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

✍ dations ◷ 2025-10-08 20:32:19 #成见,詈语,定型角色,学校文化,贬义词,次文化,特定人群称谓

书呆子(或称“书虫”、“书痴”,古称“两脚书橱”),通常是指死读书的人,也就是虽然读了很多书,却缺乏实际知识,无法处理人际关系,且无法应用知识来处理事务的人。

“书呆子”又叫“书痴”,“书痴”一词来源于《旧唐书》,“痴”就是傻的意思,读书读到不通世故,甚至不合群,因此被人们嘲笑。但古代还是有读书人以被视为“书痴”而自豪的,比如诗人陆游有诗写道:“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新未触”。意思是虽然我沉溺于读书,有人笑我傻,但总比那些把书放在书架上当摆设而不读书的人来得好。

中国古代类似的词还有很多,南北朝时,宋文帝想向北边扩展领土,将军沈庆之觉得这是不明智的选择,所以极力劝阻皇帝。皇帝不但不听劝,还找了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当时无奈的沈庆之形容这两个从没打过仗的文官是‘白面书生’。最终,宋文帝非但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还打了败仗。后来人们用“白面书生”来形容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处理事情方法的读书人。

而《晋书·刘柳传》记载了有个叫傅迪的读书人,“好广读书而不解其意”,同僚刘柳评价他:“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麓也。”此处的“麓”字意思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的圆形盛器,也就是形容傅迪只是个装书的篮子。所以“书麓”是用来形容那些读书虽多但获益甚少的人。

还有“掉书袋”一词,《南唐书·彭利用传》记载,彭利用不顾对象和场合,“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从此,人们就拿“掉书袋”这个词来讥讽那些喜欢不看场合地卖弄渊博,一味引经据典,迂腐不堪的读书人。

褒义的词也有,比如古代人一般可以用“白衣秀士”来称呼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这个称谓来自于明代剧作家马致远的作品《岳阳楼》,作品描述了一位名字叫做吕严的书生:“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末流书生,上朝求官,在邯郸道、王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终得成了道。”

另外,据《隋书·儒林传》记载,公孙景茂是个“少好学,博涉经史”的人,当时的人称他为“书库”。后来人们就将“书库”用来形容才高八斗、博览群书的人。

元朝末年,有位读书人宋濂因为家里穷而没办法购买书籍,只好到处借书来读,读后还拿纸拿笔把书本全都抄下来,所以被人们称为“书迷”。

相关

  • VRE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缩写作 VRE),又名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是肠球菌属下的一种细菌,有着对万古霉素这种抗生素的抗药性。在肠球菌属中,对人类有
  • 简鼻亚目简鼻亚目(Haplorrhini)是包括眼镜猴及所有类人猿的灵长目。始镜猴科是已灭绝的原猴亚目,相信与眼镜猴较为接近,且是最原始的简鼻亚目。它们的上唇并非直接连接鼻子或牙床,故可以
  • LINEs长散在核元件(英语: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或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缩写LINEs)是一类的不包含长末端重复序列的反转录转座子,遍布于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LI
  • 东沙机场东沙机场(IATA代码:DSX;ICAO代码:RCLM)是一座位于中华民国所管辖的东沙群岛上的机场,主要用途为军事用途并不开放予一般民众,平日有中华民国空军的C-130运输机,以及立荣航空所提供的
  • 塞拉俱乐部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或译作山峦俱乐部、山峦协会、塞拉山俱乐部、山岳协会、高山协会和山脉社等,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一个草根环境组织。著名的自然环境保存主
  • 龙口市龙口市,旧称黄县,雅称芝阳,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地级市代管。龙口为山东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七位。该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
  • 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中国湖南省内的三个城市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所组成的城市群。三市分别是湖南省第1、第3、第4大的城市(按市区非农业人口统计)。三市地缘接近,按建成区最短
  • DRSDRS(英文全称:Drag Reduction System)译为减少空气阻力系统或者可变尾翼,是2011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引入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旨在通过调节尾翼的角度以减少空气阻力,从而使赛车
  • 奈·罗萨罗奈·罗萨罗(英语:Ney Rosauro)在1952年10月24日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是一名作曲家,敲击乐演奏家及教育家。奈·罗萨罗在巴西巴西利亚的巴西利亚大学学习作曲与指挥,并获得了学士
  • 况叔祺况叔祺,字吉夫,生卒年不详,江西高安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况一经之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49名,初授刑部主事,历官贵州副使致仕,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