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课

✍ dations ◷ 2025-10-02 07:51:20 #天课

天课一词是属于伊斯兰教的宗教术语,阿拉伯语“扎卡特”(Zakat)的意译,含“洁净”、“纯净”之意,也就是说通过交付“天课”使自己的财产更加洁净,这是穆斯林的重要功课之一。在产权范畴里,可转化为“穷人的份额”或“慈善施舍”的意思。因为,据相关教法规定,当穆斯林个人资产超过了一定限额,就应按一定的比率缴纳课税,用于施舍贫困者,唯其如此,其所占有的资财才算是合法纯洁的。 “天课”制度是在伊历2年(公元623年)规定的。“天课”是伊斯兰信仰的第四基柱。穆斯林认为天课是真主安拉对那些丰衣足食的穆民的主命(fard),指令他(她)们把其每年盈余财富的一部分用作帮助贫民和有需要的人。安拉说:“你们应当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并以善债借给真主。你们为自己做什么善事,都将在真主那里得到更好更大的报酬。你们应当向真主求饶,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古兰经》73:20)安拉说:“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贫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古兰经》2:177)

伊斯兰教经典中,“认主独一”和“劝善戒恶”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两个词汇,体现了慈善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无论从宗教还是世俗的不同视角来看,伊斯兰教宗教慈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道德烙印。从宗教和社会的不同角度来看,伊斯兰教宗教慈善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宗教功课(天课)慈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与责任,是宗教规定必须完成的宗教功修,不可推卸;伦理道德慈善(行善、施舍),是伊斯兰教社会伦理道德的体现,强调个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没有强制性。

天课作为一种伊斯兰教特有的宗教赋税,起着调节社会财富流向、二次分配社会财富的功能,是伊斯兰教“敬主爱人”天条使命的集中体现,具有和礼拜等同的宗教功修作用,体现出伊斯兰精神并符合伊斯兰教公正、公平、正义、平等的社会伦理原则。伊斯兰教宗教慈善事业在积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唤起了穆斯林的宗教热情和社会责任,对阿拉伯半岛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塑起到关键作用。伊斯兰教宗教慈善经过千百年积淀和嬗变,已逐渐渗透到穆斯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层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影响着广大穆斯林民众。清晰伊斯兰教宗教慈善事业,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历史的认识伊斯兰文化。

“天课”一词对于伊斯兰教来说属于五善功之一,亦可简称为“课”,意指“法定施舍”。

天课的接受对象在《古兰经》中有如下规定:“救济品惟归给穷困的、赤贫的、为此工作的、其心可得安定的、用以赎身的、拖欠外债的、用于安拉之道上、与旅客。这是安拉的规定,安拉是深知的、明哲的。”(古兰经第九章六十节)

相关

  • 细胞穿孔在生物学中,去极化(英文:Depolarization)指的是细胞的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变化。在神经元和其他的细胞中,一个足够大的去极化作用将会导致动作电位。过极化与之相反并抑制
  • 植物学名命名法学名(scientific name),按字面即为科学名,也就是在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上使用的名称。此为一正式、广为人所接受的植物(生物)名称,此名称受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之规范。生物物种依
  • 幺米本页米 (又称米) 为单位,按长度大小列出一些例子,以帮助理解不同长度的概念。
  • 社交距离社交距离,也称为社交疏远或保持社交距离,是一种意图阻止传染病传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目的为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并借此
  • NaNsub3/sub叠氮化钠,分子式NaN3,无色六角形晶体,易溶于水和液氨。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常温下稳定,高温分解。在撞击下爆炸性分解:理论上每克叠氮化钠分解可以产生554毫升的氮气。用氨基
  • 代罪羔羊替罪羊,又称代罪羔羊,原指犹太教信徒于赎罪日时,按《圣经·利未记》记载的仪式将山羊献作赎罪祭。现普遍意指在某错误事件上,替代犯过者承受责任、受罪受罚的无辜人,即替罪者。在
  • 鬼笔毒环肽鬼笔环肽(Phalloidin)是一种环状七肽毒素,隶属于从鹅膏菌科的真菌鬼笔鹅膏中提取的一组毒素(即所谓鬼笔毒素)。它的毒性源于其能够抑制细胞内微丝解聚的特性。自从人们发现鬼笔
  • 看法极化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为社会学术语。在一个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个人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这个社会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在正常状况下
  • 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快乐大本营》是由中国大陆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于1997年7月11日首播,是中国大陆颇具影响力的综艺节目之一。节目开播初期以明星及普通观众参与的互动游戏环
  • 王象王象(?-?),字羲伯,河内郡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王象年少时是孤儿,因东汉末年纷乱,沦为奴仆。十七八岁时,杨俊看见王象因牧羊时阅读而被打,因此赎了他,还为他娶妻置屋。建安年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