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吸血鬼阿曼德

✍ dations ◷ 2025-07-21 04:05:25 #吸血鬼纪事,1998年美国小说,美国哥特小说,LGBT文学,威尼斯背景作品,克诺夫出版社书籍

《少年吸血鬼阿曼德》(英语:The Vampire Armand)是美国作家安妮·赖斯的系列小说“吸血鬼编年史”第六部,于1998年出版。时报文化于2009年5月25日在台湾发行繁体中文版,由洪凌翻译。小说以阿曼德本人为叙事者,时间背景从文艺复兴时代初期延伸至20世纪末。

阿曼德(英语:Armand (The Vampire Chronicles))首次登场于1976年的小说《夜访吸血鬼》,不过很少提及他的身世。而在这部小说中,阿曼德将细致述说他年华流转五百年的故事。小说译者洪凌认为“他 (阿曼德) 的物语毋宁是一则包罗东正教与传统天主教隐喩的神圣空间/器皿叙述。”

阿曼德出生在15世纪末的基辅,本名安特烈 (Андрей, Andrei),是基辅洞窟修道院的圣像画家。后被奴隶商劫持到君士坦丁堡,再辗转至威尼斯于一家妓院工作。马瑞斯·德·罗曼路斯(英语:Marius de Romanus) (他的生平记载于《圣血与纯金》),一名来自罗马帝国时代的古老吸血鬼注意到了刚来威尼斯的阿曼德,并开始追求他,还将他的名字改成意大利式的阿曼狄欧 (Amadeo,意为“上帝所钟爱的”)。马瑞斯以画家的身份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威尼斯过着奢华的生活,他手下有许多绘画学徒,阿曼德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共同学习文艺武术,浸淫在瑰丽的艺术世界。

当阿曼德到15或16岁时,马瑞斯将他分别带至女子妓院和男子妓院进行性教育,培育出阿曼德的双性爱特质。作者更以此为着手点,针对与不同性别之人的性行为之间的差异写下数条观测释评。后阿曼德和一名叫哈力克爵士的英国人发展出一段恋情,哈力克疯狂迷恋上他,但阿曼德对哈力克则没有那么“热情”。与此同时,风流的阿曼德还引诱了一名刚步入社交圈的富有女子碧昂卡·宋德莉妮(英语:Bianca Solderini)。不平衡的感情让疯狂的哈力克在一个夜晚袭击并重伤阿曼德,当马瑞斯回来时,发现阿曼德已濒临死亡。他治愈阿曼德的外伤,将他沐浴洗净,穿戴整齐后,便赐予了他这份“暗黑礼赠”,将阿曼德转化为吸血鬼。

此书前期以浓郁墨彩、疯狂炽爱描绘出一位悲剧性十足的吸血鬼形象。而中期笔锋一转,从扭曲复杂的狂放,变为对宗教的执着和探寻。重新追寻圣徒之心的阿曼德,在幻梦中亲睹地狱、天堂和韦罗尼加的圣帕(英语:Veil of Veronica),上帝的面容又是怎样影响了他。阿曼德追求非肉身存在的上主 (the Lord) 耶稣、欲求充满官能色情魅力的主上 (the Master) 马瑞斯,双重的圣邪轨迹殊途同归。

如同赖斯的其他小说,《少年吸血鬼阿曼德》也对人类性爱的各种可能性做了很多探究。小说里的吸血鬼没有生育能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享受同性恋、双性恋或虐恋的乐趣。这几乎成为安妮·赖斯小说的主题之一,而此书更包含明显的少年爱内容,比如马瑞斯首次接纳阿曼德成为他的情人时,阿曼德还只是一个刚过靑春期的少年。另一个例子是详细描写了阿曼德在妓院里时,如何从那些“漂亮男孩”手中获得“欢愉”。此外,小说中出场的人类角色,无论背景是处于中世纪或现代,他们几乎都是双性恋者。

性在小说里被赋予奖赏与惩罚的双重涵义,这在很大程度上触发了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冲突,这一戏剧化的关系在马瑞斯和阿曼德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还包含了不少BDSM主题,还有对“睡美人”从沈睡状态苏醒这一主题的解惑式注释,这或许是赖斯对自己的另一系列小说《睡美人四部曲(英语:The Sleeping Beauty Quartet)》的引用。

安妮·赖斯很擅长大量考证历史,引用艺术品。她的很多小说几乎都会将虚构的角色置入真实的历史环境,并不时让某些真实历史人物齐齐登场,给读者营造出一种“似乎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这种感觉。《圣血与纯金》里有写道马瑞斯非常钟爱山卓·波提且利以及他的画作,甚至一度有想过将波提且利转化成吸血鬼。而在这部小说中同样援引了不少波提且利的艺术,阿曼德的外貌就被描述为“如同波提且利画笔下的天使容颜”,小说中碧昂卡的肖像也是由波提且利所绘。基于阿曼德的出生背景,此作的艺术引用范围也从西欧扩展到东欧。循着阿曼德的足迹,从中世纪的基辅罗斯至古代名城君士坦丁堡,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壮丽宫殿。本名安特烈 (Andrei) 的阿曼德出生在1481年的前基辅罗斯区域,小说中的他被描述为深具绘画天赋,从小就在修道院里描绘基督、圣母、天使和东正教圣徒的圣像,曾以为自己会在修道院度过圣洁的一生。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有一位叫Andrei的著名圣像画家,大约去世于15世纪前半期的1427-1430年间,就是安特烈·罗伯夫,他的画作几乎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俄罗斯圣像艺术。赖斯也在此作中比较详细的描述了那个时代圣像画的取材、风格,作画前必不可少的祈祷等等。一段阿曼德描绘基督圣像的情节在小说中有完整表述,再到后来阿曼德因亲睹韦罗尼加的圣帕(英语:Veil of Veronica)而动容,甚至作出将自己曝露在日光下的自杀式举动,这些似乎都表示到“一段自我反省,让阿曼德同他在俄罗斯东正教浸润下的童年、于马瑞斯庇护下的享乐主义生活以及新近所获的不死之身再度联合,这一切最终取代了纯肉欲场景。”

美国的《娱乐周刊》认为小说对阿曼德早年在威尼斯的怪诞生活方式过于赘述,指责赖斯大量“抄袭”自己过去作品中的情节和观点。相比之下,《纽约时报》则认为小说是部“可口”有趣的故事,只是品质有点参差不齐。

1994年上映的电影《夜访吸血鬼》中,由西班牙演员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饰演阿曼德。此片中的阿曼德与小说中颇有出入,小说里的阿曼德于17岁就转化成吸血鬼,安东尼奥饰演的角色则完全是成年人的形象。此外,阿曼德的俄罗斯血统也在片中被改为西班牙出生。

在2002年电影《吸血鬼女王》中,阿曼德由澳洲演员马修·牛顿出演。

相关

  • 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英语:erythropoiesis)是指红细胞的生成过程。缺氧时,会促进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可以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最终在造血组织中发育成为成熟的红
  • 圣厄斯塔什教堂圣犹士坦堂(église Saint-Eustache)是巴黎第一区的一座教堂,兴建于1532-1632年。这座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文艺复兴的内部装潢,长105米,内部拱顶高33.45米,其左塔楼为文艺复兴风格
  • 麻醉药品麻醉药物(英语:narcotic)又称毒麻药,最早泛指能够导致人类进入睡眠、昏迷或无知觉状态的药品。在美国,它被用来指称鸦片类药物,如鸦片、海洛因、吗啡、杜冷丁,或是鸦片类药物的衍生
  • 宋礼宋礼(1358年-1422年),字大本,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府路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工部尚书。洪武年间,宋礼从国子监生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后降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年
  • 罗杰·梅尔森罗杰·梅尔森(Roger Myerson,1951年3月29日-)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2007年,罗杰·梅尔森与里奥尼德·赫维克兹、埃克里·马斯金因“机制设计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迈尔森把
  • 韦氏词典韦伯斯特字典(英语:),为在美国被誉为“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的辞典编纂者、拼写改革倡导者诺亚·韦伯斯特(英语:Noah Webster,1758年10月16日-1843年5月28日)编写的一系列字典。在美
  • 彼得·穆森布罗克彼得·凡·穆森布罗克(荷兰语:Pieter van Musschenbroek,1692年3月14日-1761年9月19日)是一名荷兰科学家。他曾担任杜伊斯堡大学、乌特勒支大学、莱顿大学的教授。他在1746年发明
  • 日本菟丝子日本菟丝子(学名:)为旋花科菟丝子属下的一个种。
  • 摄影分离派小艺廊摄影分离派小艺廊(常简称为291艺廊)是一家在1905年11月到1917年间,位于纽约市的迷你摄影艺廊,由知名的美国摄影师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兹与爱德华·史泰钦合开。此艺廊在美国现
  • 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国作家魏巍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赞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篇文章于1951年4月11日被发表于《人民日报》头版,后来入选中国大陆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