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

✍ dations ◷ 2025-07-19 15:52:53 #公教
“大公教会”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381年《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中的“一个神圣、完全、被差遣的教会”(希腊语:Ἁγίαν, Καθολικὴν καὶ Ἀποστολικὴν Ἐκκλησίαν)。“大公”(希腊语:καθολικός)源自词根κατά,“至于,关于”,和ὅλος,“完全,全部”,本意为“完全的,没有缺失的”,通常认为意为“普世的”。“大公教会”这一神学概念的本意是,基督的教会就是完全的真理,在神里面没有任何缺点或谬误;而汉译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公”的意思,即,基督的教会是“普世的”、“一般的”、“大众的”、所有人的教会,而不是属与一个种族、阶级或宗派的。自从3世纪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直到5世纪罗马帝国东、西分裂,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教会开始独立发展。最后,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就是现在的正教会;而西罗马帝国的教会以原首都罗马的教宗为首,就是现在的“罗马天主教会”,亦称作“罗马大公教会”或“大公教会”。天主教会认为他们是源自耶稣的正宗,他们的论据来自《马太福音》第16章第18节记载的耶稣对圣伯多禄(或译“彼得”)说的话:“你是伯多禄(磐石),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伯多禄的名字“刻法”(Cepha,或译“矶法”)在亚拉美语中正是“磐石”之意。天主教徒相信圣伯多禄是第一位罗马主教,现在的教宗就是他的继承人、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天主教会的领土曾经称为教宗国,现在的教宗则是梵蒂冈城国的元首。在天主教会内,除了拉丁礼教会外,还有在东欧的东仪天主教会(主要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被迫并入东正教会)、在黎巴嫩的马龙派天主教会、在埃及的科普特天主教会。它们与其他教会不同,承认罗马教宗的首席地位和领导权,与教宗共融。正教会的神学氛围实际上比较包容,比如,公教会和新教会通常认为只有一部分人得救,正教会则认为所有人都和只有一部分人得救都是有可能的;公教会和新教会通常认为基督的死就是纯粹的一命换一命,正教会则有许多关于基督的死的不同理论,包括献祭的比喻,也有他的生命胜过死亡,也带领我们胜过死亡、回归上帝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罪的代价乃是死”并非神的惩罚,而是必然的、脱离神完全的生命的后果,因为惩罚除了泄愤并没有挽回现状的作用,而基督则以完美的生命胜过死亡,也藉着圣灵(圣体和圣血)赐予我们完美的生命以胜过死亡这一既成事实。胜过死亡需要先面临死亡、经受死亡,好比打倒大魔王需要先进入他的城堡,进入大魔王的城堡就是打倒他的代价,死亡就是基督战胜死亡的代价,献祭不是主观的一物换一物、一命换一命,而是客观的因果关系简化后的比喻。此外,正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也不只是纯粹按照原意或纯粹按照喻意义,甚至对于同一段经文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却同等合理的解释。在东正教会与罗马大公教会分裂之后,正教会认为天主教会已偏离了真正的大公教会。主教并非掌握更多权力,而是担负更多责任;教宗虽然受特殊的尊敬,但并不比其他主教更加神圣,没有统治甚至奴役其他主教的权力。约公元1136年,在小亚细亚尼科米底亚的尼西塔斯大主教给在教宗治下德国哈弗尔贝格的安瑟莫主教的信里写道:我至为亲爱的弟兄,我们不否认罗马宗主教区在五个宗主教区(亚历山大、安提阿、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罗马)中是首位;我们认可她(罗马教区)在大公会议上最受尊敬的席位。但她坚持行与我们分裂的事,在傲慢之中她夺取了不属于她职责的君王的权力......我们怎么能接受她发出的那些没有经过我们商议,甚至我们一点都不知道的命令?如果罗马的教宗,坐在他荣耀而华贵的宝座上,意欲向我们发出雷霆般的吼声——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抛给我们一个个指令,又意欲审判我们,甚至统治我们和我们的教会,不是凭着共同的会议,而是凭着他自己的任意而为,这是什么样的弟兄,退一步来说,这是什么样的父亲?我们成了这教区的奴隶,而不是子女,罗马教宗也不是子女们虔诚的母亲了,而是奴隶们残酷、专横的女主人。正教会虽然不完全认可天主教会,对于新教会的改革也不完全支持。新教会的改革虽然有一些进步,但也有不少世俗化和贬低传统的倾向。一些主要的问题在于,信基督得财富、浮于物质和世俗而非不朽的属灵生命的功利主义倾向,只要信不要行、浮于表面信仰和敬拜而非真正属灵成长的信仰简化倾向,和一些复生的、例如区分耶稣和基督神性和人性区别(聂斯脱里主义)的异端倾向。

相关

  • T-tubule横管(亦称T小管,英语:T-tubule)是肌膜(一种细胞膜)上很深的内陷凹槽,目前只在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上发现。这些横小管能够让膜去极化并迅速吸入细胞内部。肌纤维表面的细胞膜称为
  • 比利时独立比利时革命(法语:Révolution Belge,荷兰语:Belgische Revolutie / opstand / omwenteling)发生于1830年,比利时人受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反抗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强行合并荷兰及比
  • 表弟表弟,指姑母、姨母或舅父的比自己年纪小的儿子(称为“第一代表亲”),或是表伯、表叔、表姑、表姨的比自己年纪小的儿子(称为“第二代表亲”)。
  • 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爵士(英语:Sir 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1886年10月20日-1969年9月30日),英国心理学家,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从1931年到1951年退休)。1944 年,他和肯尼思·
  • 野口英世野口英世(1876年11月9日-1928年5月21日),日本医生、细菌学家、日本基督教徒。出生在福岛县耶麻郡三和村(现今的猪苗代町)。他对细菌学有深入的研究,并为了研究黄热病而前往西非的英
  • 广西巡抚广西巡抚,明称巡抚广西地方,为明朝和清朝设立的一个巡抚职位。
  • 格兰泰格兰泰(德语:Grünenthal GmbH)是德国最大的和镇痛药研究和生产企业之一,拥有最现代化的研究所和生产厂,具有独立完备的新药开发能力。沙利窦迈(Thalidomide)是格兰泰最“著名”的
  • 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华沙条约组织500,000 (27个师) 6,300辆坦克 800架飞机 2,000门加农炮200,000 / 600,000 = 30个师 超过250架飞机 2,500–3,000辆坦克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入侵捷克斯洛伐
  • 山姆·布朗贝克萨姆·戴尔·布朗巴克(英语:Samuel Dale Brownback,1956年9月12日-),来自堪萨斯州的美国参议员(至2011年1月),2011年1月就任堪萨斯州州长。2007年1月20日,他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
  • 叶调叶调(Yavadvipa,又译斯调、耶婆提)一名阎摩那洲(Yamanadvīpa),位于今天的爪哇岛,一说苏门答腊,或兼指爪哇、苏门答腊二岛。|史载,汉顺帝永建六年(131年)时,叶调国曾遣使东汉。此外,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