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谎言
✍ dations ◷ 2025-07-19 01:55:46 #谎言
谎言,是一种虚伪、不实的陈述,常被用以欺骗他人。这种沟通手法常常被称为 撒谎或说谎,而说谎的人即是骗子。如果用说谎欺骗以牟利,则可能会被称为诈骗,而长期使用这种手法获利的人可能被称为骗子。谎言可被用于获得帮助、人际关系或心理慰藉。一般来说,“谎言”一词为负面的含义,根据情况,传达谎言的人可能受到社会、法律、宗教或刑事制裁。谎言就其本质来说,是人对别人的惩罚和戏弄。保罗·艾克曼则说,存心误导别人的有意行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并且对方没有明确要求被误导,即是撒谎。学者对于谎言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孙武说:“兵者,诡道也。”萨特说:“谎言不是我制造出来的,而是阶级分化社会的产物。”尽管诚实是普世价值之一,但使用语言以操纵他人、或以语言蓄意误传或误导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欺骗,也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类社会中,是普世文化通则的一部分。一旦撒了谎,就有两种结果,就是被揭穿或者没被揭穿。在一些情况下,谎言被揭穿可以使说出谎言的人的其他陈述都受到质疑,且会使得这人受到社会或法律的制裁,像是被驱逐或者被控伪证罪。当一个谎言被发现时,骗子的心理和行为就不再视为是可预测的。汉娜·鄂兰曾论及整个社会都接收到谎言的状况,他说这样的谎言的结果“并不是你从此相信这样的谎言,而是大家都不再相信任何事物,这是因为谎言从本质上必须适时做更动,而一个说谎的政府会不断地改写历史;而作为讯息接收者,你不只会听到一则谎言─一则你可以用以在未来做一些事情的谎言,而是会听到大量依政治风向而定的谎言。”对于谎言是否能透过非言语行为察觉这点,依旧是个有争议的议题。测谎机可透过测量多种数值测量一个人在被问问题时所受到的生理压力,而压力的尖峰指出可能的谎言。测谎机结果的精确性受到广泛的争议,且在一些广为人知的状况下,人们可骗过测谎机。尽管如此,在许多场合,人们依旧使用测谎机,测谎机主要用于引出自白和员工筛选。测谎机的结果不被认为是有效的法庭证据,且目前一般将其结果给视为是伪科学。近来的研究发现,说谎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说实话来得长,因此回答问题所用的时间,可用于测谎;但是,研究也显示立即回答答案可用于“证明”有备而来的谎言。亚里斯多德认为对于谎言,没有任何一般性的规则是可能的,这是因为他认为任何为谎言辩解的人从来都不是可信的。希波的奥古斯丁、汤玛斯·阿奎那和伊曼努尔·康德等哲学家都谴责所有的谎言。康德的哲学是绝对反对谎言,比如有追债的黑道分子问:“你的朋友志明是不是在你家?”就算志明因为你的言语而被黑道绑架、殴打甚至谋杀,你也不应该说谎。但康德并不反对“隐瞒”,志明虽然在你家,你却说:“一个小时前,我看到志明与春娇走在一起。你或许可以问问春娇?”如果一个小时之前志明与春娇真的结伴而行,这对于康德来说,并不是说谎;然而阿奎那也曾提出为谎言辩护的论证。对于奥古斯丁、阿奎那和康德等人而言,没有任何的情境是可以让说谎合乎道德的,即使说谎是唯一能保护自己的方法,即使面对谋杀、酷刑或其他的困境时,说谎依旧是伦理上不允许的。上述三人都给出反对说谎的论证,这些论证彼此相容。在这些论证中,比较重要的如下:另一方面,功利主义哲学家支持那些有好的结果的谎言,也就是所谓的白色谎言。Iain King在他于2008年出版的《如何时时都做出好的决策并保持正确》(How to Make Good Decisions and Be Right All the Time)一书中,提出了一条让说谎变得可能的可信准则,并将之定义如次:“不论是否会被发现,仅仅在你可以将人们的行为导向比你可能失去的信任更多好处的方向时,你才该说谎欺骗。”在《撒谎》一书中,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指称说说谎对说谎者和听到谎言的人都不好。说谎是拒绝他人接触真相,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预期一个谎言有多危险。听到我们的谎言的人,可能会在解决问题方面失败,而这些问题只能在得到良好资讯的状况下获得解决;说谎对撒谎者也有害,因为这让说谎者不相信听到谎言的人,说谎者通常对此感觉不好,而且会感觉自己变得不再诚挚、真确和正直。哈里斯辩称说诚实会让人有更深层的关系,并让所有生活中的失序。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中,尼采指称说不说谎的人,可能只是因为维持谎言太困难而不撒谎。这观点和他将人以其力量和能力做划分的哲学相合,也就是说,一些人只是因为弱小而说实话的。一些以大猿研究非人类语言的人宣称说非人类的动物也有撒谎的能力。在一个例子中,当大猩猩可可有次被问及是谁将墙上的水槽掰下时,他将手指指向一名训练师并大笑。欺骗性的肢体动作,像是用以误导攻击或逃亡方向的假动作等,可见于灰狼等许多物种当中。母鸟会借由假装翅膀受伤来骗取包括未察觉事实的人类在内的潜在掠食者的注意,好让他们不要接近鸟蛋所在的巢穴,有此行为的最知名的物种是双领鸻。
相关
- 修格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广泛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英语: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经常为小事而感到持续焦虑的状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景都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大部分人有时会感到
- 光照光照(1533年—1536年),是越南后黎朝时期黎宪的年号,共计4年。
- 生物地质化学循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英语: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使得相关
- 迈诺特乔治·迈诺特(George Richards Minot,1885年12月2日-1950年2月25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出生于麻塞诸塞州的波士顿。由于关于贫血的研究而与乔治·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及威廉
- 再摄取抑制剂再摄取抑制剂 (英语:reuptake inhibitor)(RI)是一种再摄取调节剂(英语:reuptake modulator),它可抑制由细胞膜转运体中介的神经传导物再摄取(英语:reuptake),进而增加胞膜外神经传导
- 范谢将军谢范将军,台湾称七爷八爷,闽南与南洋尊称为大二老爷、大爷二爷、大二爷伯与大二阿伯,属于黑白无常中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神祇。此二尊神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
-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英语:Isomalt)又称巴糖醇,属于二糖醇,因其类似糖的物理性质,可作为一种甜味剂添加在食品中。1960年代被发现,从80年代至今广泛的在世界超过70个国家使用。异麦芽酮糖
- 碱基类似物碱基类似物(英语:Base analog)是具有取代核苷酸中核碱基功能的化学物质,是一类能够诱发点突变的试剂。例子有:5-溴尿嘧啶和2-氨基嘌呤。碱基类似物在进入细胞后通过补救途径转化
- 濑户内海式气候瀬户内海式气候(瀬戸内海式気候/せとないかいしききこう)为日本的气候分类之一。又称濑户内式气候(瀬戸内式気候/せとうちしききこう)或濑户内海型气候。其特点是温暖少雨。该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