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学衍生自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学说,是一种根据生辰推算人一生命运的方法,最早在战国时代便有纪录,自宋代徐子平奠定时、日、月、年四柱推命的方法,故八字命学又称四柱推命、子平法或子平八字。:63-64
八字命理学最早可追溯自汉朝,但其时凌乱纷杂、尚不成体系,直到唐代李虚中著述《李虚中命书》,以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配成“三柱”推命,被后世奉为八字学开宗祖师。宋代徐子平著书《渊海子平》,在李虚中的基础上添加时辰入命,蜕变为“四柱八字”,功能性大幅提升,八字命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至明朝趋于鼎盛,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乃有《滴天髓》传世。:47(一说《滴天髓》乃宋代京图所撰,刘伯温仅作注释。)
徐子平《渊海子平》固为“四柱八字”初祖,但该书内文庞杂,脉络模糊,欠缺系统化的论述,八字学在此时未能称上严谨完备;继有明代进士万民英兼收百家之言、集结成《三命通会》;文人张楠则欲排除枝节谬论,开始汇整纲要成《神峰通考》;清代内阁大学士陈素庵《命理约言》、进士沈孝瞻《子平真诠》等陆续整理规范,学说系统渐趋完整,而清朝宗师任铁樵在对刘伯温的古籍《滴天髓》进行批注增解之后,《滴天髓》便被公认为是八字学中“经典的经典”;余春台的《穷通宝鉴》则在八字学说上另辟蹊径,以“调候说”扩充推命的思路。民国纪年(1912年)之后,则以韦千里的《千里命稿》为代表,用词通俗、内文深入浅出,评价极高。:47-49、92
关于“阴阳”,《易传》提出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宇宙万物皆为两股名为阴、阳的力量构成。:22
阴阳有所谓“阳奇阴偶”之分,于甲、丙、戊、庚、壬五阳年(奇数年)出生者,男命称“阳男”,女命称“阳女”。反之于乙、丁、己、辛、癸年(偶数年)出生者,男命作“阴男”,女命作“阴女”。:29
汉文化中,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五种构成天地宇宙的基本物质:25-28,五行之间各含生克,八字命造学说观点主张“生者有情,克者有义”,生克之间力求中和平衡,举凡生之过旺或不足、克之太过与不足等,皆带负面影响。:27-28
天干地支,又作天干地枝,相传为黄帝所创,除了作为计算时间或日期的用途:32亦被视为天地宇宙观的浓缩,但两者属性仍有所区别,其中“天干”主动、“地支”属静,由于“天干”自行具备活跃的流动性,实质影响力大于居而不动的“地支”。天干地支之间“生克制化、会合刑冲”等相互作用,即为八字命理学的推命基本准则:84-88。
八字命理的排盘方式系由一个人的出生时辰,含括时、日、月、年,可循万年历索骥,转化为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可分为“时干、时支”的时柱,“日干、日支”的日柱,“月干、月支”的月柱,以及“年干、年支”的年柱,总计“四柱八字”,此法由徐子平开创:47-49,又习称“子平学”或“四柱八字学”。:15
“命主”,又称“日主”、“日元”或“本命元神”,由出生日的天干决定(即命盘四柱中的“日干”决定),代表一个人的本质,为八字学中最重要的论点。:66、76-88
“命格”,位于月柱的月支,包含“正官格”、“偏印格”或“劫财格”等共十个命格类型,称“十星宿”或“十神”,代表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与表现出来的个性,乃八字学中第二重要的论点,仅次于“日主”。:67主星虽落在“月支”上,但所有星宿评判的标准系以“日干”与各柱的关系为准,即出生日的天干决定四柱星宿的布局。:66-69:56-57、142-144
事例
除了讲求正行调和的正格论命,亦有生旺太过,克蚀太甚者,反成变格。例如专旺格、从儿格、从财格、从杀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