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亚里诺-比德莱克条约

✍ dations ◷ 2025-10-12 02:30:53 #巴拿马历史,哥伦比亚条约,美国条约,哥伦比亚-美国关系

《马利亚里诺-比德莱克条约》(英语:Mallarino-Bidlack Treaty)签署于1846年12月12日,缔约双方为新格兰纳达(今哥伦比亚)和美国。该条约的正式名称为《和平、友好、航海与贸易条约》,实质上是一个两国间的贸易互惠协定,但其结果是美国经济干涉当时属于新格兰纳达的巴拿马地峡的第一次法律行动。

1830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后,巴拿马省在同一年、1830年、及以后几次试图独立,并于1840年至1841年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在这短暂的独立期间,巴拿马的外交大臣马里阿诺·阿罗瑟梅纳设想,最好由英国、美国和法国来保护巴拿马地峡的完整性和中立性。

当巴拿马地峡于1841年重新归属新格兰纳达时,新格兰纳达当局考虑到,向上述国家提出同一想法,是维持自己对地峡控制的保证。

带着这一意图,新格兰纳达的外交部长曼努埃尔·马里亚·马利亚里诺(英语:Manuel María Mallarino)向美国使馆代办本杰明·比德莱克(英语:Benjamin Alden Bidlack)递交了一封政府密函。在函件中,新格兰纳达政府提醒美国注意英国控制“美洲贸易要塞”的野心。新格兰纳达要求美国保证其对巴拿马地峡的所有权和主权及地峡的中立性,作为交换,新格兰纳达给美国提供货运、邮政、旅客等通行地峡的方便。

就这样,两国于1846年12月12日签署了《和平、友好、航海与贸易条约》。但该条约对巴拿马并不有利,特别是在第35条中,美国许诺保证地峡的中立性及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自由通行,以此开辟了对巴拿马干涉政策的蹊径。

条约第35条的一些要点如下:

该条约正式开始了美国与巴拿马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并延迟了巴拿马地峡从新格兰纳达分裂出来,阻止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解放运动。

相关

  • 海鲜海鲜又称海产、海味,是指海洋中可食用的生物,包括了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软体动物与棘皮动物。虽然海带、海藻等海洋植物也是常用来烹饪美食的食材,但是海鲜主要还是指海
  • 萨摩亚语萨摩亚语(萨摩亚语:gagana Sāmoa)(英语:Samoan language)是萨摩亚与美属萨摩亚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两地的传统语言。萨摩亚语属于南岛语系。萨摩亚语的使用者约有370,337人,其中将
  • 中元古代中元古代(英语:Mesoproterozoic,符号M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600百万年(Ma),结束于1000Ma。中元古代期间蓝藻、红藻、绿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中元古代属于前
  • 地球 (消歧义)地球(Earth),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除此之外,地球还可以指:
  • 代码页代码页是字符编码的别名,也称内码表,是特定语言的字符集的一张表。早期,代码页是IBM称呼计算机的BIOS所支持的字符集编码。当时通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命令行界面,这些操作系统直接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高尔夫球比赛高尔夫曾在1900年奥运、1904年奥运成为正式项目。2016年奥运再次成为正式项目,男子项目奖牌与百年前相同,由英国与美国占据一席,瑞典拿到一面银牌成为首个非英美体系的夺牌国家
  • 硝酸铬酰硝酸铬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rO2(NO3)2。它最初于1954年由Schmiesser和Lutzow制备出来。硝酸铬酰可以由硝酸钠和氟化铬酰(CrO2F2)反应得到:硝酸铬酰受热分解,生成三氧化铬
  • 刘开渠刘开渠(1904年10月1日-1993年6月25日),原名刘大田,江苏萧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刘窑村)人,中国雕塑家。1923年,组织“心琴画会”,以反对守旧、提倡写生为宗旨。192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
  • 倭姬王倭姬王(やまとひめのおおきみ,生卒年不详),飞鸟时代人。舒明天皇的孙女,古人大兄皇子之女,天智天皇的皇后,无子。668年,天智天皇崩,立为太后。日本学者喜田贞吉认为,天智天皇病重时,大
  • 胡玉缙胡玉缙(1859年-1940年),字绥之,江苏吴县人。曾任学部员外郎、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191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处长,接收太学器皿等文物。著有《四库全书总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