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环路定律

✍ dations ◷ 2025-07-07 23:05:34 #安培环路定律

安培环路定律(英语:Ampère's circuital law)常直接简称为“安培定律”,是由安德烈-马里·安培于1826年提出的一条静磁学基本定律。

安培环路定律表明了:在真空中载流导线所载有的稳恒电流,与磁感应强度沿着环绕导线的任意闭合回路(环路,closed loop)的路径积分(环场积),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是环绕着导线的闭合回路,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是磁感应强度(又称为B场), d {displaystyle mathrm {d} {boldsymbol {ell }}} 是微小线元素向量, μ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是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所围住的电流。

亦即,在真空中的稳恒电流会产生稳恒磁场,而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环绕载流导线的闭合路径的线积分值(环场积),等于该选取的环路(安培环路)所包围的总电流值(各个电流的代数和)乘以真空磁导率。

1861年,詹姆斯·麦克斯韦又将这方程重新推导一遍,使得符合电动力学条件,并且发表结果于论文《论物理力线》内。麦克斯韦认为,含时电场会生成磁场,假若电场含时间,则前述安培定律方程不成立,必须加以修正。经过修正后,新的方程称为麦克斯韦-安培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以积分形式表示为

其中,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是边缘为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的任意曲面,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是穿过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电流的电流密度,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是电位移, d a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a} } 是微小面元素向量。

载流循环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来判断。其方法为将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向手掌弯的方向视为磁场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也可以用来辨明一条电线四周磁场的方向。对于这用法,右手定则称为“安培右手定则”,或“安培定则”。如右图,安培右手定则表明,假若将右手的大拇指朝着电线的电流方向指去,再将四根手指握紧电线,则四根手指弯曲的方向为磁场的方向。

安培环路定律的历史原版形式,连结了磁场与源电流。这定律可以写成两种形式,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根据开尔文-斯托克斯定理(即ℝ³上的斯托克斯公式),对于任意向量 F {displaystyle mathbf {F} }

所以,这两种形式是等价的。

电流 I {displaystyle I} 在一个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上的通量,等于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沿着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边缘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的路径积分。采用国际单位制(后面会讲述CGS单位制版本),原版安培环路定律的积分形式可以写为:

请注意到这方程有些模糊之处,需要特别澄清:

安培环路定律可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的叠加性证明(请参阅毕奥-萨伐尔定律)。在静磁学中,安培环路定律的角色与高斯定律在静电学的角色类似。当系统组态具有适当的对称性时,我们可以利用这对称性,使用安培环路定律来便利地计算磁场。例如,当计算一条直线的载流导线或一个无限长螺线管的磁场时,可以采用圆柱坐标系来匹配系统的圆柱对称性。

根据开尔文-斯托克斯定理,这方程也可以写为微分形式。只有当电场不含时间的时候,也就是说,当电场对于时间的偏微分等于零的时候,这方程才成立。采用国际单位制,这方程表示为

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旋度等于(产生该磁场的)传导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电流可以细分为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而束缚电流又可分类为磁化电流和电极化电流。以方程表示,总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其中, J f {displaystyle mathbf {J} _{f}} 是自由电流密度或传导电流密度, J M {displaystyle mathbf {J} _{M}} 是磁化电流密度, J P {displaystyle mathbf {J} _{P}} 是电极化电流密度。

从微观而言,所有的电流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实用原因,物理学家会将电流分类为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对于每一类电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束缚电流通常发生于原子尺寸。物理学家或许想要使用较简单但适用于较大尺寸状况的理论。因此,较微观的安培定律,以B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和微观电流(包括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来表达的定律,有时候会被替代为等价的形式,以附属磁场(又称为H场)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和自由电流来表达的形式。后面证明段落,会有详细的关于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的定义,与两种表述等价的证明。

通常在教科书内所提及的单独的“电流”二字,都是指的自由电流,即自由载流子(电子及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例如,通过一条导线或一个电池的电流。自由电流与后面提到的束缚电流明显不同,后者出现于可以被磁化或电极化的宏观物质里(每一种物质都会或多或少地被电极化或磁化)。

当一个物质被磁化的时候(例如,将此物质置入外磁场),电子仍旧会束缚于它们所属的原子。但是,它们的物理行为会有所改变(会与感受到的磁场耦合),产生微观电流。将这些电流总合在一起,会有如同宏观电流一般的效应,环绕于磁化物体内部或表面。称这电流为磁化电流,是束缚电流的一部分。称磁化电流的密度为“体磁化电流密度” J M {displaystyle mathbf {J} _{M}} ,用方程定义为

其中,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是磁化强度(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

束缚电流的另外一种来源是电极化电流。感受到电场的作用,可电极化物质内的正束缚电荷和负束缚电荷会以原子距离相互分离。假设电场随着时间而变化,束缚电荷也会随着时间而移动,因而产生“电极化电流”,称其密度为“电极化电流密度” J P {displaystyle mathbf {J} _{P}} ,用方程定义为

其中,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是电极化强度。

注意到电极化强度的定义式

其中, ρ b {displaystyle rho _{b}} 是“体束缚电荷密度”。

取电极化电流密度的散度:

所以,电极化电流密度与体束缚电荷密度的关系为

原版安培环路定律只适用于静磁学。在电动力学里,当物理量含时间,有些细节必须仔细检查。思考安培方程,

其中,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是B场, μ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是总电流。

取散度于这方程,则会得到

应用一个向量恒等式,旋度的散度必定等于零。所以,

这意味着电流密度的散度等于零:

在静磁学内,这是正确的。但是,出了静磁学范围,当电流不稳定的时候,这就不一定正确了。

举个经典例子,如图右,一个正在充电的电容器,其两片金属板会随着时间分别累积异性电荷。设定表面 L {displaystyle mathbb {L} } 的边缘为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应用安培定律,

在这里,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是通过任意曲面的电流,只要这曲面符合一个条件:边缘为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所以,这任意曲面可以是表面 L {displaystyle mathbb {L} } ,而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I {displaystyle I} ;或者这任意曲面可以是封闭圆柱表面减去左边表面 S L {displaystyle mathbb {S} -mathbb {L} } ,而由于通过这任意曲面的电流是 0 {displaystyle 0}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0 {displaystyle 0} 。选择不同的曲面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在物理学里,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安培环路定律必须加以修改延伸。应用流体力学的方法,麦克斯韦摹想磁场为电介质涡旋(vortex)大海,而位移电流即为大海内的电极化电流。在他于1861年发表的论文《论物理力线》里面,麦克斯韦将位移电流项目加入了安培定律。

在自由空间内,位移电流跟电场随着时间的变化率有关;而在电介质内,上述贡献仍旧存在,但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则与电介质的电极化有关。虽然电荷不能自由地运动于电介质,感受到外电场的作用,分子的束缚电荷可以做微小的运动。因此,正值和负值的束缚电荷会产生小距离的分离,造成电极化的增加,这可以用变量电极化强度 P {displaystyle P} 来表达。电极化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所产生的效应就是电极化电流。

位移电流密度 J D {displaystyle mathbf {J} _{D}} 定义为

其中,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是电位移,定义为

其中, ε 0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0}} 是电常数,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是电极化强度。

所以,位移电流密度分为两个部分:

这方程右手边的第一个项目是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在任何地方都可存在,甚至在真空也可以存在。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并不涉及任何真实的电荷运动,但是,它描述一个含时电场的物理行为,就好像是真实的电流。第二个项目是电极化电流密度,与电介质内单独分子的极化性有关。

将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加入安培方程:

或者,使用H场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和位移电流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来表达,

这就是麦克斯韦-安培方程,可以补救原本安培环路定律的限制。

假若使用B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麦克斯韦-安培方程,由于习惯,时常会称 ε 0 E t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0}{frac {partial mathbf {E} }{partial t}}} 项目为位移电流密度。由于增添了位移电流,麦克斯韦能够推论(正确地)光波是一种电磁波(请参阅电磁波条目)。

等价于方程

注意到只处理微分形式,而不处理积分形式。但这已足够了。因为,根据开尔文-斯托克斯定理,微分形式等价于积分形式。

回想电位移的定义式为

还有,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的定义式为

将这两个定义式代入H场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的麦克斯韦-安培方程,

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

稍加整理,即可得到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麦克斯韦-安培方程

采用CGS单位制,安培方程的积分形式,包括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可以写为

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是光速。

其微分形式可以写为

相关

  • 舒跑杯路跑赛舒跑杯路跑赛(英语:Supau Cup Mini Marathon)是一项在台湾台中市、台北市与高雄市举办的封闭街道跑步活动,由维他露食品与各单项运动协会合办,以维他露食品最著名运动饮料品牌“
  • 重庆2019冠状病毒病重庆市疫情,介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发生的情况。2020年1月21日18时,重庆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例,其中巫山县2例
  • 王士祜王士祜(1632年-1681年),字子侧,号东亭,又号古钵山人。山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清朝诗人。王士禄之弟,王士祯之兄。兄弟三人时号“三王”。王士祜自幼颖异,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为仕而卒
  • 釜山航空釜山航空(韩语:에어부산,英语:Air Busan)是韩国的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总部位于韩国釜山的釜山镇区,为韩亚航空的子公司。于2007年9月8日成立,隔年10月27日首航,当时的名称是釜山国际
  • 爱德华·达赫伯格爱德华·达赫伯格(Edward Dahlberg,1900年7月22日-1977年2月27日)美国小说家、评论家。
  • 伊藤秀雄伊藤秀雄(日语:伊藤 秀雄/いとう ひでお  ?,1925年1月2日—)是日本的推理、冒险小说作家。1949年毕业于日本大学国文科。1950年进入川崎市役所工作。主要搜集和研究黒岩涙香的
  • 丽人行 (1949年电影)《丽人行》是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于1949年上映的中国黑白电影。陈鲤庭导演。改编自编剧田汉创作的同名话剧《丽人行》。
  • 追溯连贯性追溯修订(英语:Retroactive continuity)指的对虚构文学作品中之前已发表的故事进行补充与修正的过程。进行追溯修订的原因有诸多,例如:为系列故事追加续集或派生作品提供空间、允
  • 张天阳张天阳(1987年11月2日-),中国大陆新生代影视男演员,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8级本科毕业。^ a. “电视电影”所标示之年度为湖南经视首播年份 ^ b. “电视
  • 冯烶冯烶(?-?),字景贞,浙江慈谿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浙江省乙酉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仕至江西参政。曾祖父冯钢;祖父冯光浙;父亲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