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泰尔二世 (意大利王国)

✍ dations ◷ 2025-07-10 21:32:34 #意大利君主

洛泰尔二世(意大利语:Lotario II,926/928年-950年11月12日),或阿尔勒的洛泰尔,是公元948年至其去世时的意大利王国国王。他有着博索尼德王朝的法兰克贵族血统,是长者博索(英语:Boso the Elder)(Boso the Elder)的后代,他的父亲及前任是意大利的于格,洛泰尔王国国王洛泰尔二世(Lothair II)的曾孙),母亲是日耳曼人公主阿尔达(Alda或Hilda)。

虽然他有着意大利国王(拉丁文:rex Italiae)的头衔,但他从未在此真正行使过权力。他于931年与意大利的雅德蕾德(英语:Adelaide of Italy)(Adelaide of Italy,鲁道夫二世(英语:Rudolph II of Burgundy)(Rudolph II)与士瓦本的伯莎(英语:Bertha of Swabia)(Bertha of Swabia)的女儿)订婚,并在947年12月12日与时年15岁的她结婚,他们的婚姻是政治和解的一部分,其使得雅德蕾德的父亲鲁道夫二世与洛泰尔二世达成和平。

933年,意大利的雨果放弃了他的王国(普罗旺斯,即下勃艮第)给他的宿敌鲁道夫二世,后者将上、下勃艮第合并形成阿尔勒王国(Kingdom of Arles),随后于937年去世。洛泰尔二世与雅德蕾德有一女儿意大利的艾玛(英语:Emma of Italy)(Emma of Italy),生于948年。并于966年嫁给了西法兰克国王法兰克的洛泰尔(Lothair of France)。

洛泰尔二世只在名义上统治意大利,自945年贵族起义成功,意大利的雨果被流放开始,贝伦加尔二世(Berengar II)就将所有的实际权力以及任免权掌握手中,洛泰尔二世于950年在都灵去世,其有可能是被贝伦加尔二世毒杀。贝伦加尔二世试图通过逼迫洛泰尔二世的遗孀雅德蕾德嫁给自己的儿子意大利的阿达尔伯特(英语:Adalbert of Italy)(Adalbert of Italy)来巩固自己在伦巴第篡夺的政权,但雅德蕾德向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Otto I)求助请求保护,并最终嫁给了后者。

洛泰尔二世的形象在赫罗斯葳塔(Hrotsvitha)所写的雅德蕾德传记中有过简单的描述。

相关

  • 策梅洛恩斯特·策梅洛(德语:Ernst Friedrich Ferdinand Zermelo,1871年7月27日-1953年5月21日),生于柏林,是德国数学家,其工作主要为数学基础,因而对哲学有重要影响。1889年,他毕业于柏林Lui
  • 于塞城堡于塞城堡(法语:château d'Ussé)是位于法国城市里尼于塞的一座法式城堡。为夏尔·佩罗的童话睡美人之城堡原型,且内有故事相关情节之场景与蜡像供游客参观。自1931年开始,于塞城
  • 彼得·卡尔索普彼得·卡尔索普(英语:Peter Calthorpe,1949年 - )是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他是新城市主义大会的创始成员,该大会是一个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倡导组织,成立
  • 柏林航空柏林航空(全称柏林航空服务两合公司,德语:Air Berlin PLC & Co. Luftverkehrs KG)是仅次于汉莎航空的德国第二大航空公司。 其总部设于柏林, 广泛经营从德国飞往地中海、加那利群
  • 冠状沟冠状沟,阴茎颈的俗称,是男性阴茎龟头下缘的一圈沟状构造。尿道海绵体前端膨大成龟头时,于龟头基部形成。为阴茎十分敏感的部位,此处性刺激可达性高潮并发生射精。冠状沟平时为
  • 孔祥珂孔子 (远祖) 孔宪培 (曾祖父) 孔宪增 (本生曾祖) 孔庆镕 (祖父) 孔繁灏 (父) 孔祥珂(1848年-1876年),字则君,号觐堂。孔子七十五代嫡孙,山东曲阜人。父为衍圣公孔繁灏,母为名宦毕沅
  • 尼禄·克劳狄·德鲁苏斯尼禄·克劳狄·德鲁苏斯(拉丁语:Nero Claudius Drusus),通称大德鲁苏斯,罗马帝国早期的将军,本为提贝里乌斯·尼禄与莉薇娅·杜路希拉之子,莉薇娅改嫁屋大维(即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后成
  • 刺五加刺五加(学名:),五加科五加属的一种落叶灌木,又名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刺拐棒(辽宁土名)、坎拐棒子(吉林土名)、一
  • 侯景之乱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皇侄临贺王萧正德,举兵谋反的事件。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队投降南梁,驻
  • 澧州府澧州府,元朝末年,朱元璋设置的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置,治所在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属湖广行省。辖晚相当今湖南省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