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乌贼

✍ dations ◷ 2025-07-19 23:29:13 #幽灵蛸科,活化石,单种属软体动物

吸血乌贼(学名:,意指来自地狱的吸血鬼),又名幽灵蛸、蝙蝠蛸,是一种居住在深海的头足类,它其实是八腕总目也就是章鱼的一种,和墨鱼、鱿鱼是远亲,它和章鱼科一样都是有八只触手。而它名字中虽有“乌贼”一词,但其实和乌贼(即十腕总目)无关,和属于乌贼的墨鱼、鱿鱼这些动物关系较远。

吸血乌贼身长30厘米、颜色为深红或紫红色、有8只触手和两只像耳朵的鳍状物。明显的八只触手上长著一排尖刺,使它们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鱿鱼(Vampire squid)”,还有一对触手变成了细状体,长度可以拉长到身体长度的2倍,这对细触手可和其他短触手合作捕食。吸血乌贼不像大部分头足类会吐墨,遇到危险时把有刺的触手往外翻盖,形成一个保护网。吸血乌贼是一种发光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使它们能随时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发光器停止时,就能让自己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完全不可见。

吸血乌贼可说是活化石,亿年前因躲避掠食者猎食,从浅海移居到深海,亿年来其形态不曾改变。科学家们相信古代的吸血乌贼生活在浅海,当时的掠食者之一蛇颈龙类体型大又行动迅捷,没有硬壳保护的乌贼很容易成为蛇颈龙的食物,蛇颈龙的出现使得吸血乌贼不得不向深海迁徙。吸血乌贼适应深海环境几千万年外表未有任何改变,它们的生理构造在缺氧情况下发生巨大变化,一种特殊色素让血液可贮藏比其他乌贼多五倍氧气,以及它们的生物光又利于深海生存。当感觉到有危险存在的时候,就会发光迷惑掠食者。

研究发现吸血乌贼是海洋的垃圾处理机,吸血乌贼借助细长触手捕获飘荡海洋碎屑,其中包括动物残骸及粪便,在吞食前会用粘液覆盖海洋碎屑。当碎屑下落且经过细丝时就会被上面的粘性体毛捕获,然后吸血乌贼就把食物拉过来刷到自己触手上,触手会用粘液连同食物黏到一起,接着借助卷毛把食物移到嘴中。

相关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英语: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为CDC)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所属的一个机构,总部设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作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
  • 二号宇宙神2号运载火箭属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是由1950年代成功的SM-65宇宙神导弹发展而来,宇宙神2号运载火箭为最后使用三发动机及"一节半式火箭"设计,于火箭推进途中将三部发动机
  • 乙酰-smallL/small-肉碱乙酰左式肉碱(英语:Acetyl-L-carnitine,简写为ALCAR)是左式肉碱的一种酯化物,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声明:一般人将“左式 L-form”“右式 D-for
  • 勒皮雄格扎维埃·勒皮雄(法语:Xavier Le Pichon, 1937年6月18日-),法国地质学家。在他的众多贡献中,最富盛名的是1968年提出的板块构造论的综合模型。他是法兰西学院的教授。勒皮雄教授
  • 南特大学南特大学(法语:Université de Nantes),是法国南特的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它的前身是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二世(英语:Francis II, Duke of Brittany)1460年设立的布列塔尼公爵大学。
  • 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 1767年9月8日 – 1845年5月12日),德国诗人、翻译家及批评家,并且是德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使得
  • 红褐鲤(学名:Cyprinus rubrofuscus)通称为鲤鱼,又名阿穆尔鲤、华南鲤、青鲤等,是鲤科鲤属的一种鱼类,广泛分布于东亚的淡水河流中。本种广泛分布于东亚淡水河系,北起黑龙江、南至红
  • 巴霍新海岸巴霍努埃沃浅滩(西班牙语:Bajo Nuevo)也作新巴贺、巴霍新海岸、巴霍努艾沃岛,又称派特来尔群岛、海燕群岛(西班牙语:Islas Petrel),是加勒比海西部海域一群无人居住的珊瑚礁和小岛,现
  • 赣派建筑赣派建筑,也称为赣派民居、江右民居。是汉族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是一种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的流派建筑。为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以
  • 八腕目八腕目(学名:Octopoda)通称章鱼、蛸,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章鱼是所有头足纲、软体动物以及无脊椎动物当中最聪明的一支,章鱼完全褪去了外壳,也完全褪去了头部用于游泳的肉鳍,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