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追踪

✍ dations ◷ 2025-07-20 23:37:05 #眼睛

眼动追踪,(英语:Eye Tracking),是指通过测量眼睛的注视点的位置或者眼球相对头部的运动而实现对眼球运动的追踪。眼动仪是一种能够跟踪测量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信息的一种设备,在视觉系统、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眼动追踪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无创手段是通过视频拍摄设备来获取眼睛的位置。有创的手段包括在眼睛中埋置眼动测定线圈或者使用微电极描记眼动电图。

在19世纪,眼动的研究主要是靠直接对眼睛进行观察完成的。

1879年,法国巴黎的眼科医生贾冯(Louis Émile Javal)发现人们在阅读文字的时候,眼睛的注视点并不是平滑的划过所注视的文字,而是在某一点停留一段时间(注视),然后进行一词快速眼动切换 。人们根据这项发现提出了关于文字阅读的许多被认为重要的问题:人们的眼睛遇到哪些单词会停下来?会在这些单词上停留多长时间?眼睛什么时候会回顾前面已经看到过的单词?这些问题在 20 世纪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埃德蒙·休伊(Edmund Huey)使用带有人工瞳孔的接触镜制造出了最早的眼动仪。休伊定量研究了眼睛的现象(回顾现象在快速眼动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他发现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有些单词根本就没有被注视过。

第一台非侵入式的眼动仪是巴斯韦尔(Guy Thomas Buswell)在芝加哥发明的。这台眼动仪的原理是,将一束光打到眼睛表面,然后使用胶卷记录从眼睛反射回来的光,据此分析眼睛注视点的位置。巴斯韦尔对人们进行文字阅读和浏览照片时的眼动状况做了系统的研究。

1950 年,阿尔弗雷德·雅布斯在眼动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被认为重要的工作,他在1967年出版的一本书也被广泛引用。他发现给被试者的分配的任务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被试者的眼动轨迹。在他的著作中,他这样描述眼睛的注视点与人们的注视兴趣:

相关

  •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英语:connective Tissue)为脊椎动物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广义上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以及淋巴。一般所指的结缔
  • 新生儿死亡周产期死亡(PNM, Perinatal mortality)是指胎儿或是新生儿的死亡,是计算周产期死亡率的基础。周产期死亡率的标准定义较多样,特别是涉及到是否须把早期胎儿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纳入
  • 社会生活生活是人类活着的期间所做的一切行为的总称。社会生活是日常生活、都市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宗教生活的总称。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行各业的工作,对社会来说
  • 盘基网柄菌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一种原生生物,属于黏菌的一种。经常用来作为科学研究所用的模式生物。这种生物带有6个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约34Mb,其中约有8000到10000个基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儒略历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及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也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
  • 绿藻亚门绿藻亚门(学名:Chlorophytina)是绿藻门之下的一个分支,由下列五个纲组成:
  • 陈良博陈良博(1943年8月23日-), 台湾科学家,中央研究院第21届生命科学组院士,专长在于细胞生物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退休荣誉教授,他是第一个获得哈佛大学退休荣誉教授(Emeritus)头
  • 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英语: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是英国陆军与北美民兵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发生于1775年4月19日。虽然美国参议院在1908年通过决议,将邓莫尔伯爵的
  • 大斑灵猫大斑灵猫(学名:Viverra megaspila)是食肉目灵猫科下的一种,分布于亚洲地区。极为稀有的马拉巴灵猫常被视为其亚种。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南部)、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
  • 细狗撵兔细狗撵兔是流行于渭北一带的民间竞技活动习俗。在固定节日里,由狗主人带细狗逐猎兔子。活动影响甚广,参与者甚众。 主要流行于渭北,集中在蒲城一带。全盛时流传至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