鲁塞尔-1564年10月15日于扎金索斯)是一名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家、医生,他编写的《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