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英语:Battle of Empress Augusta Bay),或称为樱花行动(Operation Cherry Blossom),日本方面则称为布干维尔岛外海海战(ブーゲンビル島沖海戦),是美国海军与大日本帝国海军于1943年11月1日至2日间在布干维尔岛附近的奥古斯塔皇后湾爆发的海上战斗。作为1943年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大型作战计划“马车轮行动”的一部分,樱花行动的战略目标是在布干维尔建立桥头堡并设立机场以协助盟军达成孤立并消灭拉包尔日军基地的终极目标。
在美军于1943年11月1日登陆布干维尔岛后不久,日军便组织了大规模部队自拉包尔方向对盟军舰队发动攻击,试图阻挠盟军在所罗门群岛东部的登陆行动。在经历一夜的战斗后,美军舰队成功驱逐了日本海军,进而确保了布干维尔岛的登陆成果。
1943年11月1日,美国第3海军陆战师(英语:3rd Marine Division (United States))经由位于奥古斯塔皇后湾北侧的托洛基纳海角(英语:Cape Torokina)登陆布干维尔岛(英语:Landings at Cape Torokina)。自所罗门群岛战役胜利后,盟军便广泛于该地区实施登陆行动并建立机场,以便对设于拉包尔的日军基地投射空中打击能力;而马车轮行动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则是孤立与毁灭拉包尔的日军基地。盟军选定奥古斯塔皇后湾作为登陆地点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该地点位处盟军战机所能提供支援的极限范围内,二则是因为拥有兵力优势的日本陆军第17军主力当时正集结于北部与南部其他更具战略重要性的地点上。负责登陆作战的第3陆战师由海军中将亚隆·梅利尔(英语:Aaron S. Merrill)所指挥的第39特遣舰队负责提供支援。该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脆弱的运输舰与布雷舰免受敌方空中与海面火力的袭击。
面对美军的登岛行动,日军除了以发动空中攻势作为回应外,更集结了一支由第五战队指挥官大森仙太郎(日语:大森仙太郎)少将领军的强大水面舰队自拉包尔方向发动反攻,试图循1942年8月萨沃岛海战的成功模式将盟军逐出所罗门群岛东部。为了能尽快发动反攻,日军仓促地将手边任何能出战的舰艇编入舰队,其中许多舰艇甚至毫无共同训练或作战的经验。大森仙太郎少将的舰队包含了重巡洋舰妙高号与羽黑号,轻巡洋舰阿贺野号与川内号,以及驱逐舰长波号(日语:長波 (駆逐艦))、初风号、若月号(日语:若月 (駆逐艦))、时雨号、五月雨号与白露号。日军方面将这些舰艇编为联合袭击部队,并再分为本队、第一警戒队与第二警戒队三个单位;本队下辖妙高号与羽黑号重巡洋舰,由大森仙太郎少将指挥;第一警戒队下辖轻巡洋舰川内号、驱逐舰时雨号、五月雨号与白露号,由第三水雷战队司令官伊集院松治(日语:伊集院松治)少将指挥;第二警戒队下辖轻巡洋舰阿贺野号、驱逐舰长波号(日语:長波 (駆逐艦))、初风号与若月号(日语:若月 (駆逐艦)),由第十战队司令官大杉守一(日语:大杉守一)少将指挥。该舰队原先尚包含一支由五艘驱逐舰编成的输送队,负责运输地面部队前往执行反登陆作战,但在几经延误后,日军最终决定命输送队返回拉包尔。
美军护航的主力是海军中将亚隆·梅利尔(英语:Aaron S. Merrill)所指挥的第39特遣舰队,其核心是第12巡洋分舰队,下辖蒙特佩利尔号(英语:USS Montpelier (CL-57))、克利夫兰号、哥伦比亚号(英语:USS Columbia (CL-56))与丹佛号轻巡洋舰(英语:USS Denver (CL-58));尽管同属克利夫兰级的四舰在美军分类上属于“轻巡洋舰”,但其体积几乎与日军重巡洋舰不相上下,且装备了12门雷达火控制导的152毫米速射炮(英语:6"/47 caliber gun)。除了作为主力的第12巡洋分舰队外,第39特遣舰队尚编有第23驱逐中队,其下再分设第45与第46驱逐支队;第45驱逐支队下辖查尔斯·奥斯本号(英语:USS Charles Ausburne (DD-570))、戴森号(英语:USS Dyson (DD-572))、史坦利号(英语:USS Stanly (DD-478))与克莱克斯顿号驱逐舰(英语:USS Claxton (DD-571));第46驱逐支队则辖有史班斯号(英语:USS Spence (DD-512))、撒切尔号(英语:USS Thatcher (DD-514))、康佛斯号(英语:USS Converse (DD-509))与福特号驱逐舰(英语:USS Foote (DD-511))。除担任第39特遣舰队的司令官外,梅利尔中将也直接指挥第12巡洋分舰队;至于第45与第46驱逐支队的指挥工作则分别交由阿利·伯克上校与伯纳德·奥斯汀(英语:Bernard L. Austin)上校负责。
在日军向托洛基纳海角(英语:Cape Torokina)方向进兵的同时,美军已陆续将多数的登陆艇与运兵船撤往奥古斯塔皇后湾西南方处。12艘美军运兵船奉命于11月1日18:00启航前往集结点,另外四艘尚未卸货完成的运输船则受命留守。此外,于外海活动的美军布雷舰也同样接获撤离命令。与此同时,美军侦察机发现了大森仙太郎少将舰队的踪影;得知日军位置的梅利尔中将遂下令舰队向北绕过维拉拉维拉岛前往拦截,并于11月1日午夜时分启航。抵达目的地的美军舰队随即摆开阵势,试图阻止日军舰队进入奥古斯塔皇后湾。日军则自西北方接近,企图炮击已登陆与未登陆的美军部队。11月2日凌晨01:30,羽黑号重巡洋舰遭美军空中攻击击中舰身中段;这导致该舰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均被迫降速行驶。
日军舰队于11月2日凌晨02:27进入美军雷达的搜索范围。梅利尔中将旋即下令将舰队分为三部分,并将伯克上校的驱逐舰群调往攻击日军的北方侧翼,同时命巡洋舰群保持距离以免遭日方鱼雷击中;奥斯汀上校的驱逐舰群则奉命自日军南方侧翼对敌舰发射鱼雷。作为美军舰队的矛头,伯克上校派遣了四艘驱逐舰前往发动鱼雷攻势;受命的驱逐舰群于凌晨02:46对日舰发射了一轮鱼雷。大约在同一时间,日军第一警戒队也发射了八枚鱼雷。双方的鱼雷攻势均为彼此所察觉,也因此均采取了回避动作。此时的日军舰队因战局混乱而被分割为三个小型集群。
梅利尔中将随后命第46驱逐支队发动攻击。福特号驱逐舰(英语:USS Foote (DD-511))因误解了命令内容而脱离了主战斗群。尽管该舰舰长尽力弥补错误,但福特号始终未能重返战斗岗位,而且还数度差点撞击友军舰只。上午02:50左右,在第45驱逐支队的所有鱼雷攻势均告失效后,主力舰队认为日军方面已没有筹码实施进一步的突击攻势,遂命轻巡洋舰开火射击,并于不久后击中川内号轻巡洋舰的操纵舵,造成后者失去行动能力。
在发射鱼雷后,日军五月雨号驱逐舰误撞僚舰白露号,两舰因此被迫脱离战斗;其中五月雨号更于上午03:00左右遭一枚5英寸(127毫米)口径炮弹击中。另一方面,妙高号重巡洋舰也同样误撞了初风号驱逐舰,造成后者的舰艏遭完全截断,而妙高号也严重受损。与此同时,羽黑号重巡洋舰遭数枚巡洋舰炮弹击中,但仅有数发引爆。仰赖肉眼追踪目标的日方舰队在昏暗的夜色下发现了美军巡洋舰的踪影,并于03:13开火射击,随后又于03:20对第12巡洋分舰队发射了数枚鱼雷。上午03:27,日方向大森仙太郎少将回报数枚鱼雷命中了目标,但事实上所有鱼雷均未击中。
美军的史班斯号(英语:USS Spence (DD-512))与撒切尔号驱逐舰(英语:USS Thatcher (DD-514))也同样发生了碰撞,但受损情况未达不能继续战斗的程度。福特号遭日军鱼雷击中,舰艉因此遭完全炸毁,造成19人阵亡与17人负伤。失去控制而于海面飘移的福特号对其他僚舰造成了航行上的危险,因而更加加深了战斗的混乱程度。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福特号上的官兵不仅需竭力避免该舰沉没,同时还需抵抗敌军的空中攻击。在没有火控雷达的情况下,日军舰艇极度仰赖照明弹来确认目标。第12巡洋分舰队虽持续闪避敌舰曳光弹的射击,但最终日军投射的照明弹还是成功地照亮了美军舰队的踪迹。
上午03:20至03:25之间,丹佛号轻巡洋舰(英语:USS Denver (CL-58))遭三发8英寸(203毫米)口径炮弹击中,但皆未引爆。另一方面,史班斯号驱逐舰(英语:USS Spence (DD-512))于接近日方驱逐舰群之时亦遭一枚炮弹击中水线,不过同样没有引爆。此时的日方炮火越发猛烈,准确度也越来越高,美军巡洋舰群只得试图藏匿于烟雾中,而这也确实造成了日舰炮火准确度的下降。
即便普遍装备了雷达与敌友识别系统,美军驱逐舰在整场战斗中仍难以与彼此取得联系,甚至因此数度误向友军开火,而这也加深了夜间战斗的困难度与不确定性。美军内部的战后评估认为第46驱逐支队因无法有效辨识敌我而错失了一次能对日军主力舰队发动鱼雷攻势的机会。第46驱逐支队随后北转,集中火力攻击川内号轻巡洋舰。
至03:37时,因情报错误而误认己方击沉了一艘敌方重巡洋舰的大森仙太郎少将担心破晓后的日军舰队将会遭美军航空母舰的攻击,因此下令撤出战场。梅利尔中将的巡洋舰群追击向西撤离的日军,并在约17,500码(16,000米)的距离上对初风号驱逐舰开火,但未能命中。
上午04:00左右,第45与第46驱逐支队追上了撤退的日军舰队,并于混乱的近距离战斗中击沉了川内号轻巡洋舰,同时驱离了仍于北方活动的日军舰艇。04:13,史班斯号驱逐舰(英语:USS Spence (DD-512))因输油管线进水而失速,从而脱离了队伍。美军舰艇回报多次击中敌舰。第45驱逐支队随后误击了史班斯号,不过并未造成损伤。第12巡洋分舰队与史班斯号于05:10对落单的初风号驱逐舰开火,不过巡洋舰随后即因无法判定集火目标究竟是敌舰还是史班斯号而停火。至05:19时,第45驱逐支队赶来协助弹药已几乎用罄的史班斯号。落单的初风号驱逐舰受损非常严重,不久后即爆炸沉没。
油料与弹药均几近枯竭的美军舰队于破晓后停止追击。梅利尔中将担心受损的福特号易遭敌方战机攻击,遂命所有舰艇前往福特号的所在地集结。梅利尔中将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战斗结束后不久日军即自拉包尔派遣了逾100架战机对美军实施大规模的空中攻势,企图击毁集结于福特号周遭的美军舰队。不过在美军与新西兰战机的协助下,日军在蒙受严重损失后被迫撤退。撤退的日军舰队成功击中蒙特佩利尔号轻巡洋舰(英语:USS Montpelier (CL-57))两次,造成舰上九人受伤。福特号接着被拖往图拉吉岛接受修整。
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以美国海军胜利告终。战斗过程中,美军舰队不仅成功驱离了威胁登陆行动的日军,同时也对敌舰造成了严重的伤亡。美军方面以19人阵亡、26人负伤与三艘军舰受损的代价击沉了一艘日军轻巡洋舰(川内号轻巡洋舰)与一艘驱逐舰(初风号驱逐舰),另外毁损了两艘巡洋舰与两艘驱逐舰。日方阵亡人数则介于198人至658人之间。不仅如此,在后续的空中攻势中,日军又额外折损了25架战机。战斗过后,日军曾派遣潜艇前往搜寻生还者,并成功寻获部分川内号上的生还官兵,但未能寻获初风号的生还人员。
战斗结束后,日军舰队返回拉包尔,并在该地与自楚克群岛前来的四艘巡洋舰以及众多驱逐舰组成了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舰队,计划阻挠盟军在布干维尔岛他处的登陆行动。然而11月5日时,美军空袭了拉包尔,造成日方四艘重巡洋舰严重受损而必须撤回楚克群岛。这次胜利基本弭平了日军水面舰队对盟军在布干维尔岛的登陆行动的威胁。大森仙太郎少将于战斗过后因日军的失败而遭解职。成功登陆后,美军地面部队成功地在托洛基纳海角(英语:Cape Torokina)一带建立了桥头堡,接着亦积极拓展防御范围。美军随后在登陆地点周围设立了一座PT艇基地与多座飞行场。这些设施在接下来围攻拉包尔日军基地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1944年2月初时,美军已在布干维尔岛设立了一支规模逾400架战机的航空武力,而日军在拉包尔的据点则于该月底前即遭瓦解。地面方面,美军陆战队与日军在1943年的余下时间里在防线周边爆发了数场小规模的地面战斗,最终引发日军于1944年3月间发起大规模反攻(英语:Bougainville counterattack)。日军在是次反攻中蒙受了严重的伤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注释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