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

✍ dations ◷ 2025-10-07 15:23:50 #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偏高的情形。高胆固醇血症属于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血液中脂蛋白过高的病症)。血液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 cholestero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holesterol)的偏高可能是饮食、肥胖症、遗传性疾病(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突变)、或是像糖尿病或是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等疾病的影响。胆固醇是三种主要脂类之一,所有动物细胞都需要胆固醇来建构其细胞膜,因此所有细胞都会制造胆固醇,植物细胞不会制造胆固醇。胆固醇也是甾体激素及胆汁酸的前体。因为胆固醇不溶于水,在血浆中是以蛋白质粒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脂蛋白会依其密度分类: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密度脂蛋白(英语: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所有的脂蛋白都会携带胆固醇,但高密度脂蛋白以外的其他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上升有关。相反的,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比例对身体有帮助。为了减少成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建议在饮食中避免反式脂肪,并且用多元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若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很高的人(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无法只靠饮食来达到减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会需要降血脂的药物。若有必要,也会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去除术(英语:apheresis)或是手术(特别是对严重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美国约有三千四百万名成人有高胆固醇血症。

相关

  • 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生又称医师,在中国古代称大夫或郎中
  • 厚壁菌门见内文厚壁菌门(学名:Firmicutes)是一大类细菌,多数为革兰氏阳性,有细胞壁的结构。少数,如柔膜菌纲(Mollicutes)(如支原体),缺乏细胞壁而不能被革兰氏方法染色,但也和其余的革兰氏阳性菌
  • 着色菌目着色菌科 外硫红螺菌科 盐硫杆状菌科着色菌目(学名:Chromatiales)是变形菌门下的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也被称为紫硫菌(purple sulfur bacteria)。着色菌目的细菌是厌氧生物
  • 细胞膜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英语:cell membrane 或 plasma membrane 或 cytoplasmic membrane),为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和组成成分的界面。原生质膜普遍认为由磷脂质双层分
  • 溶细胞素溶细胞素(Cytolysin),亦作溶胞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分泌的对特定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这类物质通常是通过让靶细胞因裂解而溶解而起效的。通常,溶细胞素会因对某一类细胞
  • 百白破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英语: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vaccine, DPT,港澳台译为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的疫苗(三合一疫苗)。它由百日咳疫苗、精制
  • 吗啉胍N-morpholine-4-carboximidamide吗啉胍也称为“盐酸吗啉胍"”吗啉咪胍”“吗啉双胍”或“病毒灵”,是一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发的为治疗流行性感冒而开发的,能作为潜在抗病
  • 查格-施特劳斯氏综合征查格-施特劳斯综合征(Churg–Strauss syndrome (CSS)、也称为"嗜酸性韦格纳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或"过敏性肉芽肿"(allergic granuloma
  • 爱迪生氏爱迪生氏病(英语:Addison’s disease),又称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英语: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及皮质醇过少(英语:hypocortisolism),是一种长期性内分泌疾病,因人体肾上腺无法制
  • 盐酸阿比朵尔阿比朵尔 (俄语:Арбидол,英语:Arbidol)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