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翻译
✍ dations ◷ 2025-10-09 16:17:01 #翻译
翻译(英语:Translation),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的一部分,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但也有许多转录生成的RNA,如转运RNA、核糖体RNA和小核RNA等并不被翻译为氨基酸序列。翻译的过程大致可分作三个阶段:起始、延长、终止。翻译主要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分子通过转运RNA被带到核糖体上。生成的多肽链(即氨基酸链)需要通过正确折叠形成蛋白质,许多蛋白质在翻译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翻译后修饰才能具有真正的生物学活性。在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中,通常可以使用某些抗生素(如茴香素、放线菌酮、氯霉素、四环霉素)来抑制或阻断翻译的进行;其基本原理是竞争性抑制作用或是共价结合而占据了核糖体的活性位点。由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与真核生物中的不同,这些抗生素可以特异性消灭感染真核宿主的原核生物而不会对宿主造成影响。mRNA的遗传信息是来自于DNA,经由核糖体被各种tRNA所识别。tRNA可以识别mRNA上以三个核苷酸为代码的密码子,与它们相配的tRNA上的三个核苷酸被称为反密码子。带有特定反密码子的tRNA携带特定的氨基酸。因此通过翻译机制,mRNA上的密码子就可以被“翻译”为对应的氨基酸。氨基酸在参入到多肽链之前必须被激活,而氨酰tRNA是它的激活形式。 氨酰tRNA合成酶是催化氨基酸α-羧基与tRNA3'-羟基偶联ATP水解而发生酯化反应结合在一起,从而激活氨基酸的酶。每激活1M的氨基酸,产生1M焦磷酸,等效于消耗2M的ATP。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它们的mRNA在转录的同时就可以被翻译。假如在翻译时有多个核糖体同时工作的话,那么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可以比较快地建成和连接到一起。转译开始时,核糖体的一个小单位与mRNA的起始密码子结合,而细胞中的氨基酸被激活,和tRNA结合,而tRNA将氨基酸带至核糖体。mRNA的起始密码子标志着mRNA上蛋白质的信息的开始位置。一般起始密码子的顺序是AUG,不过在原核生物中有不少其它的码。细菌的蛋白质以一个改变了的N-甲酰甲硫氨酸(f-Met)开始。在甲酰甲硫氨酰中,氨基被一个甲酰代替而形成了一个酰胺,这个改变使得这个码无法与一个氨基酸相结合,但这不是问题,因为这个码标志着一个蛋白质的开始。在原核细胞中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由一个被称为夏因-达尔加诺序列的基组导入,这个序列一般位于开始位置前8到13个核苷酸的地方。一个激活的tRNA进入核糖体的A位,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碱基配对,DNA上的胸腺嘧啶(T)和mRNA上的腺嘌呤(A)配对;DNA上的腺嘌呤(A)和mRNA上的尿嘧啶(U)配对;而胞嘧啶(C)和鸟嘌呤(G)互相配对。DNA上的编码氨基酸。肽酰转移酶在邻近的氨基酸间建立一个肽键,此后在P位上的氨基酸离开它的tRNA与A位上的tRNA结合,核糖体则相对于mRNA向前滑动,原来在A位上的tRNA移动到P位上,原来在P位上的空的tRNA移动到E位上,然后在下一个tRNA进入A位之前被释放,将氨基酸遂一加上。这个过程被称为易位。以上的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核糖体遇到三个结束密码子之一,翻译过程终止。相邻的氨基酸在编码后以肽键连接,产生多肽,多个多肽再透过氢键,离子键等弱键折曲,形成有三维构象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不再延长,一种模仿tRNA的蛋白质进入核糖体的A位将合成的蛋白质从核糖体内释放出来。在真核细胞中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然后mRNA被运输到细胞质进行翻译。在运输过程中mRNA受到特别的结构的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转录与翻译行为都与原核生物类似(参见内共生理论)。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与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在真核生物和古细菌中起始密码子的码与蛋氨酸的码相同,与蛋氨酸相连的tRNA是核糖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延长和终止的过程与原核细胞相似。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用手或计算机来模拟翻译过程来理解一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首先要从DNA导出RNA:然后将每三个RNA码组合为一个密码子,最后察看表格将每个密码子转化为氨基酸。这是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按照蛋白质内亲水和斥水部分的排列可以对蛋白质折叠方式作出一些推断。但要完全预言一个蛋白质的形状是相当不容易的。今天的软件可以推测出70%的蛋白质的形状。氨酰-tRNA合成酶 · 阅读框架 · 起始密码子 · 终止密码子 · 核糖体结合位点:夏因-达尔加诺序列(+/-) · 科扎克共有序列PIF1 · PIF2 · PIF3aIF1 · aIF2 · aIF5 · aIF6eIF2(S1 · S2 · S3) · B1 · B2 · B3 · B4 · B5 · eIF2激酶eIF3(A · B · C · D · F · G · H · I · J · K · M · S6)eIF4(eIF4A(A1 · A2 · A3) · B · E1 · E2 · G1 · G2 · G3 · H)eIF5(A · A2 · B)EF-Tu · EF-Ts · EF-GaEF1 · aEF2eEF1(A1 · A2 · A3 · B1 · B2 · B3 · B4 · D · E1 · G) · eEF2原核释放因子 · 古菌释放因子 · 真核释放因子(英语:Eukaryotic release factors)RPS1 · RPS2 · RPS3 · RPS4 · RPS5 · RPS6 · RPS7 · RPS8 · RPS9 · RPS10 · RPS11 · RPS12 · RPS13 · RPS14 · RPS15 · RPS16 · RPS17 · RPS18 · RPS19 · RPS20 · RPS21 · RPS22 · RPS23 · RPS24 · RPS25 · RPS26 · RPS27 · RPS28 · RPS29
相关
- 抗细菌药的百科知识|抗细菌药的意思解释|抗细菌药是什么意思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
-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亚科(英语:Coronavirus)是一类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的RNA病毒。冠状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鸟类,引起牛和猪的消化道疾病或鸡的上呼吸道疾病。自然界常见,已知可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E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WHO规定的已发现的各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患 (E00-E07)糖尿病 (E10-E14)其他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疾患 (E15-E16)其他内分
- 外科手术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手术,简称手术,凡指透过器械,经外科
- 椅子椅,无靠背的称为凳,是一件用来坐的家具,为脚物家具的一种 ,一般包括一个座位、椅背,有时还包括扶手,通常会有椅脚使座位高于地面。当椅子坐久后坐垫便会热。其他和椅相类似的东西
- 变异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链霉素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为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是第一个应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是从革兰氏阳性的放线菌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抗菌素。其硫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粉
- 新拉丁语新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ina temporis humanistici、英语:New Latin 或 Neo-Latin)指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20世纪前(约1375年至1900年之间)这段时间在学者间与科学文献上使用的拉
- 林奈氏分类系统二名法(英语: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又称双名法,依照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所给定的学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种志》(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