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又称作改年,是古代君王更改年号的名称。
在中华文化圈里,纪年方式除了六十干支的周期外,还根据君主的在位时间来纪年,通常是从新君即位后的隔一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在年号启用之前,史籍里为方便区别古代君主的中途改元,称之为“前元年”、“中元年”、“后元年”。
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后,以后的皇帝都遵例而行。明朝以前的皇帝大多在在位期间中途改元,如晋惠帝、唐高宗、武则天等人都曾改元十多次。明清两朝的皇帝,无中途改元之例,后人多以年号来称呼皇帝。
改元的具体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政局变动,二是祭祀或宗教活动,三是灾异祥瑞,四是军事胜利,五是宫廷重大事件,六是帝王一时性起。
改元有两种情况,一是以新君即位的隔年启用新年号,称作“逾年改元”;二是以新君即位的当年启用新年号,称作“立年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