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河狸

✍ dations ◷ 2025-07-18 03:44:59 #巨河狸
巨河狸(学名:Castoroides),是啮齿目的巨型种,长达2.5米及估计重60-100公斤,有些估计甚至达220公斤。它们生存于更新世的北美洲,在1万年前最后一次的冰河时期末灭绝。巨河狸的灭绝可能是因更新世末的生态重组所致。人类到达美洲亦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没有证据显示人类捕猎巨河狸。它们是丰富的更新世巨型动物群之一。巨河狸与现今河狸的最大分别不是在其体型,而是其牙齿。现今河狸有像凿子的门齿用来咬木。巨河狸的牙齿较大及阔,可以生长至约15厘米长。再者,巨河狸的尾巴较长及窄,后肢亦较短。巨河狸的巨大身体限制了它们在陆地上的活动。巨河狸的化石主要集中在美国中西部近五大湖的州份,尤其是伊利诺伊州及印第安纳州,在阿拉斯加及加拿大至科罗拉多州都有发现。从科罗拉多州发现的标本被分类为巨河狸的亚种,学名为Castoroides ohioensis dilophidus,原因是其前臼齿及臼齿的特征。首个巨河狸的化石是于1837年在俄亥俄州发现的,故其种小名名为ohioensis。巨河狸会否像现今的河狸般建造小屋则不得而知。在俄亥俄州,有指发现像巨河狸建造的小屋,高4呎及直径长8呎,以小树为材料。最近发现更明确的证据显示接近的假河狸属会建造小屋,可见巨河狸亦有可能会同样的建造小屋。巨河狸体型较大于现存的河狸,平均体长约为1.9米(6.2英尺),最长可达2.2米(7.2英尺),体重则为90至125千克(198至276磅),这使得它们成为更新世以来北美洲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啮齿目以及最大的河狸。2011年,有研究指出巨河狸的体重可能仅约 77千克(170磅),然而这个结果仍然是可议的。巨河狸的后足较现存河狸来的大,但后肢较短。尾巴也较长但也较窄,然而因为软组织没有被保存下来,因此无法得知巨河狸的尾巴是否与现存河狸类似,后足也只能猜测可能与现存河狸一样有蹼。颅骨的结构显示巨河狸可能可以长时间于水面下活动。巨河狸最独特的特征在于其大小于形状与现存河狸相异的门牙。现存河狸的门牙为凿状,适合啃咬树木,而巨河狸的牙齿则更为宽大,长度可达15 cm(6英寸)。这样大小的门牙反而不利于咬断树木,因此巨河狸可能不会构筑如现存河狸那样的水坝。另外一个较大的差异在于,巨河狸的脑部比例较现存河狸小,因此在与周遭环境的互动、行为与思考上可能不如现存河狸。目前已知有两种巨河狸:这两种巨河狸(属于巨河狸属 Castoroides)与现存的河狸(属于河狸属 Castor)并非近亲。巨河狸属属于拟河狸亚科,该亚科也包括了中新世早期的单沟河狸属(英语:Monosaulax),以及其他较晚期出现的真河狸属(英语:Eucastor)、假河狸属(英语:Dipoides)与Procastoroides(英语:Procastoroides);拟河狸亚科在巨河狸属物种绝种后即也宣告灭绝。只有加拿大土著的密克麻人及美国马萨诸塞州康乃狄克河谷的原住民有关于巨河狸的神话。

相关

  • 衣原体门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门脉高压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为描述肝门静脉系统(英语:hepatic portal system)高压的状态。目前的定义为肝门静脉梯度(英语: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高于或等于6mmHg。
  • 失忆症失忆症(Amnesia,来自希腊语ἀμνησία),又称失忆症候群(amnesic syndrome),是一种记忆混乱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丧失记忆,包含丧失部分记忆或丧失全部记忆。失忆症的成因包括器
  • 男性生殖器官男性生殖系统是由男性许多生殖器官或组织组成,和人类繁殖有关的系统。有些在体外,有些则在骨盆腔内。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制造精子的睾丸,以及分泌精液的阴茎,在和女性性交,精子可
  • 心房纤颤心房颤动(英语: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 或 A-fib),又称为心房微颤、房颤、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房性纤颤等,是心脏不正常节律/心律不整的一种,特色是心脏快速而不规则的
  • 空白页空白页即空的页面,不写有或印有任何的内容。加入这些页面通常是因为方便钉装,或排版或分隔内容上的需要。有时这些空白页上会印有“此页留空”或类似的字句,例如在法律文件、使
  • 男男男男性行为,是指男性跟男性一同从事的性行为,而不论从事者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为何。《金赛报告》的著者于1948年指出37%的男性受访者有过至少一次的同性性行为经历。证据显示
  • 社会科学环境社会科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广泛的跨学科研究课题。环境社会科学家在人类学、传播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术领域中开展研
  • 性选择性选择或性择是一个进化生物学的理论。此理论解释同一性别的个体(通常是雄性)对交配机会的竞争如何促进性状的演化。同一物种的两个性别之间,通常有至少一个性别必须竞争取得有
  • 人猿总科猿是灵长目人猿总科(学名:Hominoidea)动物的通称,包括两个科。虽然人们常把猿猴并称,有时候将猴也称为猿,而猿有时也会称做是猴,不过他们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动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