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dations ◷ 2025-07-18 16:28:39 #智能
智力或智能(英语: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尽管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存在争论,特别是在主流刊物中,研究者们还是能够在不少与智力相关的问题上持有共识。智力测验被经常用作确定人的智力。这并不是无可争议的。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对累积智能进行研究,这种智力来自于人们的协作。计算机科学促进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寻求如何使计算机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运算。很多人也已经在致力于地球外智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为了量化这一高低之别,人们提出用测试的方法去实现,这就是我们说的智力商数测试(智商测试)。智力在狭窄的定义中是以智力测验来衡量(见智商)。这些测验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它的可靠性,但它不是用来量度创造力、个性、性格或智慧。智力测验有很多方式,但全都是量度相同的智力。g因素一直被认为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主要测量因素。(见g因素理论)。一些研究员曾经建议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数量或概念而是包含着一组相对独立的能力。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详细内容请参考多元智能理论条目。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和其他几个研究者,揭露了情绪智商(简称情商EQ,Emotion Quotient)的概念并声称它至少像更传统的“智力”一样重要。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认为,对g因素的测量是对学业能力的最佳测量方法。他们认为其他种类的智能在学校教育之外会同等重要。作为回应,g因素的研究者认为,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时候(hunt2001)多元智能理论还没有诞生。他们还指出,g因素对个人行为有根本性的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也不例外。(坎贝尔,Campbell, 1991)。智力的认知理论代表是信息加工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信息加工理论包括了以下三个核心观念:研究人类智力的学者面临了许多舆论的批判—甚至多到一般科学家所无法忍受的地步。一些备受争议的课题包括:
相关
- 失明失明,俗称盲或者瞎,是指由生理或心理原因引发的人体视知觉缺陷。目前对于视觉丧失的程度有多种度量标准,而失明也有许多种定义。完全失明是指人体彻底丧失对于形状和可见光的感
- 蹲厕蹲厕是厕所的一种。用者需要蹲下使用。另一种厕所为坐下使用的坐厕。蹲厕在某些地区并不常见。西方某些国家(例如如英国和美国)接近完全没有蹲厕,但在某些地方(如中国大陆、台湾
- 克里克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OM,FRS(英语: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
- 硼替佐米硼替佐米(INN名称:Bortezomib,原代号名PS-341),千禧制药定商品名为Velcade,台湾的正式商品名为万科,中国大陆的正式商品名为万珂,硼替佐米是其主成分,是一种癌症治疗药物,是全球第一个
- 芳香环芳香环是一类有机芳香化合物。芳香环拥有共轭的平面环体系,原子间成键并不是不连续的单双键交替,而是被离域π电子云覆盖。典型的芳香环化合物是苯和吲哚。简单的单环芳香化合
- 希罗尼穆斯·博克希罗尼穆斯·博克(德语:Hieronymus Bock,拉丁名:Tragus,1498年-1554年2月21日)是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植物学家、医师和信义宗神职人员。他的著作是《新草药志》,其中涉及了近七百种植
- 科雷兹省坐标:45°25′55″N 2°01′11″E / 45.4320081°N 2.0195909°E / 45.4320081; 2.0195909科雷兹省(法文:Corrèze)是法国新阿基坦大区所辖的省份,位于法国西南部,新阿基坦大区东
- 基辅大公这个条目是关于古罗斯国家基辅公国的统治者。更多情况请参见主题条目:
- 谢维洲张维洲(1983年5月5日-,原名谢维洲),台湾台北县(今新北市)人,绰号“维骨力”,曾任台北市议员,本为驻日代表谢长廷的养子。2018年九合一选举败选后,因不适应政坛生活与负债问题,退出政坛,终
- 麦角灵麦角灵是一种化合物,其结构骨架被包含在一个多种多样化的生物碱里。 麦角灵衍生物在临床上用于血管收缩(5-HT受体(英语:5-HT1 receptor)激动剂,麦角胺)的目的,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