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

✍ dations ◷ 2025-10-09 23:57:17 #驯鹿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不同的驯鹿亚种之间的形态有很大差距。总的来说,生活在南部地区的驯鹿要比北部的同类体形更大。驯鹿的肩宽可以达到120厘米,身长在1.5米到2.3米之间。雄性和雌性之间也有体形差异,某些亚种的雄性体形可以达到雌性的两倍,但雄性和雌性驯鹿头上都长角,这也是驯鹿区别于其它鹿种的显著特点之一;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宽大的鹿蹄可避免陷入雪地中,悬蹄发达,行走时脚关节会发出特殊声响,可在暴风雪或永夜时,为后方的驯鹿提示位置,极短的尾巴可避免热量流失。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亚种、性别的毛色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不同,从雄性北美林地驯鹿在夏季时的深棕褐色,到格陵兰岛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花色中白色一般出现在腹部、颈部和蹄子以上部位。繁殖形态为胎生,每次产出幼仔需时4-6个月。 刚出生的驯鹿生长速度很快。母鹿一般在冬季怀胎,在春季迁移的途中生育。幼仔生下两三天后,就可以跟着母鹿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的速度就能像父母一样快,每小时可以迁移48公里。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下分 9 个亚种。另有2个已灭绝亚种。驯鹿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另外传说中圣诞老人的雪橇也是靠驯鹿来拉的。拉雪橇用的是驯鹿而不是麋鹿。麋鹿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虽然后来有被带到世界其他地区,但是还没有早到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古老传说中,而驯鹿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寒冷地区都有所分布。

相关

  • 游戏障碍游戏成瘾(英文:Video game addiction,缩写:VGA)是一种特殊的成瘾行为,其特征为过度或强迫性游戏以致影响正常生活。目前游戏成瘾的定义在医学界仍是极具争议的,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
  • 外囊菌亚门外囊菌亚门是子囊菌门中的一个比较原始的分支,本门中其他菌种基本是由其进化出的,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其是单源种。外囊菌亚门的种类基本是寄生的,以菌丝或酵母方式寄生在
  • 高地气候高地气候(highland climate)或称高山气候(Mountain climate)是粗糙的地理学术语,用来指称在高山的气候,或是更广泛的说,指高原地区的气候。它通常拿来与低地气候作对比,后者指称的是
  • 夜尿症夜尿症(由拉丁文nox, night,和希腊文 ούρα, urine)演变而来,它指夜晚需要起床排尿,因此打断了睡眠。在孕妇和老年人身上比较多见。夜尿症可能仅仅是因为睡前饮用了过多液体
  • 额骨额骨(Frontal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头之一。位于前额处。它由可分为三部分: 额鳞:大而垂直,在前额。 眶部:环状或水平,对眼眶顶部和鼻腔的形成至关重要。 鼻部:与鼻骨和颌骨的额
  • 语篇言谈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简称 DA)是一套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口语传播等学科的分析方式,讲求在语境中分析口语、书面语言、手语、肢体语言等等不同的语
  • 法文法语(français),中文也称法文,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高卢-罗曼语支。法语和所有罗曼语族语言一样,都是从罗马帝国的拉丁语衍生的,法语从高卢地区(特别是北高卢)的拉丁语口语所演进
  • 芽细胞在细胞生物学中,前体细胞(英语:precursor cell,也被称为母细胞,blast cell)是指已经部分分化的细胞,其分化潜能仅为单能性,较祖细胞更少。前体细胞可视为从干细胞分化到具体细胞的最
  • 水分水分子(化学式:H2O)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除了以气体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其液体和固体形式占据了地面70-75%的组成部分。标准状况下,水分子在液体和气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室温下,
  • 廴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十四个(三划的则为第二十五个)。就繁体中文中,归于三划部首;而简体中文中归于两划部首。廴部通常是从左下方为部字,且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