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大藏经

✍ dations ◷ 2025-07-08 17:35:11 #韩国国宝,高丽典籍,高丽佛教,大藏经,韩国世界遗产,世界记忆名录,韩国文化世界之最

高丽大藏经,又称八万大藏经,是13世纪高丽王朝高宗用16年时间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经之一。高丽大藏经内容全面,准确无误,做工精美,为韩国第32号国宝。其保存地韩国海印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

高丽大藏经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个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至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之间。高丽大藏经涵括北宋,契丹和高丽的大藏经版本,并有高丽高僧所添加的内容,对了解古代中国和契丹的大藏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高丽大藏经在1962年被列入大韩民国国宝,并在200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高丽大藏经最早在1087年雕成,称为初雕版。第一次雕刻高丽大藏经的工作始于1011年,即高丽与契丹之战期间,并于1087年完成。. 而雕刻木块的行为被认为是通过以佛教的帮助来实现财富收入的一种方式。 第一次高丽大藏经主要是建基于十世纪完成的北宋大藏经, 但是还有其他经文出版,如契丹大藏经,从而查明和调整高丽大藏经需要修改的项目。第一版本的高丽大藏经包含约6000卷。

在1232年,初雕版因为蒙古入侵高丽被大火烧毁,高丽也将首都从松都(今开城)搬到江华岛。在其后30年间蒙古人不断入侵高丽,虽然初雕版的分散部分仍然存在,但高丽高宗为了祈愿能够击退蒙古军,于高宗24年(1237年)再次雕造大藏经。于江都设立大藏都监,于晋州南海县进行雕造,经16年,于高宗36年(1249年)完工, 得到崔瑀以及其儿子崔沆的支持, 雕刻过程涉及到善和教(선)学校的一众僧侣。这个第二版通常被称为再雕版高丽大藏经,即是现存的八万大藏经。 在1398年,为躲避日本人入侵,将其移置于海印寺,放在一个包含四个建筑物的建筑群内,流传至今。

根据罗伯特·巴斯维尔(Robert Buswell)的说法,认为高丽在大藏经上的花费和人力的消耗是巨大的,这可能与1960年代美国登月任务相当。 在这个大型项目中,有数千名学者和工匠被雇用。

高丽大藏经是第32号大韩民国国宝 ,并且已经被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海印寺八万大藏经的一部分。 教科文组织将高丽大藏经描述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完整的佛教教义文本之一”。 刻雕工作不单是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表现出高品质的作工精神。

海印寺是摆放大藏经的佛寺,其科学设计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其设计是以确保有最佳状态,最好地保护这个木雕刻制品,而这些木块在原始状态下已经存在750多年。

高丽大藏经的历史价值来自于它是佛教条约,法律和经文中最完整和最准确的收藏品。 韩国版的编辑人员将北宋的汉字,契丹和高丽版本加入了旧版,并补充了一众韩国高僧撰写的内容。 学者们可以从今天的韩文版本中了解到中国和日本三位一体的旧版本,当中木块的良好品质要归功于当时负责该国家项目的僧侣修治大师 他在韩文版撰写过程中负责仔细监督任何错误。 修治完成高丽大藏经之后,发表了30卷的“附加记录”,记录了他在比较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时所发现的错误、冗余和遗漏。 由于高丽大藏经的准确性,因此日本,中国版的大藏经也同样建基于韩文版本。

高丽大藏经是日本佛教徒在江户时代期间最令人垂涎三尺的产品之一。因为日本自1388年以来,一直没有设法创建类似韩国的一个木块大藏经,因而不断要求从韩国收购韩国的高丽大藏经。 从室町时代开始,有45份完整的大藏经印刷品送到京都。 而日本现代大正新脩大藏经也是以高丽大藏经作为基础。

每个木块均由韩国南部的桦树木所制成,并进行过以防止木材的腐烂的相关处理。首先将木块在海水中浸泡三年,然后进行切割,再在盐水中煮沸。接下来,这些木块被放置在阴凉处并暴露在风中三年,此时木槐才终于准备好被进行雕刻。每个木块被雕刻后,会被一层有毒的漆所覆盖,以防止昆虫进入,然后用金属框架固定以防止翘曲。

每个木块都刻有23行文本,每行有14个字符。 因此,每个木块,两边计算总共包含644个字符。其风格的一致性和一些消息来源表明,是一个人来雕刻了整个系列,但目前相信有一个30人的小组对大藏经进行雕刻。

高丽大藏经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丽高宗时期所造本藏,共1513部6807卷。第二部分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海冥壮雄撰补遗目录中,增列的15部236卷。第三部分,则是将近一万块的杂版。

现代版有47卷,总共1,514本。

736:石窟庵和佛国寺 · 737:海印寺藏经板殿-高丽大藏经藏经处 · 738:宗庙 · 816:昌德宫建筑群 · 817:华城古堡 · 976:庆州历史遗迹地区 · 977:高敞、和顺和江华支石墓址群 · 1319:朝鲜王朝王陵(共18处) · 1324:韩国历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共5处) · 1439:南汉山城(共2处) · 1477:百济历史遗迹地区 · 1562:山寺,韩国的山中寺院(共7处) · 1498:韩国新儒学书院(共9处)

1264:济州火山岛和熔岩洞(共7处)

相关

  • 拉姆齐威廉·拉姆齐爵士,KCB(英语:Sir William Ramsay,1852年10月2日-1916年7月23日),英国化学家,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廉·拉姆齐1852年出生于格拉斯哥。其叔父安德鲁·拉姆齐(英
  • 文科中学文理中学(德语:Gymnasium),部分地区也称lyzeum,是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为进入大学准备的学校。何时进入这种学校,以及这种学校的学习时长,依不同的教育体制而有所区别。在德语
  • 教名主保圣人,是守护圣者的意思,是部分基督教宗派对圣人或天使使用的特定称呼之一,通常用于教会所期望保护的某人(例如新受洗的基督徒)、某团体或特项活动。当教会宣布某一圣人是主保
  •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宪法正文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舱外活动列表 (2000年至2014年)本列表包含了所有的2000年至2014年之间的太空行走;即所有宇航员完全或部分离开航天器的事件。舱外活动开始及结束时间均为协调世界时(UTC)时区。
  • 林甲镛林甲镛(?-1960年6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西康省木里藏族自治区协商委员会主席。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怀疑派化学家出版于1661年的《怀疑派化学家》(英语:The Sceptical Chymist),作者是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本书是现代实验科学的里程碑。
  • 徐如珂清·舒时贞绘徐如珂像徐如珂(1562年-1626年),字季鸣,号念阳,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官员。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授刑部江西司主事,升本部广东司员外郎、
  • 可移植C编译器可移植C编译器(英语:Portable C Compiler),也被称为pcc,或pccm(portable C compiler machine),一种早期的C语言编译器,由史蒂芬·强生(英语:Stephen C. Johnson)于1970年代中期,在贝尔实
  • 恰拉拉恰拉拉(Chalala),是印度古吉拉特邦安雷利县的一个城镇。该地2001年总人口16,915人,其中男性8,659人,女性8,256人;0-6岁人口2,040人,其中男1,098人,女942人;识字率69.18%,其中男性为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