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乌尔定律
✍ dations ◷ 2025-10-08 00:32:54 #拉乌尔定律
拉乌尔定律(英语:Raoult's law)描述了溶液的蒸气压与其浓度的关系,由法国物理家弗朗索瓦·马里-拉乌尔于1887年根据试验结果得到。它指出一定温度下,理想溶液内每一组分的蒸气压等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与其作纯溶剂时的蒸气压的乘积,且总的蒸气压等于各组分的蒸气压之和。
其数学表示为:每个组分的蒸气压
p
i
{displaystyle p_{i}}
:其中
p
{displaystyle p}
为溶液的蒸气压,
p
i
⋆
{displaystyle p_{i}^{star }}
为组分作纯溶剂时的蒸气压,
x
i
{displaystyle x_{i}}
为溶剂的摩尔分数。拉乌尔定律亦可以蒸气压下降表述为:“理想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此时其数学表示为:其中
Δ
p
{displaystyle Delta p}
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p
{displaystyle p}
为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x
{displaystyle x}
为溶质的摩尔分数。若用质量摩尔浓度代替摩尔分数,可作如下近似处理:其中
m
{displaystyle m}
为溶质的质量摩尔分数,
K
{displaystyle K}
一般称为蒸气压下降常数。需要注意的是,拉乌尔定律仅适用于理想溶液,应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时所得结果是近似的。不过若溶质与溶剂皆具有挥发性且不发生相互作用时,其仍可视作理想溶液,拉乌尔定律仍然适用,溶液的总蒸气压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蒸气压之和。实际溶液并不完全遵守拉乌尔定律,这是由溶液中不同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所导致(亨利定律)。若测得的蒸气压小于计算结果,则表明溶液的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同类组分间的强,这使得组分更倾向于留在液相中而不是挥发至气相,进而使得整个系统的蒸气压下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氯仿(CHCl3)和丙酮(CH3COCH3)的混合体系,这是由于形成了分子间氢键的缘故;另一个例子是氯化氢(HCl)与水形成的负共沸物,此系统中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且可在蒸气压曲线上观察到一个极小值。当溶液中的不同组分间相互作用力比同类溶剂间的弱时,液体的内部压力和不同分子间极性的差异会促使更多的溶质分子挥发进入气相,从而使整个系统的蒸气压增大。某些情况下,溶液会在某个特定组分比时形成正共沸物,并在蒸气压曲线上表现出一个最大值,例如苯与甲醇的混合物,二硫化碳(CS2)与丙酮的混合物,以及乙醇与氯仿的混合物。
相关
- 凤凰号凤凰号除指首次在火星确认有水存在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外,还指:《星际迷航》(Star Trek) 中的人类第一艘曲速飞船凤凰号,于2063年4月5日首飞。还有星舰舰级名:凤凰级星舰《星际迷航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银河银河星系(古称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银汉等),是一个包含太阳系 的棒旋星系。直径介于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计拥有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并可能有1,000亿颗行星。太
- 棕熊棕熊(学名:Ursus arctos)是熊属的一种极为庞大的熊,古称罴,各亚种体重在130–700公斤(300–1500磅)之间,最大的亚种是科迪亚克棕熊。棕熊有毛茸茸的毛皮,呈白色、棕色、黑色或杂色;虽
-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罗伯特·莱夫科维茨(英语:Robert Lefkowitz,1943年4月15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最出名的工作是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为此他赢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与布莱恩·科比尔卡分享这个奖
- 松香油松香油是以下一些有机物的俗称:
- 马萨诸塞马萨诸塞州(英语: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简称麻省、麻州,正式名称为马萨诸塞联邦,是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州,为美国独立时最初的十三州之一,也是新英格兰六州里人口最密集的一
- 有颌类脊椎动物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河内文庙河内文庙(越南语:Văn Miếu Hà Nội/.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
- 抗拉强度极限抗拉强度是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也可翻译为极限拉伸强度,简称强度。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英语:Flexural strength)、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