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屐
✍ dations ◷ 2025-07-19 12:44:58 #木屐
木鞋是鞋子的一种形式,也称为木屐,其中有许多也是凉鞋。是某些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有时被当作艺术品,例如荷兰木鞋、日本的下驮等。中国传统的木屐,现在仍穿于如广东西部农村等偏远地区。木屐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之一。相传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现时中国境内出土最古的木屐是1988年在宁波市慈城镇内的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木屐是汉人在清代以前,特别是汉晋隋唐时期的普遍服饰。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除了两齿木屐以外,汉人在军队里还采用了平底木屐,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晋代还出现了屐齿可以拆卸的谢公屐,方便登山。《南史·列传第九》云:“(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八月十五夜诗(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遗物语・一四・三》:“开レ门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见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の外ついたぞ”。《中华若木诗抄・下》:“下踏の歯の谁ころびてや桥の霜”。日本传统的木屐称为下驮。
相关
- 半乳糖半乳糖(galactose、简称:gal,分子式:CH2OH(CHOH)4CHO, Jmol 立体图)是单糖的一种,可在奶制品或甜菜中找到。因它含有热量,它也会被用作营养增甜剂。半乳糖与葡萄糖是同分异构物,另一
- 乙硼烷乙硼烷是化学式为B2H6的无机化合物,是目前能分离出的最简单的硼烷。乙硼烷室温下为无色气体,可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在潮湿空气中自燃。有剧毒。乙硼烷具有较高的化学
- 短串联重复微卫星(英语:Microsatellite,亦称为简单重复序列(英语: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或短串联重复序列(英语:short tandem repeats,STRs))是多型性的一种类型。指两个或多个核苷酸重复
- 满文满文(满语:ᠮᠠᠨᠵᡠᡥᡝᡵᡤᡝᠨ,穆麟德:Manju hergen,太清:Manju hergen,大词典:Manzhu hergen)是满语的文字,1600年前后由蒙古文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
- 节奏蓝调节奏布鲁斯(英语:rhythm and blues,简称:R&B或RnB),是一种美国非裔艺术家首先采用,并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的音乐形式。这个音乐术语是由美国告示牌(Billboard)于1940
- 弑亲逆伦命案又名伦常命案、逆伦惨案,逆伦是指违背伦常,杀害自己家族成员的事件,例如弑父母及杀夫、杀妻;谋害子女等。“杀”字无分尊卑,如“杀父”命案。但“弑”在汉语中,指杀害尊长
- 人道救援人道援助(英语:Humanitarian aid)又称人道救援,是基于人道主义(例如出现人道危机时)而对受助者作出物资上或物流上的支援,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舒缓不幸状况,以及维护人类尊严。 “人
- 良十世教宗良十世(拉丁语:Leo PP. X;1475年12月11日-1521年12月1日)原名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1513年3月11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3月19日即位至
- 金属氢化物氢化物是一类氢的化合物。严格意义上讲,氢化物只包含氢同金属相互结合的化合物,但由于概念的扩大,有时它也包含水、氨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氢化物基本上可按以下标准分类:氢负离
- 硬毛鼠科硬毛鼠是栖息在加勒比地区较大型的啮齿目,即硬毛鼠科(或称牛鼠科)动物。它们长约20-60厘米,重达7公斤。目前已知有20种硬毛鼠,但有一半已经灭绝,只有少数数量很多,其余的都是濒危。