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鞭毛虫纲
✍ dations ◷ 2025-10-07 16:33:46 #领鞭毛虫纲
领鞭毛虫纲(学名:Choanoflagellate)是一种原生生物,是单细胞或群体。拥有一根鞭毛,形态类似于淡水海绵的群体,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也类似于海绵,被认为是动物的姐妹群。领鞭毛虫的学名Choanoflagellate源于希腊语的Khoanē(可解作“漏斗”或“衣领”)和拉丁语的flagellum(意指鞭毛)。每条领鞭毛虫都有一条鞭毛,由一圈充满肌动蛋白、叫作微绒毛的突出物环绕,在鞭毛外形成了一圈圆柱状或椎状的“衣领”,因以为名。
鞭毛的移动可透过“衣领”抽水,细菌及碎屑会被微绒毛捕获,然后被领鞭毛虫进食。由鞭毛产生的水流亦会推动细胞,使之可以自由游动,就好像动物的精虫一样。相对来说,其他鞭毛虫往往是透过其鞭毛的活动来“拉扯”鞭毛虫移动。目前有两个物种的整个基因及两个物种的转录组的基因已被完整排序并出版,方便了对领鞭毛虫及生物演化的研究。领鞭毛虫(Monosiga brevicollis)是一种单细胞水生动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其触手呈领状环绕鞭毛,与形成海绵(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的领细胞基本结构相同。其基因有41.6Mbp,与丝状真菌及其他自由生活的单细胞生物的基因数量相若,但远少于一般的动物。萨克生物研究院研究发现,领鞭毛虫的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s)基因竟高达128种之多,比人类中所发现的多38种,而酪氨酸激酶调控网络对后生动物进化有重大作用。一般认为,酪氨酸激酶调控只在多细胞动物中进行,酪氨酸激酶调控网络越来越复杂的演化造成了多细胞动物本身复杂性演化。但作为单细胞动物的领鞭毛虫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例外。一项演化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在领鞭毛虫的基因组内发现多条来自蓝绿藻的基因。负责研究的学者认为:可能在早基的演化历史中,领鞭毛虫透过吞噬作用捕食蓝绿藻作食物时,蓝绿藻的基因残留了在领鞭毛虫内融合了。另一项研究发现:领鞭毛虫的基因内有一条叫GKPID(GK Protein-interaction domain)的基因,负责控制其鞭毛在细胞分裂时的方向。这条基因被认为标志着单细胞生物过渡成为多细胞生物的演化历史。Salpingoeca rosetta的
基因大小有55 Mbp。细胞黏附、神经肽和鞘糖脂代谢的基因的同源物存在于基因组中。An EST dataset from Monosiga ovata was published in 2006. The major finding of this transcriptome was the choanoflagellate Hoglet domain and shed light on the role of domain shuffling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本物种的转录组是有砂壳的领鞭毛虫属物种的首个导致领鞭毛虫的硅传输基因的发现。
随后,类似的基因亦有在另一个有砂壳的领鞭毛虫物种Diaphanoeca grandis发现。透过分析这些基因,
the choanoflagellate SITs show homology to the SIT-type silicon transporters of diatoms and have evolved through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相关
- 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英语:Barbara McClintock,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美国著名女性细胞遗传学家。198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没有共同得奖者、单独获得该奖项的
- 重复DNA序列生物细胞中的DNA序列里面包含许多重复序列(repeated sequence),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串联重复序列(也叫串接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与散在重复序列(Interspersed repeat)。 串联
-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英语:cell biology)旧称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以及各种胞器及讯息传递路径的学科。研究范围专
- 斑色鱼鳞癣斑色鱼鳞癣,又称为小丑鱼鳞癣(Harlequin-type ichthyosis ,在英文还有Harlequin ichthyosis、ichthyosis congenita、Ichthyosis fetalis、keratosis diffusa fetalis:562等名
- 尼古丁贴尼古丁贴,俗称戒烟贴,是一种贴在皮肤上的低浓度尼古丁贴片,能透过皮肤向人体释放尼古丁。它在1991年就开始投入使用,据信能够帮助戒烟。在戒烟方法之中,其乃应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最
- IFN-γ1EKU, 1FG9, 1FYH, 1HIG, 3BES· extracellular spac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rom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 · neutrophil apoptotic process · r
- 离子通道离子通道(英语:Ion channel)是一种膜蛋白,它通过允许某种特定类型的离子依靠电化学梯度穿过该通道,来帮助细胞建立和控制质膜间的微弱电压压差(见动作电位)。这些离子通道存在于所
-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又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状腺亢进、甲亢,是一种由于体内过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 四碘甲腺原氨酸(T4,也即甲状腺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而甲状
- 疏水性在化学里,疏水性指的是一个分子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质。这种分子称为疏水物。疏水性分子偏向于非极性,并因此较会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如有机溶剂)。疏水性分子在水里通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