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dations ◷ 2025-07-19 06:58:21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坐标:46°31′13″N 06°33′56″E / 46.52028°N 6.56556°E / 46.52028; 6.56556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法语: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缩写EPFL),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理工院校,最早成立于1853年,后在于1969年从洛桑大学独立。学校位于瑞士的法语区,与位于德语区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姐妹校,也是瑞士仅有的两所联邦理工学院,直接由瑞士联邦政府管理。2016在校生约10500名(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研究员),其中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其他国家。340多名教授和5800多名教职员工分布于建筑设计系,基础科学系,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科学系,生命科学系,管理系,人文系,7个系内。在教学与研究之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还负责操作核反应堆CROCUS,一个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Tokamak Fusion reactor),一台Blue Gene/Q超级计算机以及P3 bio-hazard设施等。学校以其师生比例,国际视野以及科研影响力而闻名。学校一系列高水平研究项目更加推动了学校作为一个研究型大学的声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蓝脑计划(Blue Brain Project),学校从欧盟获得了5亿欧元的经费。建校宗旨: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成为国家的科学与科技中心、并促进产学合作。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创办于1853年,名为“洛桑特别学院”(École spéciale de Lausanne)起初是一个私立学校,是在巴黎中央理工学院(École Centrale Paris)毕业生Lois Rivier以及John Gay的倡导之下建立的。当时只有11个学生,学校办公室位于Rue du Valentin in Lausanne。洛桑特别学院在1869年成为洛桑大学(Académie de Lausanne)的工程系。1890年,洛桑大学取得大学地位时,工程系更名为“洛桑大学工程学院”(École d'ingénieurs de l'Université de Lausanne)。1946年,更名为“洛桑大学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de l'Université de Lausanne, EPUL)。1969年,洛桑大学理工学院从洛桑大学独立出来,成为一所由瑞士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并改为现名。除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其它大学均由所在州的州政府管理。2008年,EPFL合并了瑞士癌症临床研究中心(Swiss Institute for Experimental Cancer Research, ISREC)。1946年,学校只有360个学生。1969年,EPFL已经有1400学生,55名教授。在过去20年当中,学校迅速扩大,到了2012年,校园已经有学生以及教职工14000多人,其中包括9300多名本科生,硕士,博士。由于学校从1969开始沿用EPFL这个名字,并且1969年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足1500。因此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当中还把EPFL列为建校50年以内的学校,并且在2017年排名第一。校园里有来自超过125个国家的学生,学校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和法语。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由7个学院组成,分别为基础科学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de base)、工程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et techniques de l'ingénieur)、环境、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Faculté de l'environnement naturel, architectural et construit)、计算机通信学院(Faculté informatique et communications)、生命科学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de la vie)、技术管理学院(Collège du management de la technologie)和人文学院(Collège des humanités)。 学士课程多为英语与法语授课,而硕士课程多为英语授课。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原址位于洛桑市中心,1978年起逐步搬到莱芒湖畔的新校区,与洛桑大学毗邻。两所大学共同组成的校区内共有约25000名学生。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这一校区内有65座建筑,占地136英亩。预算2012 (CHF mil.)ETH Domain2174,4联邦理工学院1073,8 530,3联邦实验室242,8 90,4 52,6 49,4其他135,1

相关

  • 二次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针灸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体。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
  • 产钳产钳是一种用作协助分娩的器具,主要是协助难产的孕妇。现代产钳由英国产科医生彼德·张伯伦(英语:Peter Chamberlen)于1600年左右发明。在最初的一百年,一直为张伯伦家族的家传秘
  • 罗曼什语罗曼什语(法语:Romanche,德语:Rätoromanisch,意大利语:Romancio,Rumantsch / Romontsch / Rumauntsch,中文也译作列支罗曼语、拉丁罗曼语、罗曼列支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瑞士四种
  • 壁纸壁纸(英语:wallpaper或wallcoverings)是室内装修常选用的一种材料,也称为墙纸。壁纸的种类有:纸基PVC壁纸,纯纸壁纸,纯无纺纸壁纸,无纺纸纸基PVC面壁纸。以机械大量生产壁纸的做法,英
  • 夏 军夏军(1954年-),生于湖北孝感,籍贯湖北广水,水文及水资源学家。197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今武汉大学),1981年、1985年各取得该校硕士和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担任武汉大学教授
  • 陀罗尼陀罗尼(梵语天城文:धारणी,dhāraṇī),意译为“真言”、“总持”、“持明”、“咒语”、“密语”。主要以梵文字母及句子构成。佛教用语,源自古印度语,汉译后经常出现于佛教经
  • 伊里奥特弗六世伊里奥特弗六世,又译因提夫六世。是埃及第十七王朝的一位国王,他在位期间正值第二中间期,当时埃及有第十七王朝和埃及第十五王朝共存。
  • 贝克痣贝克痣(Becker's nevus),又称贝克黑素沉着病,贝克色素瘤,是一种男性皮肤紊乱病症。这种痣一般以不规则色素沉着,首先出现在躯干部或肩臂部,而后逐步扩大、增厚,通常伴随生长被毛,1948
  • 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出自《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