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

✍ dations ◷ 2025-07-23 05:20:03 #1910年出生,1985年逝世,中国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院士,温州中学校友,国立清华大学校友 (北平),燕京大学校友,伦敦大学学院校友,温州人,世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原名国栋,字作铭,浙江温州市区人,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夏鼐被称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

夏鼐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少年时在温州上学,1927年,赴上海读高中。1930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1931年,转学入读清华大学历史系。1934年7月,夏鼐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得文学士学位。

1934年10月上旬,夏鼐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古学部门的资格。1935年春季,夏鼐在河南省安阳参加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1935年夏季,经更改批准,夏鼐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埃及考古学。1935年至1939年,夏鼐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

1939年秋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爆发,夏鼐决定回国。夏鼐由英国出发途经埃及,在埃及开罗滞留,期间在开罗博物馆从事考古及文物研究工作一年多,才由埃及返回中国,于1941年初抵达云南昆明。夏鼐的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是二战结束后于1946年由伦敦大学学院授予的。

1941年至1942年,夏鼐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担任专门委员之职。1943年至1949年,夏鼐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49年秋季至1950年9月,夏鼐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担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夏鼐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夏鼐被考古研究所中战斗小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随后遭游街批斗,在牛棚中强制劳动学习。1970年被下放至五七干校。因考古所接受委托,协助阿尔巴尼亚修复古代羊皮书,夏鼐得以返回北京。1972年,考古所其他人员由五七干校返回北京,夏鼐正式恢复在考古所中的工作。

1979年,夏鼐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的理事长。1982年,夏鼐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名誉所长。1985年,夏鼐被任命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的委员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编委会主任。自1959年起,夏鼐还是第二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夏鼐曾先后主持多次重要考古发掘,主要有:

夏鼐曾并先后被中国、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多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荣誉。

主编并参加编写:

主要著作:

相关

  • 费尔蒂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英语:Felty's syndrome,缩写作 F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别的三联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脏肿大(英语:splenomegaly)和血液的嗜中性白血球太少。它好发于
  • 南特敕令南特敕令(法语:Édit de Nantes),又称为南特诏令、南特诏书、南特诏谕,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1598年4月13日签署颁布的一条敕令。这条敕令承认了法国国内结盟宗(又称胡格诺派、雨格诺
  • 统计法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英语: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简写为SMT)是机器翻译的一种,也是当前非限定领域机器翻译中性能较佳的一种方法。统计机器翻译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大量的平行
  • 奥斯卡二世奥斯卡二世(Oscar II,1829年1月21日-1907年12月8日),原名奥斯卡·弗雷德里克(Oscar Frederik),1872年至1905年之间为挪威国王,由1872年至去世为瑞典国王。他是瑞典及挪威国王奥斯卡一
  • 紧急避孕紧急避孕(英语:emergency contraception),指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后,或避孕失败后几小时或几日内,妇女防止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而采取的补救避孕法,其中包括放置宫内节育器和口服紧急
  • 洪成南洪成南(韩语:홍성남,1929年10月2日-2009年3月31日),出生于平安北道定州郡。前朝鲜总理。科学技术专家。历任化学工业部长、重工业部部长。1973年9月任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
  • 朗格拉普环礁朗格拉普环礁是太平洋由61个岛屿组成的环礁,属于拉利克礁链的一部分,是马绍尔群岛24个立法选区(legislative district)之一,总土地面积21平方公里,中央的潟湖面积2,600平方公里,199
  • 氢脆氢脆(英语:hydrogen embrittlement)是指金属材料在冶炼、加工、热处理、酸洗和电镀等过程中,或在含氢介质中长期使用时,材料由于吸氢或氢渗而造成机械性能严重退化,发生脆断的现象
  • 居里奥·纳塔居里奥·纳塔(意大利语:Giulio Natta,1903年2月26日-1979年5月2日),意大利化学家,在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因此与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 硝酸钌(III)硝酸钌(II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Ru(NO3)3。它可用于制备钌碳催化剂。硝酸钌负载在二氧化硅上之后,和一氧化碳反应,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会生成Ru(CO)2(OSi)2、Ru(CO)3(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