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鲸

✍ dations ◷ 2025-07-21 12:14:10 #龙王鲸
龙王鲸(学名:Basilosaurus,意为“帝王蜥蜴”),又名械齿鲸(Zeuglodon),已经绝种的古代海洋哺乳动物,现代鲸鱼的近亲,是鲸下目中的一个属,生存于4,000万至3,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龙王鲸刚开始被误认为是巨大的海洋爬虫类的化石,所以被命名为帝王蜥蜴。它最早是在美国路易斯安纳州被发现的,随后古生物学家从埃及与巴基斯坦发现的化石中辨认出至少存在一个其他的种。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5~18米(49~59英尺),而且拥有比现代鲸鱼更为修长的身体,为始新世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动物伊西斯龙王鲸 B. isis 的体型略小于西陶德龙王鲸 B. cetoides。古生物学家对于它们已经退化的短小后肢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证明现代鲸鱼原先是由陆生哺乳类动物演化而来。龙王鲸也是密西西比州与阿拉巴马州的州化石(英语:List of U.S. state fossils)。在19世纪早期的路易斯安纳州与阿拉巴马州,龙王鲸的化石是相当常见的,因此它们经常被当成家具的原料。后来一具龙王鲸的脊椎骨被一位鉴赏家送到了美国哲学会,因为他担心化石被当地人破坏。这具化石最后流入了解剖学家理察德·哈伦(Richard Harlan)博士的手中,他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恐龙或爬虫类动物,并将它命名为Basilosaurus,意即“蜥王龙”。而当英国的解剖学家理查·欧文(Richard Owen)研究了脊椎骨、颚部的碎片、前肢与后来发现的肋骨化石后,他宣布这是一种哺乳类生物。欧文提议将它重新命名为Zeuglodon cetoides,现在变成龙王鲸的一个同物异名。虽然这个名称被很多人认为是比较恰当的,但是依照惯例,必须使用第一次公布的名称。而中文名便灵活翻译成“龙王鲸”。在1845年,亚伯特·寇区(Albert Koch)得知在阿拉巴马州发现的巨大骨头,后来被拼成了一具完整的骨骼的故事。他后来拼凑出一具长114英尺的“大海蛇”骨骼,并且让它在纽约与欧洲来公开展览。这具所谓的“大海蛇”骨骼最后被发现其实是5具不同个体的骨骼所组成的,其中有一些并不是龙王鲸,这些骨骼最后毁于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从埃及的鲸鱼谷所发现的化石中,鉴定出龙王鲸的另一个种,称为伊西斯龙王鲸(Basilosaurus isis)。这些化石保存相当良好,包括了后肢在内,而且是为数众多。古生物学家菲利浦·金格里奇(Philip Gingerich)在这个山谷组织了几次挖掘,而且推断埃及人对于印度鳄的信仰可能是因为这些埋藏在此的巨大化石。巴基斯坦则发现另外一个种Basilosaurus drazindai。一种命名为巴西勒鲸的鲸鱼则是已知最接近龙王鲸的一种,不过身体并没有龙王鲸那么大与瘦长。龙王鲸最显眼的特征是身体非常细长,因为它们有前所未有细长的脊椎骨,所以被描绘成最细长的鲸鱼。在与其他海洋哺乳类相比之下,龙王鲸被认为有不寻常的运动方式。大小相同的胸部、腰部、荐部与尾部脊椎骨意谓著龙王鲸是类似鳗鱼般的方式来活动。甚至更古怪的是,古生物学者菲利浦·金格里奇认为龙王鲸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也会以水平的似鳗鱼般的方式来移动,对于海洋哺乳类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尾部的骨骼显示龙王鲸很可能拥有小型的尾鳍,不过可能只对垂直移动有帮助。大部分的复原图显示龙王鲸拥有一个小的,推测类似须鲸的背鳍,而其它的复原图则显示龙王鲸只有一个背部隆起。一只长16-米(52-英尺)的龙王鲸个体其后肢长度约为35-厘米-long(14-英寸),具有愈合的跗骨与残留的三根脚趾,毫无疑问的它无法帮助移动。这个退化的后肢可能只是用来固定两只位置相异的龙王鲸。后肢类似蛇类用来引导交配的退化后肢,所以龙王鲸可能也是如此。龙王鲸的脊椎骨是中空的,似乎其中充满了骨髓与液体,提供了浮力。这暗示了龙王鲸基本上只能在海洋表面进行水平面的移动,而其他的海洋哺乳类,如较小型的矛齿鲸,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立体的活动。从瘦弱的轴向肌肉组织与粗的肢骨来判断,龙王鲸被认为无法长时间持续的游泳与潜水。龙王鲸也被认为没有任何能力在陆地上移动。龙王鲸牙齿上的严重磨损显示其在吞咽食物前会先行进行咀嚼。从矛齿鲸颅骨化石上的伤痕判断,龙王鲸的咬合力可达 3,600磅力每平方英寸(25,000千帕斯卡)。从西陶德龙王鲸B. cetoides胃部的残留物推断,它们几乎以鱼类和鲨鱼为食,而年幼矛齿鲸颅骨上的咬痕则符合伊西斯龙王鲸 B. isis,显示两种龙王鲸食性上的差异。而现存的虎鲸也会因为生活区域的不同而以不同的食物为食。龙王鲸可能为活跃的掠食者而非食腐动物。龙王鲸的头部没有类似现代齿鲸的额隆(melon),脑部也是比较小的。龙王鲸被认为没有现代鲸鱼的社会能力,上述特征可能导致这个结果。龙王鲸曾经被认为拥有一些柔软的壳,不过似乎是将海龟壳误认的结果。有一些神秘动物学家相信龙王鲸或比较进化的同类仍然存活着,它们就是被人目击到的大海蛇,然而龙王鲸的化石显示它们在37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项说法。龙王鲸是BBC的影集《与野兽共舞》中第2集的主角之一,影片中描述了龙王鲸的生命周期,包括交配与繁殖。在与野兽同行之后的影集《海底霸王》中,龙王鲸被描述成更具侵略性与地域性的生物。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他的小说《白鲸记》中也提及了龙王鲸。在游戏《方舟:生存进化》中,玩家可以驯养并骑乘龙王鲸.

相关

  • 异形词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笔画”和“笔划”、“按
  • 身体畸形恐惧症体象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缩写:BDD)或称躯体变形障碍、身体臆形症、丑形恐怖,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像并对自身体貌缺陷进行夸张或臆想,在大多数病例中,患
  • 太瑞县太瑞县(越南语:Huyện Thái Thụy/.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安提西尼安提西尼(古希腊语:Ἀντισθένης,Antisthenes,前445年-前365年),或译为安提斯泰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之一。安提西尼约生于公元前445年,他的父亲也叫安提西尼(Antisthe
  •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系(Uto-Aztecan languages)是一个美洲原住民语言的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系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Great Basin)的美国俄勒冈州、爱达荷州、犹他州、加州、内
  • 性嗜好性嗜好,或称性偏好、性癖好,是指个人对性对象、性行为的偏好。它是个体化的,以各人的内心喜好为标准 ,其因人而异且千差万别。特定的对象对个体产生强烈的性吸引,个体对特定的性
  • 肠外营养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是将营养送入静脉中,而非一般地食入后消化。注入的营养品是由专业的制药公司制造,其营养品富有高度养分,包含了葡萄糖、盐、氨基酸还有脂肪等等
  • 寡突胶质细胞寡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最早由西班牙医学家皮奥·戴尔·里奥·霍尔特加(英语:Pío del Río Hortega)于1921年报导。寡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中枢神
  • 赫尔辛基赫尔辛基(芬兰语:Helsinki 聆听;瑞典语:Helsingfors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修宪公投2016年意大利宪法公投是于2016年12月4日举行的意大利全民公投,以此决定是否修改意大利宪法,以改革意大利议会的权力与构成,并重新分配中央与地方权力。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