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饮食文化
✍ dations ◷ 2025-09-28 05:50:01 #台湾饮食文化
台湾饮食,从最早期的台湾原住民饮食、荷兰及西班牙殖民者文化、到清治时期汉族闽南、汉族客家人的饮食,日治时期的日本料理与引进西方饮食、而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带来中国大陆各省的饮食文化,发展出一套揉合大江南北与西餐的饮食文化。以中华料理中的闽南菜与客家菜为主。早餐传统为白粥配酱瓜等小菜、或烧饼油条或饭团,配上豆浆或米浆。也有萝卜糕和美而美汉堡。素食餐厅一般吃素者由所经营,一些比较有规模的星级饭店也会供应素食斋菜,并供应一些仿荤的素食菜色。很传统。城市巷弄间的自助餐店亦常有素食菜色可选择。随着国共内战,不少中国大陆移民带来许多各省特色菜色,如上海菜、江浙菜、淮扬菜、广东菜、湘菜、川菜、鲁菜、豫菜、东北菜、晋菜、鄂菜。今已与本地口味混合,不全然像原先当地的口味。眷村旧址附近常有外省菜小餐馆。如台湾夜市、路边摊、土鸡城所见。百元快炒也是台湾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通常以海产为主要食材,有提供啤酒促销。有别于中国北方热的咸的豆腐脑,台湾豆花通常是甜的,在夏天贩售的通常是冰的。另外有一种在烧饼油条店卖的咸豆浆,是热的咸汤里有豆花。热炒店是很本土的餐饮形式。从台湾日治时期就引进。连锁咖啡店有丹堤咖啡、怡客咖啡、西雅图咖啡、日资的罗多伦咖啡、中外合资的统一Starbucks咖啡、85度C、路易莎。咖啡店也是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沉思、聚会、表演的空间。台湾战后时期,独自开发出新型态的泡沫红茶饮料店,从早期的小歇、快可立、葵可利,到后来的85度C、CoCo、日出茶太。
相关
- 北半球北半球(英语:Northern Hemisphere),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地球上大部分的陆地(亚洲大部分、欧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极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
- 童增童增(1956年-)祖籍湖北黄陂,生于重庆。保钓运动人士。童增生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祖上有数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其中三人参加过武昌起义。1982年,童增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1986年考入北
-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是医疗科学的分支,确认药物、医疗设备、诊断及治疗的安全性及效能,这可以用来预防、治疗、诊断或是缓解疾病中的症状。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clinical
- 近代早期近世(英语:early modern period),又译近代早期,历史学上的一种分期法,指中世纪之后,现代(modern,又译近代)之前这个时期。起源于欧洲历史学界,将人类历史分为四阶段(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
- 阪泉之战阪泉之战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由黄帝与炎帝对战,最终由黄帝击败炎帝。此传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史记》相关记载如下: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 南极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根据地球的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
- Mg(Csub2/subHsub5/sub)sub2/sub二乙基镁是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2Mg。溴乙烷和镁在乙醚中反应,得到乙基溴化镁。再向溶液中加入二乙二醇二甲醚,生成溴化镁的加合物沉淀,以得到二乙基镁。镁和二乙
- 香水味《香水味》(英语:Perfume),是美国女歌手布兰妮·斯皮尔斯的第8张录音室专辑《劲舞布兰妮》中的第2支单曲。由布兰妮、Chris Braide和Sia Furler共同创作,并由will.i.am、Chris Br
- 一般线性模式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是一个统计学上常见的线性模型(英语:Linear model)。这个模型在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中十分重要。不要与多元线
- 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同盟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同盟(Like-Minded Megadiverse Countries,简称LMMC),是一个由17个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相关的传统知识的国家组成的集团,宗旨是为促进彼此之间在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