笩駄摩那

✍ dations ◷ 2025-07-19 05:06:57 #笩駄摩那
筏驮摩那,或译笩駄摩那、伐达摩那(梵语:वर्धमान Vardhamāna,约前599年-前527年,意谓光荣者),原名尼乾陀若提子(Nigaṇṭha jñāta putta),或尼干子,或尼犍,著名古印度宗教思想家,印度列国时代跋耆国人,耆那教的创始者,被教徒尊称为大雄(Mahāvīra,音译摩诃毘罗,即伟大的英雄)。耆那教相信,他是第24位并且是最后一位蒂尔丹嘉拉(tīrthankara,意谓祖师)。筏驮摩那与释迦牟尼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且与释迦牟尼的生平类似,筏驮摩那被佛教归入六师外道。佛经记载,其名为尼干若提子,或尼乾陀若提子,或尼干子。尼干是他的教派名称,其名若提子,名字来自其母亲。筏驮摩那的出生地点,自古有许多说法,有三种说法最被人所熟知:包括今天的瓦伊沙利县,比哈尔邦贾穆伊,或是王舍城附近的那烂陀。其中比哈尔邦贾穆伊即是十六雄国时期跋耆国首都吠舍离外45公里的贡得村。筏驮摩那与释迦牟尼一样,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三十岁时筏驮摩那放弃了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决定出走寻求真理,追求精神上的觉醒。在之后的十二年半,他透过进行密集的冥想和深度的忏悔,最终得到了专一知识(Kevala Jñāna),也就是最终的启示。之后,他用余下的三十年生命游方传道,走遍了印度,传授他的哲学,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和平主义,反暴力,还有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及不执着的五誓言。筏驮摩那认为,透过禅定和自我实现达到了觉悟的人,他们就是耆那(jina),即胜者,故称耆那教。公元前527年,筏驮摩那辞世,年七十二。生前有弟子多人,贤者十一人,但只有印德拉菩提(英语:Indrabhuti Gautama)与苏达摩(Sudharma)继续传道,因为筏驮摩那大多数弟子因修道严厉,断食而死。佛教非常批判此般的苦行。上座部佛教《增支部10集78经/尼乾陀经》记载:“比丘们!尼乾陀们具备十不善法,哪十个呢?比丘们!尼乾陀们是无信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无德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无惭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无愧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被非善人亲近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赞赏自己、轻蔑他人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固执己见、倔强、难弃舍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诡诈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是恶欲求者;比丘们!尼乾陀们有恶朋友,比丘们!尼乾陀们具备这十不善法。”汉传佛教《中阿含经·尼干经》中记载了他的学说:汉传佛教《中阿含经·优婆离经(一三三经)》记载,筏驮摩那的死因,可能与其弟子优婆离改信佛教,他气极吐血有关:汉传佛教《五分律》记载:上座部佛教《本生经》记载:(菩萨=仙人)此本生谭是佛在毘舍离附近重阁讲堂中时,对师子将军所作之谈话。彼于归依佛之次日,于食物中添肉供佛,尼干子之徒闻之怒而不悦,思欲害如来之名而非难曰:“沙门瞿昙对决定为供养自己所调理之肉,知之而食。”比丘等集于法堂开始议论:“诸位法友!尼干子到处非难云:‘沙门瞿昙对决定为供养自己所调理之肉,知之而与弟子共同而食。’”佛闻之云:“汝等比丘!尼干子非难我食决定供养所调理之肉,非自今日始,彼于前生即有非难。”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婆罗门之家,达成年后,出家入仙人之道。为得盐与酸味之物,由雪山地方来波罗奈,翌日入都中托钵。然有某家主人,思欲窘此行者,招行者入于家中设座使坐,献鱼肉之类,于食事终了,自己亦坐于一面云:“此肉决定只为供养尊者而杀生调理者,恶业归于尊者,于我无关。”于是唱第一之偈:一打害杀行施 人无自制心 如是取食物 人为罪所污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杀妻儿行事 人无自制心 智慧人食此 不为罪污染 菩萨如此为彼说法,即起座而去。结分 佛述此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家主是尼干子,而行者即是我。”

相关

  • 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通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西亚—中东地区的共和国。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
  • 黄长烨黄长烨(韩语:황장엽,1922年2月17日-2010年10月10日),祖籍咸镜南道,生于平安南道江东郡(现已并入平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思想家,以其对主体思想的理论化而著名。曾任朝鲜最高
  • 灵隐寺坐标:30°14′34″N 120°05′48″E / 30.2427777778°N 120.096666667°E / 30.2427777778; 120.096666667灵隐寺,康熙皇帝曾赐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
  • 法拉法拉(英语:farad)是电容的国际单位,简称法,单位符号为F。是一种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是以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名字而命名的。由
  • 卡洛·阿尔贝托卡洛·阿尔贝托(意大利语:Carlo Alberto Amedeo,1798年10月2日-1849年7月28日),本名卡洛·阿尔贝托·阿梅迪奥,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国王(1831~1849)。萨伏伊王朝旁系,卡洛·埃曼努埃莱
  • 哈拉尔森县哈拉尔森县(Haralso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部的一个县,西邻阿拉巴马州。面积733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5,690人。县治布坎南 (Buchanan)。成立于
  • 菊苣菊苣(学名:Cichorium intybus),又称苦苣、苦菜,是一种灌木丛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出蓝色或薰衣草色的小花。原生于欧洲,但现时已自然生长于北美等地而成为路边物种。经烘焙及磨碎
  • 中山片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大涌、南蓢、三乡及火炬开发区等地;中山闽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在广东省境内的一种方言,通行于古香山县之隆都、得能都、四大都、谷都和恭常都等
  • 通才博学家(polymath)或通才,是指精通多个不同范畴而且表现超群的人。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或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中的Homo universalis、Uomo Universale),是“通才”的一个别称,特
  • 李国民李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党委书记、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