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引力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体自己施加在自身上的重力,使该物体保持在一起。 自我引力在天文学,物理学,地震学,地质学和海洋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引力对于大型物体(行星或更大)的物理现象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地球上的海洋或土星环。 Lynden-Bell研究出计算自我引力的方程式,以提出对旋转扁平球状星团模型的精确描述,这是理解恒星团如何和每个恒星相互作用的关键。自我引力也能处理天文学以外领域的大规模观测。自我引力通常不会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但是了解自我引力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提升对于大型系统的了解。
天文学家必须考虑自我引力,因为其要处理的天体极大,以至于彼此之间以及在物体内部都具有强烈的重力作用。自我引力会影响在洛希极限所定义的球体中在空间中彼此影响的物体,因为相对较小的物体可能会被微分吸引力撕开,但是自我引力的存在使较小的物体保持完整。 土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土星环是粒子间自我引力产生的结果。 自我引力力有助于理解类星体盘,吸基盘如何形成和稳定。 自我引力力在星云及微行星的形成中非常重要,这点亦使其对于理解行星和行星系统如何随时间形成和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自我引力在各个尺度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单个行星周围的环的形成到行星系统的形成,如果不了解自我引力,我们将无法完全理解大规模系统。
自我引力在地震学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地球非常大,它可以具有足够大的弹性,当弹性与大型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时,弹性波足以改变地球内部的重力。有些模型仰赖频谱元素法的使用,并且这些模拟考虑了自我引力的影响,因为它可能对某些接收器配置的结果产生影响,并在波中产生复杂的方程,特别是对于周期较长的波。在地震学领域中,这种精确度对于在球形物体(地球)中开发精确的立体地壳模型至关重要,这可以从数据中得出更准确和更高质量的解释。自我引力(和重力)的影响改变了地震波在地震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当不考虑重力时,S波将占主导地位,而当考虑重力时, S波的影响变得不那么明显。
自我引力对于海平面和冰帽产生影响,这在我们预测气候变迁的影响时尤其重要。 如果将地球视为流体,并且考虑了自我引力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海洋力对地球的变形,并且在观察海潮时可以考虑到海潮负荷的影响。地球对谐波表面载荷的变形响应。 当使用不考虑自我引力的平面地球模型时,计算冰盖附近冰川后海平面的结果有很大不同,这与球面地球由于灵敏度而考虑自我引力的情况相反这些区域中的数据,显示了当忽略自我引力时结果将如何急剧变化。 还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更加理解拉普拉斯潮汐方程,以试图了解地球的变形和海洋中的自我引力如何影响潮汐(由月球决定的潮汐)。 如果格陵兰冰原融化,由于自我引力的影响,海平面实际上将在格陵兰岛附近下降,在更远的地区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