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基努斯

✍ dations ◷ 2025-10-08 10:37:18 #1世纪出生,45年逝世,1世纪基督教殉道圣人,新约圣经中的人,被处决者

朗基努斯(Longinus,?-45年),是命名于中世纪及现代基督宗教传说中,耶稣受十字架刑后,为确定耶稣是否已经受刑而死,因而用一枝长矛戳刺耶稣的侧腹位置的罗马帝国士兵。由于长矛沾上了耶稣的血液,被一些基督徒视为圣物,长矛亦以物主朗基努斯之名命名为朗基努斯枪。

福音书并未记载这名罗马士兵的名字。传说表述这名罗马士兵称为朗基努斯。传说进一步描述他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记载的十字架前之百夫长(罗马军队的军长),见证:“这个人真是上帝的儿子!”“这个人真是义人!”自此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基督徒,被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传统基督教教派视为圣人。

福音书并未记载这名罗马士兵的名字,“朗基努斯”之名出自经外书《彼拉多行传》的补遗伪典《彼拉多福音》中。朗基努斯并非一开始便是圣人,早期传说中,公元4世纪发现伪典《希律王致彼拉多之信》表示,朗基努斯因为戳刺耶稣的侧腹而遭受上帝惩罚,他被安置在山洞内,一到夜晚就被狮子咬噬,直至天亮,他的伤亦会立即痊愈,周而复始,直到时间尽头。其后传说变化了,朗基努斯皈依基督教,但英国研究圣人学者萨宾·霸菱-古尔德观察:“朗基努斯这个名字,在715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杰曼努斯一世时代之前的希腊不见经传,主要取自西方经外书《彼拉多福音》。这些不是可靠文献证明他是殉道圣人。”然而,传说线索说明朗基努斯出生于萨谟奈地区的小镇兰恰诺中,即现代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鲁佐地区,亦有说法他出生在卡帕多西亚。

传说朗基努斯原是犹太地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手下得力的百夫长,患了严重眼疾,他负责确定耶稣是否已经因刑而死,当长矛戳刺耶稣的侧腹位置时,血水沿着长矛流到他手上,然后他用沾血的手抹向自己的眼睛,他的眼睛立即痊愈,而且有了治疗眼疾的能力,惊叹:“这个人真是上帝的儿子!”耶稣死后的种种异像使他离开军队皈依基督教,在使徒的教导下成为一位修士,在往后的38年在卡帕多西亚和该撒利亚(现土耳其开塞利)传教,最后自然逝世。

但另一种说法表示,朗基努斯因信仰而被异教祭师隶捕,祭师强迫他为偶像献祭,他厉言拒绝,并和祭师理论,愤怒的祭师将他之牙齿和舌头打断。但是朗基努斯仍奇迹般继续清楚说话,并破坏祭师面前的几个偶像,魔鬼由偶像窜出,入侵祭师和他的追随者,朗基努斯驱逐魔鬼,令祭师的追随者和整个城市的人民转信基督教。祭师逐渐变瞎,失去所有追随者,又怕太多人转信因而令当权者摧毁整个城市,祭师要求朗基努斯停止传教不果,将之斩首之际,他的血溅上祭师的眼睛,使祭师回复光明,后来祭师亦转信基督教。

朗基努斯(Longinus)大概拉丁化希腊字Longche(λόγχη),这字用于《约翰福音》19:34,意为矛。首次出现在586年,佛罗伦斯劳伦森图书馆馆藏叙利亚拉布喇福音书泥金装饰手抄本中,十字架旁持矛士兵图像上,同时有希腊字横写书信记载。那枝矛就是为人所知的圣矛,或称更后期的名字命运之矛,6世纪时开始为耶路撒冷的圣物,虽然当时仍没有用到无名百夫长“朗基努斯”命名,但在圣杯传说中已有相当地位。在一些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例如,《黄金传奇》,触摸矛头耶稣的血可以治愈盲眼。

朗基努斯的遗骸,共两次被找寻和失落。第一次在1304年于曼图亚发现,连带沾上了耶稣的血之圣矛。当时的发现补充了朗基努斯传说,表示他将耶稣的遗体解下十字架,并协助清洗。因圣杯传说影响,接着的13世纪朗基努斯遗骸和圣矛受到博洛尼亚相当重视,两者被博纳科尔西家族持有,送到曼图亚圣安德烈亚大教堂作圣体圣事之用。

遗骸和圣矛分散到布拉格与及其他地方,1492年圣矛送到梵蒂冈圣奥古斯丁教堂,但撒丁岛宣称他们拥有遗骸,而希腊则表示朗基努斯的遗骸一直埋葬在他殉难的地方卡帕多西亚。

在天主教、东正教、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朗基努斯通常以殉道者的身份被崇拜。朗基努斯列入罗马殉道圣人录,却没有提到他殉难的过程,仅仅表示:“在耶路撒冷有圣朗基努斯的纪念活动,他用长矛戳刺十字架上耶稣的侧腹。”天主教朗基努斯瞻礼日在3月15日、东正教瞻礼日在10月16日、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瞻礼日在10月22日。

由贝尼尼雕塑的圣朗基努斯像,是他四个雕塑的圣人像系列之一,位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中,命运之矛的破片亦在此地收藏。

朗基努斯传说,在现代影视之中仍有相当关注,欧文·皮切尔1939年电影《大诫律》之中,阿尔伯特·德科饰演一名罗马军官为犹大山地的税官护航,他后来因为各各他的经历而成为基督徒。而乔治·史蒂文斯1965年电影《万世流芳》,由尊·荣友情客串朗基努斯,明确表示朗基努斯在各各他说出:“这个人真是义人!”

相关

  • 二律背反二律背反是康德的哲学概念。意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二律背反是康德在其代表作《
  • 方法论方法学 (又称为方法论) ,是哲学用语,指的是研究如何处理问题的一个哲学分支。南宋哲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是方法论的典型例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哲学论著《谈谈
  • NaOsub2/sub超氧化钠是一个橙黄色的固体,化学式为NaO2,含有超氧离子O2−。超氧化钠为石盐结构,可由过氧化钠与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反应制备:用氧气与钠的液氨溶液小心反应也会得到超氧化钠:超氧
  • 刘宝珺刘宝珺(1931年9月13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天津。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该校岩石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
  • 克拉伦斯·托马斯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1948年6月23日-),美国法学家。自1991年以来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是美国最高法院继瑟古德·马歇尔后第二位非裔美国人大法官,也是第一个于二
  • 朱塞佩·阿米萨尼朱塞佩·阿米萨尼(意大利语:Giuseppe Amisani,1881年12月7日-1941年9月8日)为意大利美好年代的肖像画家1881年12月7日,阿米萨尼在意大利北方的梅德市出生。之后到家乡附近的帕维亚
  • 攀岩墙攀岩墙,人工攀岩墙(英语:Climbing wall)是一块人造的建筑墙,通常具有凸状或凹状的构造以便攀岩时以手攀爬和脚踏处,通常用于室内攀岩,亦有设于室外。人工攀岩墙所需地方空间可以很
  • 切切峰坐标:46°15′40″N 11°41′02″E / 46.261°N 11.684°E / 46.261; 11.684切切峰(意大利语:Cima di Cece),是意大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东北部,由特伦托自治省负责管辖,属于菲梅山脉的
  • 克诺滕山 (克恩顿州)坐标:46°46′52.65″N 13°6′46.22″E / 46.7812917°N 13.1128389°E / 46.7812917; 13.1128389克诺滕山(德语:Knoten),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南部,由克恩顿州负责管辖,属于克
  • 伊鲁普通库火山坐标:20°43′55″S 68°33′08″W / 20.73194°S 68.55222°W / -20.73194; -68.55222伊鲁普通库火山是南美洲的火山,位于玻利维亚和智利接壤的边境,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